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2.
若尔盖县高原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9.
10.
11.
为准确识别森林单木,采用区域合并的MeanShift算法对机载点云进行单木分割。首先,以点云三维特征空间为特征向量,选择核带宽度及收敛阈值,采用MeanShift算法对点云进行初始过分割;其次,以过分割点簇为对象,选择分割尺度、平滑度和紧凑度参数,采用基于区域邻接图的最优层次合并方法对点簇进行合并。最后,剔除3.5m高度以下和异常点云,以点云中心点为单木位置,计算森林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合并的MeanShift算法能够检测到89%以上的单木,单木识别精度达91.6%,避免了生成CHM的初始误差。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林分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特性的影响,以豫东南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桂花、合欢、栾树和女贞)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土壤样品和室内试验对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林分类型下土壤大团聚体(>0.25mm)含量最高,占林地土壤总团聚体的69.63%%~97.30%,粒径0.25~0.15mm团聚体含量最低,且不同林分类型下各层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数呈现不同的差异。②表层(0~10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均表现为栾树>合欢>桂花>女贞,分形维数(D)排序则与之相反,变化范围为2.515~1.653,栾树的土壤结构稳定性最强。③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4种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土壤剖面上也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性表现为合欢最高,栾树最低,变化范围分别为45.76~7.65和17.78~3.49g/kg。④回归分析表明,女贞林分下土壤大团聚体与有机碳含量相关性最强,土壤有机碳可解释17.5%土壤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研究得出该地区栾树林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强,合欢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根据麋鹿生境分布特点,将影响麋鹿生境适宜度的因素分为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运用麋鹿的生物学、生态学研究成果,对我国麋鹿生境适宜度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在众多影响麋鹿生存的因子中,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生境类型、生态安全等被确定为影响麋鹿生境适宜的主要评价因子,制定了麋鹿生境适宜度评估模型,并赋予了相应分值,可为我国麋鹿栖息地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地协调农业用地与林业用地之间的关系,探讨杉木-花生林农间作模式,本论文选取广西种源2.5代实生苗(简称“广西-2.5”)杉木、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20(简称“福建-020”)以及福建种源无性系扦插苗-061(简称“福建-061”)杉木幼林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花生间作对相应种源杉木幼林的成活率、光合特性以及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花生-杉木间作模式下的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杉木的成活率分别提高了4.02%、6.06%、7.39%;树高总增长量分别增加了8.31%、28.57%和6.55%;地径、冠幅和新枝分支角度均略低于于未进行花生间作的对照组;不同种源的杉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均为不对称双峰曲线,其中净光合速率Pn的大小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花生间作模式和未间作的杉木纯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一致,依次为:广西-2.5>福建-020>福建-061。研究结果可为科学优化杉木幼林套种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新的沙尘暴监测体系,促使我国沙尘暴监测向智慧化阶段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天地同步监测体系,建设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大数据中心,最终搭建智慧监测云平台的总体思路。沙尘暴智慧监测云平台具备天地同步、卫星数据自动接收、沙尘天气自动精准监测快速响应、完备的系统监控与异常报警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建京张铁路在使用林地过程中对项目区环境和林业建设的各种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前期建立的紫胶桐酸HPLC-ELSD手性检测拆分条件为基础,开发了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制备紫胶桐酸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条件:CHIRALPAK AY-H色谱柱(25 cm×3.0 cm,5μm),流动相组成为V(CO 2)∶V(EtOH)=70∶30,流速为7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为208 nm,进样质量浓度为77.78 g/L(溶剂为甲醇),进样体积为3.0 mL/次。通过以上方法从化学纯紫胶桐酸中分离制备得到A、B两种样品,以(±)-紫胶桐酸混旋体标准品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 H NMR和13 C NM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证实了样品A、B均为紫胶桐酸的立体异构体;通过比旋光度和振动圆二色谱(VCD)测试,确定了A、B互为对映体关系。依据前人采用化学合成方法所得苏式和赤式构型的熔点测定结果,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强碱皂化法从紫胶树脂中提取所得的紫胶桐酸为苏式构型的一组对映体,即9 R,10 R,16-三羟基十六烷酸与9 S,10 S,16-三羟基十六烷酸组成的混旋体。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