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针叶小爪螨的山东板栗种群(TSBL)和浙江杉木种群(ZJSM)间存在生殖不亲和,而内共生菌Wolbachia和Cardinium能引起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等生殖异常现象,明确Wolbachia和Cardinium在针叶小爪螨中的分布情况,为下一步研究其在该螨种群分化中的可能作用及其对该螨的生殖调控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单头雌成螨的总DNA,使用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Wolbachia的wsp基因和Cardinium的16S 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将电泳检测为阳性的PCR产物纯化、测序,以确定所得产物是否为目的基因产物,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针叶小爪螨的山东板栗种群(TSBL)和浙江杉木种群(ZJSM)均无Wolbachia和Cardinium感染。所检测的12个针叶小爪螨种群中,Wolbachia和Cardinium的感染率分别是0和8.3%。Cardinium仅在河北麻栎种群中检测到,但种群内感染率较高,为66.7%。感染针叶小爪螨的Cardinium与感染二斑叶螨的Cardinium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我国针叶小爪螨中Wolbachia的感染率可能极低,该螨山东板栗种群(TSBL)和浙江杉木种群(ZJSM)间的生殖不亲合与Wolbachia和Cardinium无关。  相似文献   

2.
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 ununguis)俗称板栗红蜘蛛、杉木红蜘蛛,属叶螨科(Tetranychidae),小爪螨属(Oligonychus),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澳洲、美洲的众多国家.  相似文献   

3.
利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瓜螨Oligonychus ununguis(Jacobi),观察其在板栗、麻栎、栓皮栎、槲树上的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寄主种群的针叶小爪螨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到成螨,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接种到槲树叶片上单头饲养,与其他3种寄主植物相比,幼、若螨死亡率较高,均在47%以上;幼螨发育为成螨比率较低,均在53%以下。在群体饲养中,板栗和槲树寄主种群相互改变寄主植物后,生长发育历期均有显著的延长,而栓皮栎寄主种群在板栗上的生长发育历期也有极显著的延长。在槲树上生长发育的雌成螨单雌日均产卵量较低,寿命最短。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降雨、板栗品种等生态因子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生长发育和种群消长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死亡率、寿命、单雌产卵量,光照时间对滞育的作用以及降雨对螨口密度的影响等内容,研究了不同板栗品种对该螨的抗性,并调查了针叶小爪螨的主要天敌种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温度,光照,降雨,板栗品种等生态因子对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Jacobi)生长发育和种群消长的影响,明确了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死亡率,寿命,单雌产卵量,光照时间对滞育的作用以及降雨对螨口密度的影响等内容,研究了不同板栗品种对该螨的抗性,并调查了针叶小瓜螨的主要天敌种类。  相似文献   

6.
<正> 针叶小爪螨Oligongchus ununguis(Ja-cobi)是危害杉木的一种主要害虫。1977—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杉木林区曾造成严重地危害。为此,我们1978—1980年在该县对针叶小爪螨进行了观察。一、寄主植物针叶小爪螨在南方主要为害杉木(Cunn—  相似文献   

7.
板栗园季节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4种不同管理和不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栗园节肢动物隶属于11目54科106种;板栗园以针叶小爪螨最多,占类群总个体数的98.9179%。针叶小爪螨是影响不同管理和生境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集中性指数的主要因子。板栗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降低,种群的稳定性因针叶小爪螨的降低而加强。科学合理的选择农药、管理板栗园既能维持群落一定的丰富度、多样性,又能减少害虫优势种群的虫口数量。  相似文献   

8.
尹淑艳  孙绪艮 《林业科学》2002,38(4):105-110
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 ,观察其在未受害板栗、麻栎、栓皮栎和槲树叶片及受害板栗、麻栎叶片上的生长发育状况 ,并测定了这些植物叶片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 ,危害槲树者 ,其发育历期最长 ,雌成螨寿命最短 ,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少 ;危害板栗、麻栎、栓皮栎者生长发育状况无明显差异 ,但危害板栗者幼螨期明显缩短 ;叶片受该螨危害后 ,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减少 ,可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的含量增加。与板栗、麻栎、栓皮栎相比 ,槲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最低 ,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的叶绿体psb A-trn H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从Gen Bank搜索并下载巴山榧树近缘种的psb A-trn H序列,运用Clustal X和MEGA 4.1软件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巴山榧树12个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巴山榧树与云南榧、日本榧树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长叶榧、榧树、加州榧和佛罗里达榧的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巴山榧树分子谱系地理学及榧树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用Y形嗅觉仪测定了针叶小爪螨对其寄主植物 ,芬兰钝绥螨对针叶小爪螨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 :针叶小爪螨对未受害的麻栎叶、栓皮栎叶和板栗叶都表现出较强的趋性 ,对槲树叶虽然也有趋性 ,但趋向程度不如前三者强 ,而松针和云杉对其有较强的忌避作用 ;用同一寄主植物的未受害叶片和除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明显趋向于未受害叶片 ;而用同一寄主植物的除螨受害叶片和带螨受害叶片测定时 ,则喜欢选择带螨受害叶片。寄主植物受害与否以及有无叶螨存在 ,显著影响芬兰钝绥螨的趋性。芬兰钝绥螨对未受叶螨危害和受叶螨危害的寄主植物叶片均有趋性 ,但对后者的趋性反应更为强烈 ,对有叶螨的危害叶片和无叶螨的危害叶片的趋性反应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寄主植物、地理距离、农药胁迫、生境片段化等是影响种群遗传结构和进化的重要因素(Harrison etal.,1996;Hutchinson et al.,1999;Knutsen et al.,2000;罗育发等,2006;褚栋等,2008)。许多有关昆虫与植物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植食性昆虫具有通过缩小或扩大其寄主范围或转移到新寄主上的进化潜力(Via,1990),这种现象可能使种群间产生完全的  相似文献   

13.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板栗健康叶片、被针叶小爪螨危害过 (除去叶螨 )的叶片和被该叶螨危害并带有该叶螨的叶片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在受害和未受害叶片中 ,石竹烯和α 法尼烯均占较大的比例。石竹烯在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而α 法尼烯在无叶螨的受害叶中的峰值增高 ;1 辛烯在未受害叶片中未检测到 ,但在受害的叶片中则含量均较高 ,尤其有叶螨的受害叶片较无叶螨的受害叶片 1 辛烯的峰值显著增高 ;苯甲酸乙酯在有叶螨的受害叶片中较其余 2种也显著增高 ;3,7,11 三甲基 1 6 10 十二碳三烯 3 醇以有螨的受害叶中含量最高 ,无叶螨的受害叶次之 ,未受害叶含量极微 ,几乎检测不到 ;但 4 溴 2 戊烯却呈现相反的趋势 ,在未受害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受害叶。根据生物测试结果做出如下推断 :叶片受害后 ,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原来寄主植物气味的化学指纹图 ,使针叶小爪螨在识别寄主植物时遇到困难 ,甚至产生了忌避作用而从受害叶转移到未受害叶上。同时这些物质对引诱芬兰钝绥螨起着重要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桐栗、桐竹、桐杉 3种不同泡桐混交模式中泡桐的生长量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 ,得出桐栗混交模式优于桐竹混交模式 ,桐竹混交模式又优于桐杉混交模式的结论 ,文中在分析其混交效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 3种混交模式的关键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及酸杆菌群落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浙江开化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群落变化规律,揭示不同类型杉木林地导致土壤肥力变化的酸杆菌分子生态学机制,为该地区杉木人工林林分结构调整、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以及构建健康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尾松林(对照)、马尾松林皆伐后的一代杉木林、杉木林迹地自然更新二代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深度土层(0~20 cm, 20~40 cm)的土壤pH、束缚水含量、有机碳及主要速效养分含量,比较分析土壤肥力水平,同时进行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优势酸杆菌群的结构变化。【结果】1)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后土壤酸化显著,碱解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林地肥力水平大致规律表现为马尾松林>杉木一代林>杉木连栽林。2) 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细菌中酸杆菌门均占明显优势(32.68%~49.17%),且连栽后的杉木连栽林0~20 cm土层酸杆菌占比显著高于马尾松林0~20 cm土层(P<0.05)。3)共检测出18个酸杆菌类群,其中Gp2在各个样地中均为绝对优势菌群,占酸杆菌群的47.74%~68.80%,Gp1占21.69%~29.72%,其次是Gp3占13.30%~22.41%。酸杆菌类群中Gp2优势加强,同时Gp3具有由优势菌属转变为次优势菌属的趋势。Gp1和Gp10相对丰度分别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35)和显著正相关(P=0.035),Gp2相对丰度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10)。【结论】马尾松林改植杉木及杉木人工林连栽过程中土壤肥力水平降低,而土壤寡营养细菌酸杆菌相对丰度提高,酸杆菌群落作为土壤优势菌群随土壤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这预示着酸杆菌在杉木人工林土壤物质循环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6个板栗品种叶片失绿指数、板栗红蜘蛛虫口密度、叶片形态特征和组织结构、桃蛀螟虫苞率、刺苞形态特征,发现不同板栗品种对板栗红蜘蛛和桃蛀螟的抗性存在差异,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绒毛密度、长度与抗螨相关性显著,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下表皮和海绵组织厚度与抗螨相关性较小;刺苞簇生率、刺苞体积与抗桃蛀螟相关性显著,刺苞底部厚度、苞柄长度、刺针的密度、长度与抗桃蛀螟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片石破土上发展用材林、经济林,在适地适树、集约经营的条件下,湿地松、杉木用材林每公顷年均产值在3000元以上,柑桔、板栗等经济林木在7500元以上;在同一立地条件上,用材树种的生长效益排列顺序是:国外松、木荷、马尾松,杉木只能在土层深厚的山坞、山脚小面积造林,经济林必需实行高标准、高投入,才能取得好效益,树种以柑桔、板栗、枇杷、桃形李等为主。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针叶小爪螨的药剂防治进行研究,发现啶虫脒对该螨防效最好,3%啶虫脒乳油1000倍、1500倍和2500倍液对其防效分别为92.1%、90.3%和87.1%;25%噻虫嗪悬浮剂效果次之,3000倍、5000倍和10000倍防效分别为87.6%、84.2%和71.3%;对照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效较差,仅为6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