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桉树作为速生树种,是国内木材的主要来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前期无节制的大面积种植,且种植技术不规范,导致桉树人工林土壤结构受到破坏、林下植物多样性下降,破坏生态稳定性,不利于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许多研究者对桉树人工林进行改造,以改善桉树人工林生态环境。该文通过查阅近20年国内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研究文献,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生态后果,评述桉树人工林改造技术,提出今后桉树人工林改造研究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年广西林地与森林资源变更调查"一张图"成果,提取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35 085个桉树人工林调查小班,估算并分析其桉树价值及收益。结果表明: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价值为57.3亿元/年,其中收获期木材价值为7.3亿/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0.00亿元/年,采伐收益为1.6~2.4亿/年。现行公益林补偿标准测算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桉树价值和种植收益,建议制定的生态补偿标准必须符合种植者的利益受损补偿预期,逐步向基于木材价值和潜在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过渡,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桉树林生态改造。  相似文献   

3.
桉树人工林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经济和林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部分经营者缺乏森林生态经营的理念,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对桉树进行如机耕全垦整地、高密度种植、单一品种长期连续使用、不合理施肥、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全覆盖使用除草剂和超短轮伐期等不合理经营,带来了如生态脆弱、水源涵养功能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饱受社会争议,本文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促进桉树人工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群落结构及生态功能,利用2015年广西林地与森林资源"一张图",叠加到广西已建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取桉树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群落结构为完整结构的仅占0.8%,复杂结构占63.4%,简单结构多达35.8%;其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价结果为"中等"的占47.4%;"差等"的占52.6%,评价为"好"的没有。森林生态功能等级总体表现为中等偏差,对于以强调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来说,显然不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桉树人工林生态存在的问题,对桉树人工林生态进行了调查,就桉树人工用材林发展与经营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7.
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为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桉树人工林面积迅速增加。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广西林业项目实施实践,分析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与区域水分平衡、桉树人工林与土壤养分消耗、桉树人工林与林业碳汇等桉树人工林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桉树人工林科学生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经济效益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我国桉树人工林栽培的现状及各分布区的一些试验研究,对桉树人工林及桉树防护林带抵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作、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及按树人工林经营中的一些生态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与探讨,提出了在经营中进一步树立生态经济观点,加强桉树生态经济研究的初步设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目前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现状及人工林存在的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小、养分水分消耗过度、地力衰退、病虫害以及化感等生态问题,以及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通过改良桉树人工林栽培、育种、森林经理等措施,建立可持续的遗传育种策略和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体系,为我国桉树速生丰产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桉树是世界公认的速生造林树种,因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而得到大力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史上引种最为成功的树种之一,在短周期原料林建设、林—板及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桉树人工林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许多争论,对发展桉树的看法褒贬不一,桉树人工林生态问题已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在综合评价国内外对桉树人工林研究及效益的基础上,认为在成都地区科学经营桉树人工林,不会引起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1年生铁力木苗木为试验材料,应用4种光照条件(CK、T_1、T_2、T_3,透光率分别为100%、45.7%、13.9%、6.3%)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铁力木幼苗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以确定铁力木幼苗的最佳光照环境。结果表明,在T_1条件下,苗木苗高、高径比为最高,在低遮荫条件下促进苗木生物量积累,在T_3条件下苗木生长受到了抑制。因此,得出铁力木苗木在T_1条件(透光率45.7%)下最有利于铁力木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林为对象,进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正交试验,探究了对刨花润楠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对照组,各施肥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全氮、磷、钾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以及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在不同水平上对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氮磷钾配比N2P3K1时改善土壤养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苗木的扦插繁殖技术,提高穗条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培育优质金花茶苗木,进行了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单叶单芽扦插以及不同插穗(单叶单芽与两叶两芽)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长调节剂中,R2(IBA 500 mg/L+NAA 200 mg/L)处理的单叶单芽插穗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级不定根、根系效果指数均为最大。单叶单芽插穗生根率高达96.33%,比两叶两芽插穗生根率高29.66%。2种插穗类型扦插成活的苗木移栽18个月后,单叶单芽扦插苗保存率达到了100%,其扦插苗的地径、总鲜重、一级侧根数量以及主根粗显著大于两叶两芽扦插苗。今后在生产上可采用生长调节剂R2(500mg/LIBA+200mg/LNAA)处理单叶单芽插穗进行扦插繁殖。  相似文献   

15.
以81株核桃(Juglans regia)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核桃优良种质的分布情况、表型遗传及内在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核桃优良种质集中分布在海拔700~1500m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及红水河两岸。海拔及温度与核桃品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与核桃青皮厚度、核壳厚度、亚油酸及硬脂酸呈负相关,核桃品质与海拔总体呈正相关。对不同海拔之间核桃优良种质的青皮厚度、三径、单果重、出仁率和核壳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单果重及青皮厚度皆在海拔300~500m最大,而三径均值则在这个海拔时最低,仅有青皮厚度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达到显著。核仁蛋白(21.24%)、亚油酸(63.88%)及硬脂酸(3.91%)含量在海拔1301~1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63.03%)与亚麻酸(63.76%)含量都在海拔300~500m达到最高。核仁脂肪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亚油酸含量随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海拔及年均气温皆会对核桃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合理施肥是保证林下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以根肥和叶面肥为材料,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林下金花茶生长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枫林下金花茶树高、地径及冠幅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金花茶花蕾个数及花产量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花的产量增产有促进作用,但施肥量与花产量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磷、钾含量有一定的影响,金花茶功能叶中氮的含量最高的是B3(4、5、8月施根肥,9、10月施叶面肥),B3与B4(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功能叶中磷的含量相等且均高于其他处理,B4功能叶中钾的含量最高。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花茶生长、开花及叶片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B4的综合评分最高。综上所述,不同施肥处理对林下金花茶的生长及开花均有一定影响,综合评价最好的施肥方式为4、5、8月施根肥,10月施叶面肥。  相似文献   

17.
斑皮桉5个种源光响应特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斑皮桉(Corymbia maculata) 5个种源的苗木为研究材料,采用Li-6400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各种源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二氧化碳(C_i)、蒸腾速率(T_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光强梯度变化的趋势一致。种源20598和20772光饱和点较大(分别为1 571.43、1 550.00μmol·m-2·s-1),但光补偿点较高(分别为45.05、36.92μmol·m-2·s-1),其利用强光能力最强,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差;种源20884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最低(分别为1 350、1.28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差,弱光的能力最强;种源20772属于高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9属于较高净光合速率、低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884属于中等净光合速率、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种源20598和21075属于低净光合速率、中等水分利用效率类型。通过分析斑皮桉5个种源的光合特性,引种和栽培时可根据栽植地的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种源。  相似文献   

18.
陈昭  董必珍  关心怡 《绿色科技》2019,(3):126-127,130
指出了润楠属为樟科常绿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自然资源保护措施不到位,生理生态理论研究比较缺乏。对润楠属7个种的木质部导管特征,包括导管密度(CD)、导管面积(CA)和导管壁加固系数(CWR)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其相互关系,为润楠属的生理生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润楠属的导管密度与导管壁加固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导管面积与导管壁加固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导管密度和导管面积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条扦插成活率与生根率,筛选出最佳配方及处理方法,选择1年生麻竹枝条为材料,采用从基质、激素种类及浓度三因素析因设计,研究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麻竹扦插生长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育苗效果。结果表明:1)3个主因素中,激素种类对扦插生根影响最大,各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2)泥炭对扦插苗地上的生长指标影响最大,新梢率、新梢数和叶数达显著水平;3)细沙作为基质可以显著提高麻竹枝条扦插生根率,扦插成活率达62.92%;4)两因素交互作用中,激素×浓度的交互作用对扦插生根的影响最大,愈伤率、腐烂率、平均根长、总根数、根系直径等指标均达极显著水平;5)激素种类×激素浓度对扦插地上指标影响最大,叶面积达极显著水平,新梢数达显著水平;6)三因素交互作用中,仅愈伤率和腐烂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泥炭显著提高扦插生根率,NAA扦插效果最好,激素浓度处于40~80 mg/L时扦插苗各指标最佳;泥炭+ABT+80 mg/L为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