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不同樟树无性系造林效果比较及施肥对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4个无性系的樟树组培苗作为试验对象,进行樟树实生苗和无性系组培苗比较试验,研究各樟树无性系的造林效果,探讨施肥的数量与质量对于樟树林生物量、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樟树的组培无性系苗的生长量和生物量与樟树实生苗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组培苗大于实生苗。施肥水平的不同使得樟树苗的表现不同,以每株0.35 kg的施肥水平最为合适,可使樟树的幼林经济效益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良种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4个无性系的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实生苗为对照,比较樟树无性系的造林效果,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培无性系苗与实生苗之间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并未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施肥水平的樟树幼林在生长量和生物量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水平之间表现为0.35 kg/株 0.25 kg/株 0.15 kg/株,但施肥水平0.35 kg/株与0.25 kg/株之间差异很小,从樟树芳樟油原料林定向栽培的经营目标以及成本核算分析,施肥以0.25 kg/株的水平比较适宜,其幼林能达到枝叶生物量高产的目标,产出比大,综合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城市樟树黄化病是一种常见病害,严重影响绿化效果.通过对城市樟树生理性黄化病发生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城市樟树黄化病普遍发生的原因,即主要在于城市土壤的质量退化和碱性化;进而提出了城市樟树黄化病分区轮换土壤、施肥改土、树干注射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徐州市樟树黄化病防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配方施肥对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施肥试验,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施肥处理对樟树无性系人工林的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和枝叶鲜重影响极显著,其中处理7的地上部分鲜重较对照提高了47.16%,枝叶鲜重提高了59.09%;5种养分元素对枝叶鲜重的影响为N>P>Zn>B>K,最优组合为N2P3K4B4Zn2,即每株施108.70 g尿素+555.56 g钙镁磷肥+250 g氯化钾+54.55 g硼砂+8.70 g硫酸锌。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对近千年古樟树移植技术,笔者对从浙江省景宁县渤海镇、渤海村一株九百年左右的古樟树,移植到龙泉市城区宫头村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通过对古樟树强度截枝、截根、对截枝伤口用涂抹剂涂抹及用塑料薄膜包扎;对截枝后的枝条进行包扎稻草、养护毯、塑料薄膜等,进行科学移植、搭遮荫棚、挂营养液、根部和叶面喷洒施肥、防治樟叶害虫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后,全球工业、农业飞速发展,从而导致大量活性氮输入至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氮元素的转换过程及其对外源性氮输入的响应机制越来越被重视。以亚热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施加氮肥(低氮5 g·m-2、中氮15 g·m-2、高氮30 g·m-2)的基础上,用树脂芯法对其不同季节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施氮肥处理后,在1、4、7月份樟树人工林的土壤氮矿化量均表现为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但10月份的高氮浓度处理樟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但高于对照处理,说明施氮肥处理可以增加樟树林土壤氮矿化速率;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樟树林土壤铵态氮含量及氨化速率,但是对土壤硝态氮量和硝化速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1inaloolifera Fujita.树高和地径的影响。运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不同的施肥处理对芳樟的树高和地径的影响开展研究;结合各个指标值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拟合方程进行最优求解,确定芳樟最优生长的施肥配比。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N和K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有显著影响,P施用量对树高和地径极显著。建立N、P和K施用量与芳樟树高和地径数学模型的回归方程,据此计算出最优树高可达到43.16 c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64,5.00,3.07g。最优地径可达到6.34 mm,与之对应的N,P和K的施肥量分别为:3.01,3.01,2.7g。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芳樟树高和地径最佳N、P和K施肥配比不完全相同,树高生长对N、P、K需求量均较大,对P的需求尤为明显,地径生长对N、P、K需求均较大。因此在实际的芳樟林培育生产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或阶段选择需要的最优施肥方案,而达到施肥功效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梁荣  罗小莹 《绿色科技》2011,(6):137-138
通过韶钢5棵大樟树反季节保护性移植中全部成活的实践,分析了大樟树移植的意义和原理,探讨了韶钢大樟树反季节移植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对大樟树反季节移植的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樟树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林木,由于樟树的枝繁叶茂,样式美观,生长速度快,寿命长,在城市街道和风景园林区等地经常能看到樟树。因此,我国的樟树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在城市绿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樟树小苗质量参差不齐,移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过高死亡率等问题接踵而来。为了更好地栽培樟树,节省种植成本,对樟树快速生长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樟树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一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植物资源。从樟树的用途、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综合利用樟树资源,着重对樟树油开发利用新途径、可能性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樟树人工林经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永安国有林场和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樟树人工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造林方式对樟树人工林生长效果影响明显。培育樟树丰产用材林应选择I级立地、并以山坡下部为宜。樟树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适宜与樟树混交的树种有杉木、福建柏、闽楠等。福建柏、闽楠是樟树理想的混交伴生树种和林冠下套种混交树种;杉木与樟树混交,种间竞争比较激烈,需确定目的树种并及时调整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樟树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1年的盆栽试验,研究3种不同pH值(3.0、4.0、5.0)的模拟酸雨溶液对樟树2年生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H3.0酸雨降低了樟树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pH4.0、5.0酸雨增高了樟树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pH3.0、4.0酸雨提高了樟树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其中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增高54.53%、30.74%,表观量子效率分别增高27.07%、22.61%,pH5.0酸雨降低了樟树最大净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下降23.79%和4.14%.3种酸雨均提高了樟树的暗呼吸速率,分别提高2.70%、80.45%、47.55%, 降低了樟树气孔导度的最小值,分别降低了19.38%、70.93%、14.10%.pH3.0、4.0酸雨提高了樟树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和日变化幅度,其中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分别提高了40.12%、24.39%,日变化幅度分别提高了61.29%、58.31%,pH5.0酸雨降低了樟树气孔导度的最大值和日变化幅度,分别降低32.37%和38.87%.3种酸雨均提高了樟树胞间CO2浓度最小值,分别提高13.22%、9.87%、3.27%,降低了樟树气孔限制值的日变化幅度,分别降低33.15%、43.31%、52.35%.樟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14:00,12:00表现"光合午休",酸雨导致"午休"下降幅度增大,降低樟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分别降低27.68%、10.77%、28.90%;pH3.0、4.0酸雨增大了樟树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H5.0酸雨降低了樟树的日均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3.
我们根据樟树幼龄期喜适度蔽蔭、生长较慢、成林较迟的特点,自1964年以来,进行了樟树人工混交林试验工作。选用台湾相思、木麻黄、野桉作辅助混交树种,通过和纯林对比试验,以找到适合与樟树混交,能促进樟树幼树生长的树种。试验结果看出:樟树混交林无论  相似文献   

14.
樟树除常规枝叶蒸油外,综合利用樟树木材,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弥补木材资源的不足。以15年生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为研究对象,利用年轮年代仪测定其生长轮宽度;木材解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木纤维长度和宽度,计算木材纤维长宽比;采用Ifju法测定木材组织比量;研究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构造的差异。结果显示: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木材年轮平均宽度分别为7.9mm和6.4mm,木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材用樟树分别为1 182μm、23μm、7.8μm,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974μm、25μm、6.3μm;木材纤维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材用樟树分别为52、0.51、0.66,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39、0.34、0.75;木纤维、油细胞、薄壁细胞、导管、木射线的组织比量材用樟树分别为50.66%、4.37%、8.63%、16.84%、18.81%,油材两用樟树分别为45.45%、5.5%、13.69%、16.21%、18.53%。两种木材年轮宽度径向变异均由髓心向外先增加后减小,且表现为材用樟树径向生长速度大于油材两用樟树;根据木材解剖分子分级规定:材用和油材两用人工林樟树的木纤维均属于"中"级;纤维宽度均属于"中等";木纤维细胞壁厚度均属于"薄"级,但材用樟树比油材两用樟树木纤维更长、宽度更小、细胞壁更厚,更加适用于纤维制品原料;材用樟树木材导管和木射线组织比量相近、木纤维组织比量大于油材两用木材、油细胞和薄壁细胞组织比量小于油材两用樟树,且两类木材的油细胞、薄壁细胞纵向变异波动均较小,可作为识别材用和油材两用樟树或材质评价的参考因子;材用樟树和油材两用樟树具有非常相近的亲缘关系,材用樟树可能为油材两用樟树的一个变种。该结果为区别油用和材用樟树木材和樟树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1980—2021年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165篇关于樟树害虫研究的中文文献,系统梳理了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概况,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樟树害虫研究处于逐渐发展阶段;应用VOSviewer软件分析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历年来相关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上的樟树害虫,研究方向主要关注樟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通过中文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可知,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在樟巢螟、樟颈曼盲蝽、黑翅土白蚁、樟叶蜂等樟树害虫的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结果为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沈宏英 《绿色科技》2014,(7):99-100
指出了樟树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其经济价值、园林价值、药用价值都非常高,樟树林生态系统有着独特的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众多关键的保障。通过实地的调查,对福安市的天然樟树的分布、采挖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福安市未来的天然樟树的经营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方式对樟树生长影响,在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樟树造林水平方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樟树在尾巨桉林皆伐后不同密度纯林造林(zc1=樟树纯林4500株/hm~2、zc2=樟树纯林1200株/hm~2),桉树择伐后林下套种樟树(za=樟树保留600株/hm~2、桉树套种600株/hm~2),造林3年后均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成活率zazc1≈zc2,树高生长za≈zc2zc1、胸径生长zc1za≈zc2。  相似文献   

18.
樟树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绿化和珍贵用材树种。近年来,随着人工纯林面积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樟树虫害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严重。本文对樟树25种虫害的发生、为害情况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以期为我国樟树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村在樟中,樟藏村里。走进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涌泉乡铁炉村东冲冯自然村,第一感觉是这里的樟树真多,天然古樟遍布塘边路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四面青山,仿佛进入了樟树的世界。而这些樟树,都是村里一株500多岁古樟树的后代。这株古樟树,位于村庄后山脚下,是目前九江地区树干最粗壮的一株古树名木,为九江市"十大树王"之首。当地村民介绍,这株古樟树栽于明朝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对樟树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樟树进行处理,研究酸雨对樟树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不对称的双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14:00,12:00表现“光合午休.”(2)模拟酸雨处理的樟树“午休”表现更加明显,“午休”时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增大,模拟酸雨降低了其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幅.(3)pH 3.0、pH 4.0的模拟酸雨增大了樟树日均净光合速率.(4)3种酸雨均降低了樟树气孔导度最小值,而pH 3.0、pH 4.0的酸液增大了其气孔导度最大值、日变幅.(5)3种酸液均增高了樟树气孔限制值的最小值,降低了其气孔限制值的最大值和日变幅.(6)3种模拟酸雨均增大了樟树胞间CO2浓度最小值,而pH 4.0酸雨增大了其胞间CO2浓度最大值和日变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