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乡村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在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视文化发掘及展示出来,融入景观之中,以彰显乡村地方人文特色。以融安县沙子乡樟家屯"梦里水乡"景观规划为例,通过项目建设结合少数民族村寨景观规划设计原则,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开发要点,探讨了地域文化如何融入等问题,以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为民族村寨开展特色生态旅游、保护和传承民族景观文化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走访调查山西省长治市近30个美丽乡村发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思想亟待转变、乡土特色流失、缺乏生态保护、缺乏群众参与和科学管理等问题。为此提出整体性、乡土特色、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4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3方面规划策略,并结合潞城市辛安泉镇古城村景观规划设计做案例分析,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景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大肆兴起中,保护乡村景观特色至关重要,景观营造中需要提炼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该论文先研究了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和原则,使其运用到藁城区耿家庄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该村的现状和发展,融入当地的特色宫面文化、周边生态、农业和其它传统文化,打造"宫面风情"旅游,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当今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之下,城市不断对外扩张,原本处于城市边缘或者城郊结合部的村镇不断被蚕食,村庄迸发出了更加强烈的生态价值。通过对生态美学的存在状态、哲学基础、审美状态、生活方式的研究,将生态美学中的"生态论"的存在观、"诗意地栖居"、"简约生活"理念与乡村景观的生态、景观、人文要素相互结合,得出了乡村景观在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建设方向,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以郎溪十字镇新和村为实践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生态美学视野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路径,充分发挥生态美学的自然美学价值与人文美学价值,通过高水平的乡村建设来夯实乡村经营的基础,用高效益的乡村经营来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美丽乡村理念探索如何进行乡村景观特色营造。在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方面详细总结营造特色的多种设计表达,并针对昆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展开营造方法分析,希望用一种新的视角为该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注重乡土元素的提取,运用乡村材质,融合现代设计,开发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产品。对孝感市孝南区三利村目前的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根溯源,返璞归真”为设计主题,对其景观进行了更新设计,力图实现农旅融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乡村景观格局的特征,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推本溯源,探讨了解决办法,总结了国外乡村景观规划优秀案例及其理论依据,引用并借鉴了理查德·福尔曼的由景观格局指数为出发点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提出了根植于实际调查的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于鲁西地区许营镇美丽乡村片区建设景观设计实践,提出乡村片区建设的概念与方法,力求解决目前我国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美丽乡村片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整体把握、统筹规划,实现产业整合与功能融合;分类规划,科学选择改造重点,合理分配改造力度;特色设计,挖掘资源优势,打造景观亮点,从整体到细部逐层把控,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夏邑古运河景观规划设计为案例,从传承历史文化、维护生态、营造地域特色的角度进行论述,探讨"历史文化"与景观相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认同感,又适应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孟娟  李光跃 《绿色科技》2019,(11):21-23
指出了近年我国大力推进乡村建设,乡村产业是乡村建设重点,但乡村若以单一产业发展,则存在一定的风险,且容易导致景观同质化、生态破坏等问题。因此,产业融合在乡村发展中渐渐成为大势所趋。以巴中市驷马水乡为例,分析了其资源优势,提出了驷马水乡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策略及建议,以期为类似的乡村景观规划案例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发展与建设势在必行。在乡村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回归;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艺术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品质成为主流趋势。梳理了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思想、空间特色,总结了现代乡村景观建设的内容,意在探索传统园林艺术影响下的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路,提出了让传统园林艺术融入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使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化精髓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为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广东吴川蛤岭村生态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从规划设计原则、总体布局与景观规划、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以乡村旅游为契机,通过对环境的适当改造及特色景观资源的整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创建多样化景观,营造集生态、景观、旅游于一体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休闲家园。  相似文献   

15.
在大荔县春江花月小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基础上,从城市生态宜居景观营造着手,以"春江花月夜"为主题,从构筑"满地情、贵在夜、绿荫浓"三大特色景观,探索了富含文化意蕴居住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乡村景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然而却存在着千村一面缺乏村庄特色文化等一系列问题。系统阐述了寄托乡愁的乡村景观设计理念,提出了乡村微景观设计策略,以晋江苏垵村黑茶古窑微景观设计为实例,分别从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特色产业三个方面提炼出了美丽乡村微景观建设中"乡愁"理念的设计原则,旨在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微景观设计的模式,为改善和恢复乡村景观环境、营造美丽乡村生活环境提出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湖北林业科技》2015,(4):48-50
在厂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合理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对于体现企业精神和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潜江江钻集团厂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厂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企业文化与生产环境有机结合的应用手法,认为将企业文化的精髓充分融合到雕塑、植栽、铺装、景观小品等厂区景观元素中,能够充分创造出富有企业特色的景观环境,对同类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石塘竹海乡村水系景观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景观功能分区、景观设计策略、景观设计构成和景观设计元素,并且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基于乡土化思想的设计思路即合理利用乡村自然地形、充分挖掘建筑本土化特色、采用乡土植物、激活乡村水系元素、发挥景观小品的点睛效果和完善乡土化的环境设施等。  相似文献   

19.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南西环铁路沿线景观绿化建设对于保护和改善沿线生态环境,修复和提升沿线景观水平,展现海南"生态、秀美、文明、和谐"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南西环铁路沿线地方特色、景观绿化现状、自然地理环境等,进行树种选择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了海南西环铁路沿线主要景观绿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