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周练  曹艳雯  关云洁 《绿色科技》2023,(19):14-19+34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也是承载、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乡土文化成为乡村公共空间的精神内核,实现更好地传承,以景观叙事理论为切入点对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以长沙市宁乡县沩水源村公共空间为对象开展了景观设计实践。结合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等方法梳理、整合沩水源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叙事性景观设计中。通过确定叙事主题、组织叙事结构、营造叙事氛围,将乡村公共空间的景观、文化与村民生活、游客体验紧密联结起来,在凸显了乡土文化特质的同时增强了村民文化认同感和游客的体验感,为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武汉"东湖天下"住宅小区设计、施工为例,浅析居住小区园林绿化应如何将品牌的文化内涵、地域特征与自然式景观相融合,挖掘场所人文之美的同时,充分表现自然的景象、人的和谐之美,营造出情景合一的现代庭园。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梳理总结叙事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讨论植物景观的叙事性内涵和特征,并从时间组织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文化意蕴表达3个层面对植物景观叙事性的表达方式进行探讨,试图将叙事性表达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体验融入到现代的植物设计语汇中,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和延续场所文脉,从而为体验者创造有情感意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武汉环东湖绿道为城市休闲型绿道,是城市生活环境优化的重要举措,其规划充分利用东湖的自然环境,来设置休憩娱乐设施并链接东湖周边景观,改善城市环境、构建城市综合休憩带状区域、促进市民互动交流。特别是东湖南路段与武汉大学相邻,局部开放高校,加强高校与东湖的互动,更增强多样化的文化气质和体验感受,可实现高校开放空间与城市系统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许婷 《山东林业科技》2011,41(4):97-100
作为主要的自然要素之一,水在环境空间的营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水的文化意蕴出发,通过探讨建筑中的水和城市中的水,诠释了水这一自然要素在环境设计中的表达,展现了其在提升空间品质和塑造场所精神中的重要意义,启发当代设计师对于“设计结合自然”这一理念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文章聚焦于滨水空间地形设计对场地活动强度的影响,以上海后滩公园、徐汇滨江的若干小场地为例,提取若干滨水空间特质的空间效果因子,建立一套将空间效果与人群感知量化联系的关系式,以辅助分析滨水空间与评价场地设计。通过现场调研和问卷访谈获得场地静态、动态活动强度和地形影响下的空间效果评价,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两者的关系式,通过比较空间效果因子的权重,从场所空间特征、滨水特征、高差设计特征3方面分析滨水地形设计。  相似文献   

8.
唐宋时期南昌东湖的历史发展与营造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昌东湖风景空间在唐宋时期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化成为一个古代城市近郊复合发展的古典公共园林。唐代东湖作为一个城市近郊相对自然质朴的郊野湖泊,沿湖周围营造有可供官民共享的风景建筑。宋代开始,东湖收归国有,大量官方建筑和宅园的相继出现,对东湖的风景空间建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针对历史演化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凝练了南昌东湖风景空间在唐宋时期的 3 个主要特色:城市与湖泊共同演进的历时营造;功能复合、自然朴质的风景呈现;官民共营共享的州府园林。  相似文献   

9.
以前设计师只提"空间",现在除了空间还要提"场所"."场所"是什么?是融入了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空间.由此看出,"场所"不仅要提,而且要进一步强调,这才是不流于形式和口号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把儿童户外景观活动场所作为培养和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环境系统,论证并构建了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联动关系,同时以儿童的行为活动分析作为切入点,提出"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并以海口白沙门城市户外空间为例展开基于儿童素质培养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探析。  相似文献   

11.
叙事是故事的呈现,用时间线索来排列景观的主题与空间,可以使景观的文化呈现更加直观和生动,使空间更具特色。将景观叙事引入到城市展园设计中,对于展园景观的营造、场地记忆的传承和城市形象传播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叙事主题的确定、叙事空间序列的编排、叙事修辞手法的使用三个方面对展园的景观叙事性策略进行分析,并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浙江园设计为例,对浙江园所运用的景观叙事组织结构、叙事载体和表达策略进行了归纳,以期为景观叙事在展园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智慧交通设施管理、景区安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结合文化旅游风景区本身的特点及需求,对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为例,针对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在该工程中建立了基于BIM的绿道运维管理系统,为BIM技术指导旅游风景区的运维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问津园作为天津地区盐商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叙事语境的视角下探究问津园的空间要素及内涵,通过叙事语境中的叙事过程即设计者张霖的设计过程和宾客的解读过程,叙事"三要素"即设计者、景观媒介、解读者,以及叙事"四层次"即实体要素层、符号图形层、主题序列层、景观内涵层,对问津园的空间要素以及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胡同是北京千年古都的精髓、百姓生活的缩影、风土人情的凝结、生命记忆的场所,是京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金名片之一。胡同绿化作为胡同文化有生命的载体,是老城千年风貌的见证者,也是市井百姓生活情趣的述说者。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实施胡同微空间改善计划,恢复具有老北京味的街巷胡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亲水的习性,喜欢看水、近水和傍水,因此,滨水区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场所,而将地域文化融入滨水景观中,更可以在景观中添加人文气息,提升滨水景观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分析了结合地域文化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探讨了地域文化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期对景观设计人员有所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0-135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合形式、优化视线通廊及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廊道等设计策略,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于宁  张龙营 《林产工业》2023,(10):76-81
针对户外家具同质化、忽视场地特征、难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为提高公众的地域文化情感体验,基于叙事理论的产品设计流程与方法,完成川西林盘景观项目户外家具设计实践。通过分析叙事理论下户外家具的特征,运用事件语义模型梳理川西林盘叙事元素并构建叙事空间。将川西林盘的文化语义转化为户外家具设计要素,从产品、环境、行为三个维度进行产品特征匹配,增强产品叙事体验。以叙事的方式引导公众的认知活动,在提升产品文化内涵的同时契合了用户的情感体验需求,拓展户外家具的受众范围,实现户外家具的设计创新。研究旨在为户外家具产品提供设计方法指导,保护和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8.
依据西安市育才中学"红色摇篮"历史背景和党中央第一、二、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及现有校园环境,为体现校园景观的文化特色,以"育才育人,成人成才"为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主题,进行校园空间场所和载体——广场、绿地、道路、绿化带等文化布局,设计6个文化景观区(特立园、育才园、未来广场、读书林、逐梦园、砥品园)和2个小景点(成长大道、延安石)。  相似文献   

19.
李天楚 《森林防火》2022,(2):123-127
探讨了将空间叙事、历史关联方法应用于城墙遗址景观设计,以翼城县城内村古城墙遗址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在保证历史原真性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和自然属性叠加于遗址城墙设计,利用了空间叙事序列和历史关联的方法讲述城墙的故事、再现历史,对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环境、精塑街景风貌、激发城市活力、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月,广州市颁布了"城市更新1+3政策"着重提出"微改造"相关内容,以此为契机,介绍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昌华涌微改造的相关经验,分析其点轴式的滨水空间模式,丰富的植物配置特色和特色化、人性化的细部处理,提出公共绿化空间微改造应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人文关怀等建议,并指出现存在缺乏后期的管理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