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指出了行为可塑性反应许多小型哺乳动物对环境、食物的变化,从而提高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能力。本研究对横断山两个地区大绒鼠进行了限食和重喂食对其日活动行为的研究。结果发现:地区、食物限制和重喂食的时间对冬季香格里拉和剑川地区大绒鼠的日总活动行为影响差异极显著。食物限制可以导致两地区大绒鼠活动显著下降,重喂食后,活动行为增加,并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限食第1 d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的活动行为降低,而剑川地区大绒鼠则活动行为增加。此外,限食第28 d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的活动行为降低幅度要高于剑川地区。重喂食后香格里拉大绒鼠的活动行为在第29 d的增加幅度高于剑川地区。这些结果表明大绒鼠的活动行为在短时间内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同时大绒鼠这种特定的适应性行为反应,在大绒鼠适应横断山地区难以预测的食物资源变化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动物在遭遇环境变化时,应对方式通常为其行为的适应性调节。为研究横断山两个地区大绒鼠日活动行为,对香格里拉地区和剑川地区大绒鼠的日活动行为进行了测量和比较。结果显示:冬季香格里拉和剑川地区大绒鼠的日总活动行为有差异显著。比较两个地区,香格里拉地区大绒鼠的活动行为要多一些,而剑川地区的较少一些。在日活动行为的时间上来看,香格里拉地区的大绒鼠主要在开灯以后(即20:00点以后)增加活动行为,进行取食,而在开灯以后基本停止;而剑川地区虽然也是在20:00以后活动行为增加,但是每小时活动频率在关灯期间差不多,而且开灯以后仍保持一定的活动行为。这些结果表明:两个地区大绒鼠日活动与环境温度、食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冬季两个地区的食物可利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市场》2001,(12):31-32
野兔是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特养品种。野兔以青饲料为主,可散养,也可笼养,具有成本低、产出利润高、市场潜力大等优点,饲养野兔有利于调整养殖业结构,有利于促进养殖业产业化的发展。 野兔的品种有比利时野兔、新疆野兔和各地野兔品种等。其中,新疆野兔被毛呈银灰色,不仅色泽艳丽,绒毛细密,沥水性、保温性强,且个体大,繁殖胎数和产仔数量多。饲养户如何提高新疆野兔仔兔的成活率,是提高饲养效益的关键,现介绍如下: 保持饲养适宜温度新疆野兔有较强的耐热和抗寒能力。但仔兔调节体温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初产一星期内的仔兔更差…  相似文献   

4.
荒漠林大沙鼠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民勤荒漠区大沙鼠雌雄性比为0.91:1,雄性略多于雌性;平均胎仔数2.92只;最喜食的植物为梭梭和沙米;在4月、7月、10月中旬的日活动规律均为明显的双峰型曲线;全年活动规律为双峰形曲线,5~6月为第1个高峰期,9~10月为第2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小型哺乳动物在食物缺乏的条件下往往会调节其能量代谢来适应这一环境条件。除了食物资源的影响以外,温度也会影响动物的能量摄入和消耗。为了阐明高温和食物限制对大绒鼠能量代谢的影响,对大绒鼠的体重、食物摄入量、能量消耗和一些其它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温对于大绒鼠的体重没有影响,但降低了大绒鼠食物摄入量、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褐色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蛋白和解偶联蛋白1含量高温组显著低于常温组;限食对大绒鼠的体重影响显著,但是对代谢率、线粒体蛋白和解偶联蛋白1含量没有影响。以上结果说明大绒鼠在高温条件下降低代谢率和产热可以增加其在食物限制的情况下的生存能力,暗示着在食物利用变化的情况下高温可能对于大绒鼠的体重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光照周期息息相关,为了阐明光照对于横断山区特有种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的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的影响。将两组动物分别在长光照和短光照条件下驯化28d,分别测定了动物的体重、身体组成,消化道器官鲜重及干重和消化道长度。实验结果表明:驯化后体重、肝脏重量、小肠与盲肠重量等指标均为短光照组低于长光照组。以上结果说明短光照可以降低大绒鼠的体重,而短光组条件下大绒鼠体重的下降可能和其身体组成和消化道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兰兰 《技术与市场》2002,(10):36-36
从出生到断乳前(40日龄左右)的兔子通常称为仔兔。提高子兔成活率,是养兔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综合养兔专业大户的经验如下:1、合理安排繁殖季报与产仔密度。我国南北各地差异很大,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产仔。例如北方地区,四季可以繁殖;中部南部,夏季酷热不宜产仔,而且雨水较多,天气潮湿,仔兔成活率低。如频繁产仔,虽可获得较多仔兔,但因母兔妊娠,泌乳负担过重,体质瘦弱,导致仔兔发育不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现已推广人工饲养,在人工饲养时,会遇到产仔后的母梅花鹿弃仔现象,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仔鹿的成活率。对于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及预防提出以下建议:1发生原因1.1梅花鹿产仔时,如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的靠近,会产生恐惧感,会抛弃仔鹿,拒绝让仔鹿吮乳。1.2外界环境干扰,如:噪音、巨大响声等。2处理措施2.1首要方法是让仔鹿能吃上亲生母鹿的初乳,因为初乳能增强仔鹿抗病能力,且能促进胎粪的排出,让母鹿与仔鹿单独在同一个产圈内,加深对仔鹿印象,仔鹿出于本能,会接近母鹿并…  相似文献   

9.
0.2%莪术醇抗生育剂防治森林害鼠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新型雌性抗生育药剂0.2%莪术醇饵剂进行防治森林害鼠登记药效试验和技术推广试验,平均取食率分别为70%和95%,表明在林区野外防治中适口性良好.药剂对雌成鼠的怀胎下降率分别达到67.1%和73%,抗生育效果极为显著,并且对雌孕鼠的胎仔数也有一定的影响,成鼠胎仔数有下降趋势.在试验区未发现天敌2次中毒及非靶动物的误食中毒现象,试验过程中也未发生人、畜、禽误食中毒现象,表明该药剂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用安全,具有环境友好型生物农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黑腹绒鼠的洞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腹绒鼠(Eothenomeysmelanogaster)是我国南方常见的鼠种之一,主要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每年有两个繁殖季节,每胎产仔2~3个,寿命1~2年,喜食绿色植物,是四川省人工林的主要害鼠。一年有两个危害季节(春季和冬季),主要危...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滇中高原磨盘山典型森林凋落物在不同分解阶段的化学计量特征,揭示滇中高原森林不同分解阶段凋落物的质量特征,为更好地促进滇中高原森林生态系统的凋落物分解进程和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栎Quercus semecarpifolia林、滇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林、常绿阔叶林5种林地为试验区,人为地将自然状态下的森林凋落物分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已分解层,用以模拟凋落物的不同分解阶段,对不同分解层凋落物的碳氮磷(C、N、P)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元素释放率进行分析。【结果】1)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加剧,5种森林凋落物的C含量不断减少,P、N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其中云南松林及华山松林的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常绿阔叶林P含量为先减少后增加,且C、N、P含量在同一分解层中不同森林之间差异显著;2)5种森林凋落物的C∶N、C∶P随着凋落物分解程度的不断降低,云南松林的二者比值最高,N∶P在云南松林、华山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先升高后降低,在高山栎林中先降低后升高,在滇油杉林中逐渐降低,且滇中高原森林凋落物C∶P和N∶P均显著小于全球平均水平;3)森林凋落物中C、N、P的总释放率均为滇油杉林>华山松林>高山栎林>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前期元素释放效率快,后期减弱,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则相反,滇中磨盘山5种森林凋落物的化学元素易富集难释放。【结论】根据碳、氮、磷的化学计量特征表明,森林种间差异及不同的分解阶段会显著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碳氮磷含量、化学计量比及其释放效率。  相似文献   

12.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枯枝落叶层是森林植被对降雨再分配的第2作用层,也是对土壤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层次。在实测本区主要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及其持水能力的基础上,采用100m2最大截留能力、100g枯枝落叶最大持水能力及最大持水率等指标对不同森林类型枯枝落叶量、组成及其发育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丽江拉市海汇水区面山上6种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的枯落物储量和持水性差别较大,其枯落物储量从最大的黄背栎林(22.45 t·hm-2)到最小的云南松林(6.54 t·hm-2),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储量大于未分解层的储量;6种森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除滇杨林外均是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大于未分解层的,其最大总持水量排序为黄背栎林(60.77 t·hm-2)丽江云杉林(36.42 t·hm-2)云南松+黄背栎+杜鹃混交林(33.18 t·hm-2)川滇高山栎林(29.23 t·hm-2)滇杨林(18.82 t·hm-2)云南松林(13.72 t·hm-2)。各层枯落物的吸水速率均随浸水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2 4 h后明显减缓,最终趋于零;且半分解与分解层的吸水速率均大于未分解层。6种森林枯落物的拦蓄水量也表现出半分解与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的规律,从大到小依次为黄背栎林(66.94 t·hm-2)丽江云杉林(41.24 t·hm-2)云南松+黄背栎+杜鹃混交林(36.80 t·hm-2)川滇高山栎林(32.99 t·hm-2)滇杨林(21.18 t·hm-2)云南松林(16.59 t·hm-2),降雨拦蓄量深分别为6.70、4.12、3.68、3.30、2.12、1.66 mm。  相似文献   

14.
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凋落物的持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滇东北4种典型筇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储量及持水性能,从而为滇东北筇竹林生态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储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7.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6.61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5.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5.23 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3.45 t/hm2) > 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3.22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2.89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2.69 t/hm2)。4种类型筇竹林凋落物吸水速率均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而逐渐趋于一致,筇竹混交林凋落物吸水速率高于筇竹纯林。凋落物的总有效拦蓄量为人工筇竹-黄皮树混交林(9.74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厚朴混交林(8.95 t/hm2) > 天然筇竹-人工黄皮树混交林(7.73 t/hm2) > 天然筇竹纯林(6.23 t/hm2)。  相似文献   

15.
文章调查分析大姚花椒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花椒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云南是世界上木本竹子资源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文章从竹类资源分布、竹种多样性及竹林类型3个方面对云南省竹类植物分布与资源区划进行了研究。根据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将云南竹类资源划分为滇中暖性中小型混合竹类区,滇东、滇东南热性大型丛生竹区,滇东北暖性中小型散生竹类区,滇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南热性大型丛生竹类区,滇西、滇西北寒温性小型混生竹类区等6个区;分别论述了各分区地理位置、竹类植物区系特征等。此外,文章初步总结了云南省竹亚科植物资源,截至2017年底共记载竹种41属389种。依据竹类植物分布区气候特点,将云南省竹林分为热性竹林、暖性竹林、寒温性竹林3个植被亚型以及41个竹林类型。  相似文献   

17.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西双版纳州普文试验林场和大渡岗乡大干坝村试验地不同海拔的中泰南五味子生长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015—2018年,不同海拔试验地中,中泰南五味子的地径、藤长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普文试验林场的生长量略高于大渡岗大干坝的;海拔800 m的生长量在不同时间及不同试验地均略高于海拔1 200 m的;海拔1 000 m的生长量均优于海拔800 m、海拔1 200 m的。提出在西双版纳境内,中泰南五味子应选择海拔在1 000 m左右地块种植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模拟N沉降下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微生物特征,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方法 以滇中亚高山常绿阔叶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i)林、高山栎(Quercus semicarpifolia)林和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通过模拟N沉降和原位分解实验,研究不同模拟N沉降下(CK, 0;LN, 5;MN, 15;HN, 30 g·m−2·a−1)凋落物碳氮、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 结果 分解1年后,不同N沉降处理下,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凋落物C含量均显著增加(0.40%~8.16%),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凋落物C含量呈LN减少(2.67%),HN增加(4.09%);各林分凋落物N含量均显著增加(1.45%~69.01%),C/N则显著降低(0.34%~37.92%);相同N沉降下土壤微生物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小,N沉降对土层垂直分布格局影响不显著;N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和高山栎林土壤MBC和MBN的影响表现为抑制,对华山松林和云南松林表现为低N促进,高N抑制;4种林分土壤MBC/MBN介于5.31~11.26之间,N沉降对不同林分不同土层的MBC/MBN影响存在差异,但均受到高N的抑制作用。 结论 滇中亚高山4种典型森林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森林类型影响,N沉降次之;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主要受森林类型影响,土壤深度次之,N沉降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