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就现代生态理念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滨水景观展开了探讨,以有效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采用翻阅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合理规划景观格局;传承地域特色,延续地方文化;重视处理空间细部要素;生态化设计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提出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滨水景观之中,有助于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为城市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刚 《广东园林》2006,28(6):32-35
从设计理念的角度介绍佛山市高明区西江画廊的设计构思,引申出对营造城市滨水景观的思考,为今后更好地从人性角度出发,创造融入城市景观系统的滨水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滨水景观系统规划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滨水区景观系统规划设计理念与总体规划思路,并提出了景观规划中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总体规划思路,提出通过合理开发城市滨水区,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详细阐述了牡丹江市沿江右岸江桥段滨水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设计构思、景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景观分区设计与分项设计等,可为城市滨水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滨水景观发展阶段的剖析,从多个角度阐述文化元素对于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并且从设计实践的角度阐释设计中对文化要素运用的必要性和景观文化要素运用的方式。以清河丰收渠(城区段)两岸滨水景观的设计为例,深入分析设计与文化的关联,营建适应城市发展阶段、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在获得丰富物质资源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生态滨水景观的建设。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实例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景观规划、生态保护和文化塑造等方面存在的规划缺乏整体性、景观与生态冲突、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城市建设的手段及生态型的设计对策,以整体性、艺术性、环保性为原则,结合生态理念,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化、延续性和功能复合化设计方法,旨在为滨水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滨水景观的营造对道路绿地景观无疑是锦上添花。东营市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作为山东省盐碱地最多、受盐危害程度最重的城市之一,其滨水景观道路绿地设计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作者以东营市"黄河龙"滨水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来探讨盐碱地区滨水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滨水景观建设出现了城市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延续历史遗迹,科学合理的塑造滨水景观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问题,文章以福建省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从人文理念和生态城市理念两方面进行分析,为历史遗迹的合理利用做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苍南县城中心区北片河道滨水绿带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河道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创新景观布局及主题设计,运用生态河岸布置手法,结合滨水景观的植物造景,营造自然生态、舒适宜人的滨水绿带景观。并就河道综合治理给出了几点思考,探究了浙南城镇狭长型滨水绿带的生态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苏州6个滨水公园和2个滨水街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主要滨水植物来源和典型滨水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策略,结果表明,苏州的滨水植物群落营建对乡土乔木、灌木的应用比例较高,现代滨水绿地和旱溪景观的草本植物以外来新品种为主;历史文化街区和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地域特色明显,表达模式值得推荐,而现代滨水植物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征表达不明显;最后,文章提出苏州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特征表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长沙市圭塘河的滨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服务管理和社会文化3个方面来对滨水景观作综合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再利用语义差异法(SD)整体分析并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使用者们评价的基本数据。结果表明,准则层分值由高到低依次是景观生态、服务给管理和社会文化;在18个指标层因子中,主要影响滨水景观的重要因子有河流水质、滨水植被、驳岸设计和植物保护,该圭塘河滨水景观最终评分67.68分,评价为一般满意。对圭塘河当地的特色文化的表现程度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有待加强,滨水步道应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舞钢市石漫滩水库的城市滨水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该区域现存的城市滨水景观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城市滨水景观营造与改良的相关课题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雁 《绿色科技》2021,(7):43-4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气候变化和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展开了弹性城市策略的研究,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并在城市生态建设中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整体环境质量。以环东湖绿道一期工程为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构建技术在城市滨水景观中的应用,提出了点线面一体的有效技术路径,为海绵理论实践与滨水生态景观设计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地处藉河流域的天水市为研究区域,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及发挥滨水效益的角度入手,对天水市藉河流域城区段滨水景观及风景林带构造模式进行探讨,并以水土保持林草措施为切入点对其河岸风景林与滨水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在结合当地自然与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滨河景观构建的总体构想,即"一脉、三廊、多节点"的景观结构体系;构建道路防护林、观光风景林、护坡景观、旱溪景观、雨水花园、护堤坝六大景观林带构造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与环境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滨水风景林带与滨水景观,开发研究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程晓倩  翟付顺 《绿色科技》2022,(5):39-44,48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与河流之间的矛盾开始突显,线性滨水空间景观提升逐渐受到重视.竖向设计是景观规划的专项设计之一,对城市线性滨水空间景观营造具有重要作用.以京杭大运河聊城城区段为例,通过对运河两岸线性滨水空间现状的实地调研与调查分析,针对其竖向设计存在的亲水性差、排水隐患大、竖向空间变化单一、道路连续性差等问题,从...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金鸡湖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设计内涵、原则、存在问题及其对策,为金鸡湖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它滨水风景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