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背景,结合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从传统村落景观和乡村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指出了需要寻找两者之间的融合,才有利于实现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子三寨村的实地调研、分析,结合当地景观和产业的优势,提出了传统村落景观与乡村产业融合的基本策略:(1)农业与景观融合优化生态保护的产业结构;(2)旅游业与景观融合丰富空间完善村落格局;(3)文化业与景观融合打造韵味传承历史文脉。突出产业特色,建设传统村落的旅游设施,将文化创意延展到公共设施景观中。以挖掘传统村落生产与生活特色,打造村民富,村寨美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2.
植物景观奠定了乡村风貌的基调,传统村落景观风貌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植物景观的影响。通过选取黔南州都匀饶河村、荔波水甫村、三都姑鲁寨、三都巴卯寨、三都王家寨、平塘掌布村、平塘甲乙寨、平塘吉古村吉古大寨、小米牙寨等8个代表性传统村落为调研对象,对其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植物营造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黔南州传统村落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并发现在营造意识、环境卫生、景观氛围、植物景观互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增加村寨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4.
客家传统村落景观是客家人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营造的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近年来客家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村落景观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龙南县关西村为例,从原真性保护、继承性修复、合理性优化、文化性添色、破坏性拼接五个部分评述旅游开发对原有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运用及破坏的情况,并为同类型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 ,依据现场调研资料 ,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 ,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 ,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 ,期望使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在更新改造之后不会成为丧失本土文化灵魂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8.
9.
以传统村落连州市丰阳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遗存最具识别性的建筑、水系、布局入手,分析了景观基因中蕴含的主导、传承、归因、依附、尺度、意象等遗传信息,并探索了遗传信息的储存方式与表达路径。结果表明:丰阳村的景观基因遗传信息依附于背山面水的村落朝向、条块状的整体布局形态、雕梁画栋的祠堂、精巧绝伦的古庙、半月形的水塘等,共同造就了丰阳的整体意象表达。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丰阳村景观基因“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信息网络”的旅游规划,以信息点串联形成商贾街巷文化体验廊道、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体验廊道、生态自然景观体验廊道、宗族文化体验廊道,以廊道交错构成网络,以期为丰阳村、岭南传统村落乃至全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永续传承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与村民访谈,对车岭村的历史沿革、村落格局、建筑特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村庄的价值特色。针对以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中出现的重物质保护、轻文化传承现象,以及车岭村目前面临的人口空心化、传统建筑破败、传统文化丧失等问题,提出针对车岭村历史资源的活化与利用方案,确定了以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特色文化的发展目标,制定了优化资源、保护遗存、加强策划、场所营造、社区共建等五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AVC[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及景观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改善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的方案。选取临沂智圣诸葛故里——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AVC理论为指导,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AVC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方面的11个因素层和37个指标层,1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评价,运用yaahp软件确定各层级权重值,结果表明:竹泉村承载力(0.4233)权重值最高,具备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最大游客容量(0.0121)成为其发展旅游的最大影响因素。生命力(0.2728)和吸引力(0.3039)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得出的权重数据,提出了竹泉村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1)修复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村落生态景观;(2)保护文化景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3)完善村落基础设施;(4)引入外来企业,带动村民参与;以期为村落景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枇杷村为例,通过实地勘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枇杷村乡土景观元素和庭院景观营造进行了分析,根据村民年龄及对庭院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庭院分为了趣味型、观赏型、园艺型3种类型,基于乡土景观元素种类及特征提出了各类型庭院功能塑造的景观策略,并进行了营造实践,以期为乡村庭院景观营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非典型”传统村落是指虽未纳入“历史文化名村”或“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保护,但仍具有特
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村落。广西桂林明村地处喀斯特自然遗产地核心保护区,三面峰林环
绕,一面贴近漓江,生态环境优越,历经数百年,荟萃了“非典型” 传统村落的精华。其聚落选址布
局、景观格局以及空间结构整体都具有传统村落很好的代表性,但城市化等外部冲击导致村落发展
失序,主体缺位带来生态旅游发展停滞。藉此提出保护与更新村落环境,活化利用生态景观文化旅
游廊道,展示农耕文化,营造田园诗意等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19.
传统村落是中国城镇结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面对传统村落逐年衰落和传统文化亟待保护传承的双重问题,数字化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分析数字技术优势特点和传统村落保护现状问题的基础上,将乡村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并结合金华地区地域特征,从基础属性信息库采集、空间数据库信息建立、交互体验平台开发、...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