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3.0 m。林分平均胸径13.7 cm,平均树高14.6 m,株数密度2 867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309.7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17.1 cm和10.3 cm,平均树高分别为16.4 m和10.6 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分别占全林的43.60%和56.40%,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占全林的74.98%和25.02%。乔木层共有17种树种,杉木占绝对优势,重要值为61.88%;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第Ⅱ亚层有17种树种,杉木在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均占绝对优势,重要值分别为76.20%和58.31%。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17,1.46,0.36和0.62,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8,0.83,0.28和0.78;第Ⅱ亚层分别为17,1.80,0.44和0.51。 相似文献
2.
3.
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福建将乐林场的栲类次生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研究栲类次生林的树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为以后的栲类次生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物种丰富度、香农威娜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作为多样性测度指标分析各样地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根据各样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划分样地类型。(1)物种组成丰富,乔木层树种76种,灌木层树种77种,草本物种22种。(2)各样地的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差异都比较大;而各样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差异不是很大,物种分布相对比较均匀;(3)香浓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的数值大小排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指数的大小排序则相反。(4)经分析可将栲树次生林可以划分成三个类型,其中类型Ⅰ包括样地1、2和样地11;类型Ⅱ包括样地5、6、10、12、13和样地14;类型Ⅲ包括样地9、17和样地18。香浓威纳指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的数值大小排序为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优势度指数数值排序则相反。该区栲类次生林物种组成丰富,各样地各层次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而相同类型的样地具有相似的物种多样性,说明其干扰程度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徐州山地现有侧柏人工林下层木本植物的自然更新状况,依据40个20m×20m样地群落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林下自然更新的木本植物的组成及其相似性。结果表明,侧柏人工林下层自然更新的木本植物中单科种、单属种优势明显,林下木本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出现的12种区系地理成分中,温带成分占主体,热带成分占较大比例。侧柏人工林下层出现的木本植物种类较多,但不同生境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不高、组成树种的相似性极高,尤其是乔木树种的相似性明显高于灌木树种。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组成受立地条件和种子传播方式的显著影响,建议改善立地条件以提高林下木本植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同时控制外来树种的侵入以促进人工林的地带性演替。 相似文献
5.
于2022年,以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经不同间伐强度(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实施人工促进更新40 a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工促进更新的米槠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物种—样方累积曲线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抽样充分,群落总体的物种—样方累积曲线选择4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最优拟合模型选用对数平方函数,方程为S=(2.9804+1.7418log A)2。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群落总体共有39科58属102种;米槠重要值最高,形成乔木层优势树种;随着定向干扰强度的增加,对目的物种重要值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稀疏度不同间伐强度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乔、灌、草层次之间差异显著,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稀疏度排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和物种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典型猴欢喜天然林林层分异明显,乔木层可明显划分为3个亚层,最大受光面高度为16.5 m。乔木层共有50种树种,树种组成丰富,猴欢喜重要值为16.07%。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组成树种分别为11种、15种和38种,有木荷、浙江桂、观光木、乐东拟单性木兰、蓝果树、福建含笑、刺叶野樱、深山含笑、少叶黄杞等高价值或珍贵树种。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50,4.56,0.81和0.09,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11,3.03,0.88和0.16,第Ⅱ亚层分别为15,3.23,0.83和0.17,第Ⅲ亚层分别为38,4.30,0.82和0.09。林分平均胸径26.1 cm,平均树高28.06 m,株数密度912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590.58 m3/hm2。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高。第Ⅰ亚层、第Ⅱ亚层和第Ⅲ亚层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占比分别为75.8%,18.1%和6.1%,株数密度占比分别为10.1%,20.6%和69.3%。 相似文献
7.
火干扰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分析不同火强度对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影响较大,火烧迹地的演替从喜光、耐旱的草本及灌木开始,形成以草本层占主要优势的白桦灌草林群落;中度火干扰保留了少量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萌条形成更新层和演替层,促进森林群落由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过程;轻度火干扰不能改变原有的树种组成,林分群落结构变化只是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物种的更替。随着火干扰强度的增加,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而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优势度呈现乘幂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沈阳市北陵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乔灌植物的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方法是将公园按方位分成8个区域进行定点取样,一般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域设立样方,每个方位区域内设立3~5个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沈阳市北陵公园和劳动公园绿地植物物种较为丰富,青年公园与前两者比较物种丰富程度要较差,青年公园物种数目最少,多样性最差,丰富度指数综合分析较低;公园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较高。3个公园中物种丰富度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为:北陵公园→青年公园→劳动公园。物种数量丰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劳动公园→北陵公园→青年公园。Simpson指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北陵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shannon-Wiene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北陵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pielou群落均匀度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北陵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多样性指数综合分析结果由达到小排序为:北陵公园→劳动公园→青年公园。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半自然森林具有独特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城市化影响的半自然森林更新特征,可以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地带性植被恢复重建提供借鉴。文章以上海辰山残存半自然森林1 hm^2固定监测样地为对象,调查分析半自然森林更新苗的物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 hm^2样地更新苗共5 937株,分属22科32属37种,其中上海自然分布的乡土种占57.89%,明显高于城市人工林的乡土树种比例;香樟、构树、天竺桂、朴树和小蜡等5种更新苗占总数的57.2%,聚集性分布格局明显;在11个植被群落类型中,各类型更新苗的丰富度普遍较高,不同树种的更新苗存活和发育潜力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揭示次生甜槠Castanopsis eyrei木荷Schima superba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在浙江省遂昌县垵口村的20~25年生、35~40年生、55~60年生3个次生甜槠木荷林分别设置了面积为50 m×50 m的样地,进行了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通过样地Ripley聚集度分析和点Ripley聚集度分析,对3个样地中的优势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加,不同年龄的次生甜槠木荷林的上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增加,下层乔木立木数量逐渐减少,树种数量相对稳定,但各层树种组成变化明显,其中上层木中甜槠、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3个优势种的比例从20~25年生时的20.41%增长到55~60年生时的73.53%;从空间结构看,20~25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聚集分布,35~4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半聚集半均匀分布状态,55~60年生甜槠木荷林林分呈现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2.
小陇山不同灌木林地改造模式林分树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研究已经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而维持物种多样性是目前森林经营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本文运用点抽样方法研究了甘肃小陇山5种不同的灌木林地改造模式的树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带状割灌改造模式林分的树种较全面清理割灌模式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与Margalef指数较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较高,林分内各树种分配较为均匀,带状割灌改造更有利于提高林分的树种多样性;在3种全面清理割灌改造模式中,改造日本落叶松模式虽然树种数与其它2种相同,但林分内树种分配均匀性差,集中性高。不同的改造模式对林分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同,这对提高和保持改造林分的物种多样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增长,但造林树种单一、林分幼龄化、径级持续偏小、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在气候变化挑战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森林在木材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涵养水源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多重服务功能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多元化需求,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文中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不同树种与配置模式和不同森林经营选择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模拟预测方法与工具,进而总结当前研究与实践的总体趋势,以期为我国树种选择及其优化配置、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粤西次生针阔混交群落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风常绿阔叶林是南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和人工造林后形成大面积的次生林。参照CTFS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6年在广东粤西马尾松针阔次生林建立2 hm2固定监测样地。在对样地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维管束植物207种,隶属于79科144属,数量优势科为茜草科、大戟科、樟科、番荔枝科、紫金牛科、禾本科和蔷薇科;单种属植物较多(101属),占总属数的70.14%。林下植物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绝对优势,具有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特征。(2)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灌木层〉藤本层〉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Simpson指数则为乔木幼苗〉藤本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幼苗〉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