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投式灭火弹设计的合理性是决定其实用价值的重要因素。讨论了弹体的设计方法,并分别从安全性、易用性和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灭火弹的使用现状,提出了空投式灭火弹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作为扑火配套装备的森林灭火弹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在森林火灾的扑救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内外森林灭火弹的研究现状,对各种灭火弹装备进行了评价,对森林灭火弹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遭受严重损失的主要灾害之一。据资料统计,一次森林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一百万元以上,间接损失也在三百万元左右。对于中等强度以上的森林火灾,如果失去控制就会迅速引起熊熊大火。而中等强度的森林火灾,一般扑火人员难以接近火头,无法使用二号工具、风力灭火机、灭火水泵进行灭火,目前还没有更有效的灭火工具。森林灭火弹的研究可为熄灭这种火灾提供工具。可以在远距火头的地方进行灭火作业,  相似文献   

4.
一、目的意义本课题研制的手投森林灭火弹,是针对森林火灾的发生、蔓延规律和扑火实际需要,研制扑灭森林地表火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器具。在以人为火为主要起火原因的森林防火区,森林火灾往往是从地表火开始的。由于人为活动,在林缘、荒山、草地、灌木林地、以及林中空地或林内引起地面火。如果缺乏灭火手段,失去控制,就会酿成森林火灾;遇到适当的林分和条件,由地表火蔓延发展为树冠或地下火,造成严重损失。地表火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可燃物高度及载量、自然因子等条件下,其火焰高度、火强度、蔓  相似文献   

5.
频繁发生的森林火灾时刻威胁着生态资源的安全,如何快速有效地遏制森林大火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森林火灾及现有航空消防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航空消防快速机动和细水雾技术兼具经济环保双重优势的灭火弹理论。同时,对液体爆轰抛撒理论和计算公式进行了介绍,以验证灭火弹灭火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初级的灭火弹在我国问世,并应用于森林火灾的扑救。但由于采用了传统拉环式及导爆式装置,依靠灭火粉剂覆盖可燃物隔氧阻燃的原理,灭火效果不好且存在不安全因素,故未能广泛推广。因此,国家十分重视灭火弹研究的进展情况,林业部门也希望安全有效的新型灭火弹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7.
宁强县是陕西省23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发源地和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有西北最早的飞播实验林区。通过历年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2009年林地面积达357.4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41%,活立木总蓄积量595.4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5%。为切实搞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宁强县防火办通过认真调研、论证后,  相似文献   

8.
现用手投式灭火弹为圆球形,在灭火过程中投出的灭火弹大多数顺地势向下滚动,等引爆时已经滚出目标点较远,不能发挥应有的灭火效果,不适宜坡度较大的山区扑火.为了有效发挥手投式灭火弹的作用,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将灭火弹从圆球形改进为三角锥形更适宜山区森林灭火.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搭载灭火弹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人机灭火弹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属于新兴技术,本文基于正交实验方法,选取灭火弹形状、无人机飞行高度、灭火弹容量三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实验比较,选取最佳应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灭火弹形状、无人机飞行高度、灭火弹容量对灭火效果影响的主次关系是C(灭火弹容量) A(灭火弹形状) B(无人机飞行高度);最佳灭火效果方案为A3B1C3,即:采用圆形灭火弹,搭载4 kg灭火剂,在飞行高度5m时森林防火效果最好。无人机夜间投弹灭火效果:工作效率提高15. 2%,灭火时间效率提高8. 3%。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扑救森林火灾中远程高压持续输水技术问题,利用柱塞泵能产生高压的工作特点,通过对消防水罐车车辆、柱塞泵、调控设备、水带和水枪等部件的选型和调试改装,完成了AY-101GX390-90型远程高压输水系统研制工作。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单泵扬程502 m,输水距离3800 m,流量1.55 m3/h。与常规森林消防水泵相比,该系统具有扬程高、距离远等重要特点,在森林消防以水灭火作战中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森林病虫害远程诊断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及时监测、有效治理森林病虫害,迫切需要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科学诊断.运用WEB-GIS、图像识别处理、数据库技术等,建立了一个森林病虫害远程诊断系统.基层林业工作者提交森林病虫害的文字或图像信息等,利用该系统由专家进行远程诊断,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CMH-1型远距智能森林灭火系统灭火系统参数发射装置管数:18,发射管口径:173mm,回转半径:1070mm,装填方式:人工进行装退弹,点火方式:电子点火灭火弹参数弹重:38kg,灭火剂:高效水胶灭火剂,灭火剂载荷:17kg,最大射程:1000m,布洒范围:大于100m~2,引信方式:定高近炸、触发、定时三联合  相似文献   

13.
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指示的指引下,在省、市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我们灭火弹研制小组和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对74型灭火弹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74型灭火弹虽然具安全可靠,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如灭火药剂颗粒大,流动性不好,灭明火效能差,在山坡使用有滚动现象等。因此,为了满足广大林区的迫切需要,早日用于森林灭火实践,我们对74型灭火弹做了一些改进试验。  相似文献   

14.
按生物学方法进行森林植被控制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吴霆 《安徽林业》2007,(5):43-43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有效的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因素取决于对林  相似文献   

17.
以热红外成像技术为基础,结合林火红外图像特征与图像处理理论,简要介绍了地面红外技术在森林火灾检测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森林蓄积量是反映森林资源总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林分调查因子之一,也是衡量森林资源丰富程度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为探索更优的森林蓄积量建模和估测方法,以期为林业科学中森林蓄积量的估测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以浙江省龙泉市为研究区,以单位蓄积量(m3/mu)为研究对象,集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特征选择方法选取与蓄积量相关的自变量因子,在不区分树种的情况下,利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方法、决策树梯度提升(Light generalized boosted regression models,LGBM)方法和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方法分别建立蓄积量估测模型。然后,基于区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情况下,用XGboost方法再次建立蓄积量估测模型,并与未区分树种情况下的估测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结果】在不区分树种的情况下,XGboost呈现了最佳的效果,优于LGBM方法和Gradient boosting方法,其建模精度为89.65%,估测精度为83.19%。在区分树种结构下,XGboost方法的建模精度(89.31%)与不区分树种情况下没有明显区别,但估测精度(84.5%)有一定提升,其中针叶林的效果最好。【结论】逐步回归特征选择方法结合XGboost方法能够取得最好的森林蓄积量估测效果,区分树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XGboost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方便,提供了在短时间内估测森林蓄积量的可能性,从而为森林蓄积量的估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当前消防技术发展与普及的需要,在黑龙江省消防总队授意下,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此灭火弹。此干粉灭火弹主要适用扑救初起森林火灾、落地油火、电器火灾及民房火灾等。MDS—10型和MDS—15型两种干粉灭火弹,经有关部门和专家,鉴定认为:该灭火弹是一种新型灭火器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有良好灭火效果。该产品经上级批准,现已批量生产。一、结构及原理炸药引爆能瞬时释放高倍能量。若恰当地将“炸药能”运用到灭火器材中,能使灭火器材重量减轻,更为机动灵活,在灭火中有利争取时间,实现“救早、救小、救了”。但炸药性能不易稳定,要做到使用安全可靠,效能稳定,必须在结构上做到合理、周密、可靠。为达到上述要求,该灭火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行害虫管理,必须有能够控制害虫密度的技术。在森林条件下,由于长期性经营条件的制约,自然控制要比直接密度控制更显得重要。使自然控制取得好的效果的技术,多数能得到长期的省力的效果。到目前为上,森林昆虫学还是认为林业防治法和森林卫生重要。林业防治法就是为造林、培育和收获森林,利用人为活动增加机会,把森林里的树种立地选定、林分构成配置、采伐更新等作为自然控制害虫容易起作用的条件。山口把这种条件调整分为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