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香樟绿化大苗装袋移栽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装袋移栽培育袋苗对提高香樟造林存活率和生长有着显著成效,装袋移栽培育时间不同而造林效果也差别较大,以装袋移栽培育1~2a的袋苗造林效果最好,其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45~46cm,第二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55~56cm,米径年生长量达1.58~1.61cm,分别比地苗相应提高了69.1%~70.3%、51.5%~53.4%和38.6%~41.2%;结合实践提出香樟大苗装袋移栽的关键技术,为提高香樟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早期生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兴安圆柏容器大苗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苗木装袋前用生根粉处理苗木对育苗成活率影响不明显;春季装袋和秋季装袋均可,春季装袋不需防寒,程序简化,秋季装袋需要防寒,但生长量大;不同营养土对兴安圆柏容器育苗成活率影响不大,均能达到97%,但其对兴安圆柏生长量影响较大,以营养土配方B(70%的苗圃地土,15%森林草炭土,15%的腐熟农家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好,成活率达98%,最长枝平均生长量13.5cm,平均高生长量为10.5cm。  相似文献   

3.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苗圃将1年生的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直接移植到不同材质的无纺布营养袋、塑料营养钵、塑料薄膜营养袋中进行培育,并对移植1 a后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容器材质对闽楠移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容器对闽楠苗的移植效果有显著影响,以无纺布营养袋移植的闽楠苗木生长最好,塑料营养钵的苗木生长次之,塑料薄膜营养袋移植的苗木生长最差。移植1 a后无纺布营养袋的平均苗高达58.7 cm,平均地径达0.57 cm,苗高≥50 cm的株数比例达83.5%,平均主根长度达28.3 cm,平均侧根长度达15.3 cm,侧根长度≥10 cm平均条数达21.8条。  相似文献   

4.
欧洲云杉扦插苗强化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对不同处理的欧洲云杉扦插苗进行强化培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补光对欧洲云杉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年生扦插苗通过补光的培育,其苗高达到13.7 cm,净生长量平均达到8.2 cm,是大田移栽自然生长条件下的173.3%;2 a连续补光的欧洲云杉扦插苗的苗高、当年新稍长、侧枝数分别达到38.19 cm、16.02 c...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装袋时间、不同装袋苗龄和不同营养袋规格的试验 ,总结出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法培育大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猴欢喜播种芽苗进行苗床不同移栽密度的生长量和苗木质量、产量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生长量以株行距15cm×15cm最大,平均地径达0.62cm,平均苗高达36.4cm,平均主根长度达30.9cm,≥5cm长Ⅰ级侧根平均条数达10.9条。苗木产量和质量控制指标以株行距15cm×15cm密度较适宜,达1.77万株/667m2,培育的苗木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乐昌含笑的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 2a对乐昌含笑的育苗技术和苗期生长规律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1)乐昌含笑年苗高生长量可达 4 0cm以上 ,其中 2 0 0 0年达 5 3 2 3cm ,2 0 0 1年达 4 1 2 6cm ;(2 )乐昌含笑苗高生长高峰期出现在 8月 ,2a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3) 2a的苗高生长量比较结果表明 ,7月以前 2a的高生长非常接近 ,8月后则 2 0 0 1年的旬生长量均小于 2 0 0 0年 ,这可能与 2 0 0 1年夏秋时节长时间干旱有关 ;(4 )乐昌含笑芽苗移栽成活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8.
厚壳红瘤果茶种子芽砧嫁接油茶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厚壳红瘤果茶胚芽嫁接油茶培育苗木,通过移栽管理,平均成活率96. 22%、成苗率达91. 58%。0~0. 5年生苗平均高12. 3 cm,0~1. 5年生苗木平均高45. 2cm,平均地径达0. 54 cm,根系发达,Ⅰ、Ⅱ级苗出圃率达到96. 4%,苗木质量达到油茶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轻基质与黄心土两种不同基质育苗效果,选用木荷(Schima superba)、桃花心木 (Swietenia mahagoni)、闽楠(Phoebe bournei)、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红桂木(Artocarpus nitidus) 5 个主要造林树种,开展轻基质与黄心土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轻基质苗保存率总体比黄心土苗高 1 个百分点;轻基质苗高、径生长量明显优于黄心土苗,平均苗高高出 16.3 cm,平均地径高出 0.3 cm;生 长节律比较显示:芽苗移栽后,轻基质苗比黄心土苗恢复快,高、径生长快,且苗木整齐均匀,轻基质 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分别比黄心土苗低 1 个和 5 个百分点。因此认为轻基质育出的种苗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对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1,2年生红锥幼苗生长及造林效果对比分析,为2种年龄红锥苗木培育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亦为其造林适宜苗龄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容器规格和11种基质配方分别培育1,2年生红锥苗,测定红锥苗期的生长动态,并开展造林试验,调查其早期生长表现。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不同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条件下红锥幼苗生长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揭示红锥苗期生长与造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显著影响1,2年生红锥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且两者交互作用对1,2年生幼苗的苗高、地径、根生物量以及2年生幼苗的总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幼树高差异显著;造林第2年,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和幼树高差异不显著,而地径差异显著。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各容器规格的造林保存率、幼树高和地径均差异显著,各基质配方的造林保存率差异不显著,而幼树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的交互作用对2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具有显著影响。1年生红锥苗造林,当年幼树高、第2年幼树高和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当年和第2年幼树高与造林前幼苗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2年生红锥苗造林,容器规格1(8 cm×12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地径与造林前苗高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容器规格2(12 cm×15 cm,直径×高)当年幼树高与造林前苗高、地径、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当年幼树地径与造林前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红锥苗木质量显著影响其前两年造林效果。【结论】容器规格与基质配方对1,2年生红锥苗木生长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红锥苗期适宜基质配方选择应依据苗龄和容器规格而定。培育1年生红锥苗,建议采用容器规格1和基质配方10(50%沤制树皮+25%黄心土+25%锥林表土);培育2年生红锥苗则采用容器规格2和基质配方7(50%沤制树皮+50%锥林表土)。在杂灌控制及时的良好立地,采用容器规格1培育1年生红锥苗,其造林效果优于容器规格2培育的2年生红锥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将袋时间、不同装袋苗龄和不同营养袋规格的试验,总结出干旱地区樟子松营养袋法培育大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美国红栌组培苗温室移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红栌组培苗为材料,初步研究了炼苗时间、移栽基质等因素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及苗生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室自然光照条件下,瓶内闭盖炼苗最适宜的时间为8~12 d,然后开盖炼苗2 d;移栽基质以芬兰进口草炭土与珍珠岩按体积比3:2混合或国产草炭土与珍珠岩等体积混合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及苗高分别达90%和12 cm.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油茶组培苗移栽基质、时间和施肥肥料浓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最高的基质是红心土,高达98.26%;但为利于苗木的生长,移栽方式是以先把瓶苗移栽于7cm×11cm的红心土营养杯内培养60d,苗木恢复生长,并长出2~3张叶片时再移栽到9cm×13cm椰康基质营养杯内培养适宜苗木生长,培育120d,苗高9.48cm,比使用红心土的苗高(4.04cm)高134.6%;施肥浓度为1%时,油茶组培苗生长效果良好,培养100d,苗高比施肥前高5.428cm,比对照的高143.8%。  相似文献   

14.
对马尾松进行扦插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穗阑剪顶促萌时间以7月25日至8月10日为宜,剪顶高度以8cm为宜,可产合格穗条600万条/hm^2;培育扦插苗先于1999年12月15日至2000年1月15日在沙床寄插,然后于2000年3月20日至4月10日移栽到苗圃培育。2001年2月出圃时,平均苗高22.6cm,地径0.44cm.扦插苗造林5年生幼林的生长量与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实生大田苗造林),幼林树高、当年高生长量、胸径、地径、冠幅、单株材积各项生长指标差异的趋势基本一致,即:扦插苗〉容器苗〉大田苗。  相似文献   

15.
浙北海堤湿地松防护林带的前期生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湿地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前期生长观察研究认为:湿地松在海堤的生长量虽略低于平原水稻土,但也生长良好,在土壤含盐量为的老海堤上生(含苗龄)湿地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 0.34 % 9 a 3 a到和;在土壤含盐量达到的新筑海堤上也生长良好,大苗移栽成活率达,栽后 5.64 m 9.4 cm 0.5 % 100 % 3 a(含苗龄生)平均树高、胸径,是适于海堤发展的防护林或绿化树种。为提高造林成活 6 a 3.86 m 5.2 cm率,在海堤造林宜采用大苗移栽。  相似文献   

16.
薄壳山核桃砧木不同处理对嫁接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薄壳山核桃进行大田本砧嫁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砧木进行断根处理,控制伤流是提高薄壳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采用挖骨皮接,容器苗断根并短截处理嫁接保存率达74.2%,3-0苗断根移栽并短截处理嫁接保存率72.5%。砧木的断根程度对嫁接苗当年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顺序依次为移植苗铲根断根容器苗断根移栽苗,2-1移植苗铲根并短截处理的嫁接苗生长量平均达到77.34 cm。砧木粗度对嫁接苗当年生长量也有较大影响,砧木地径40-50 mm嫁接苗当年生长量最大为34.09 cm。  相似文献   

17.
对榉林采种、种子处理、贮藏及芽苗移栽进行了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密度培育榉木苗木中,10cm×20cm、15cm×20cm密度苗木生长量的增加较为均匀,较为适宜苗木的生长,产苗量适中,比较适合生产应用,而20cm×20cm密度比较适合大径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红芽大戟组培生根苗为移栽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水肥处理和季节对红芽大戟组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泥炭和珍珠岩混合(1∶1)作为移栽基质,成活率最高,达85.30%;喷施0.07%的KH2PO4溶液最能促进移栽苗的生长;较佳的移栽季节为2~4月。  相似文献   

19.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竹柏5年生大苗在青冈栎林冠下进行了不同坡向(半阴坡、阴坡、阳坡)种植效果比较试验,造林2年的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竹柏造林成活率、胸径、高度、冠幅、分枝数5项指标均以半阴坡最高,平均造林成活率达92.2%、平均胸径达2.40cm、平均高达244.6cm、平均冠幅达134.7cm、平均分枝数达40.1条;5项生长量指标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半阴坡﹥阴坡﹥阳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