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了镇江市大气PM2.5中镉的污染状况,以及大气PM2.5中镉浓度在四季变化中的特征。结果表明:工业区镉浓度明显高于生活区,镉的浓度变化趋势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颗粒物PM_(2.5)已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面对强烈的社会反响,宜昌市环保监测站于2015年初开始监测分析工作。现已建立了宜昌市典型污染源在线质谱库,得到了颗粒物PM_(2.5)源解析结果,提出了优化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但是源解析结果面临着精细化和准确化的双重考验,还需要长期深入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大气污染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中最为突出的事情,大气污染中尤其是PM_(2.5)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交通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国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了PM_(2.5)与许多负面的健康效应有关。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PM_(2.5)的监测方法、PM_(2.5)国内外监测站网的建设、PM_(2.5)对人体及大气环境影响,以及PM_(2.5)污染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建设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森林在滞尘方面的突出表现越来越多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对绿色植被滞尘能力的研究愈发深入。适地适树、精选树种、营造近自然群落、种植密度合理化、空间组合科学化等均成为城市森林缓解PM2.5等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有效手段。在前期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城市森林缓解大气颗粒物(以PM2.5为首要)污染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4年佛山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发布的PM_(2.5)监测数据研究了佛山市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年佛山市PM_(2.5)日均浓度集中在16~45μg/m~3的浓度区间,PM_(2.5)日均浓度超标的日子主要出现在秋冬季(1月、10~12月)和春季(3月)静稳天气多发的时段,以及夏季(6月)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时段。污染日平均浓度为101μg/m~3,为年均浓度45μg/m~3的2.2倍。污染时段周末的污染天数略高,受夜间逆温等气象条件影响,污染日内PM_(2.5)各时刻的浓度出现夜间偏高。靠近污染源和污染输送通道的点位年均浓度较高。利用克里金插值进行年均浓度和污染日平均浓度空间分析发现,浓度高值区均位于与广州中心城区相邻,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的东北部。污染时段内,中度污染的污染带影响面积覆盖南海区和禅城区的大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佛山市10个测点2012年PM_(2.5)浓度连续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PM_(2.5)浓度夏季较低,秋冬季较高;PM_(2.5)浓度周一和周末较低,但差别不明显城市内不同地理位置测点的PM_(2.5)浓度值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均比较相近;各测点PM_(2.5)/PM_(10)比值范围在48.67%~74.07%之间,PM_(2.5)/PM_(10)比值总体上随PM_(2.5)和PM_(10)浓度升高而增大;能见度与PM_(2.5)、PM_(10)存在近似幂函数关系,且能见度与PM_(2.5)的幂函数关系更明显,相关系数更高,表明颗粒物特别是PM_(2.5)在低湿度时消光作用显著,是影响能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PM_(2.5)等颗粒物污染问题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如何减轻其危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总结森林调控PM_(2.5)等颗粒物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防护林调控PM_(2.5)的机理和阻滞吸附方式的研究状况,以期为防护林阻滞吸附颗粒物的后续研究以及建设以吸附清除大气污染物为目的的防护林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兰州市秋季PM2.5污染特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SPAMS),开展在线PM2.5化学组分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定量评估了不同污染源对PM2.5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兰州市PM2.5的颗粒类型主要由有机碳颗粒、元素碳颗粒、左旋葡聚糖颗粒组成,其中,有机碳颗粒(34.53%)占比最高,随PM2.5浓度上升,元素碳、重金属、混合碳等有不同幅度上升;PM2.5污染主要贡献源为机动车尾气26.31%、燃煤19.05%、生物质燃烧11.32%,特别在PM2.5污染时段,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贡献较大,燃煤源比例上升最为明显,占比从17.0%上升至25.7%,其次为生物质燃烧、二次无机源,分别增加6.7%、2.2%。因此兰州市秋季PM2.5污染治理应以燃煤机和动车尾气管控为主。  相似文献   

9.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消失、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针对像森林公园这样的季节性人流集中,密度大,国内关于森林公园监测大气颗粒物(PM2.5)的研究信息却很有限。本文通过为期一年及连续监测一周对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及PM10的浓度进行现场实测及数据分析,得出楼观台森林公园PM2.5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出PM2.5和PM10的相关性,为提出控制PM2.5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衡阳市不同工业区大气PM_(2.5)微观形貌特征及化学组分,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采集了衡阳市两个典型工业区的56个PM_(2.5)样品,并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法(SEM-EDX)分析了工业区冬、春季PM_(2.5)样品的微观形貌特征及化学组分。研究结果表明:衡阳市工业区大气PM_(2.5)污染整体呈现冬季春季的特点,且钢管厂和松木工业园冬季PM_(2.5)污染水平相当,但春季污染水平差异较明显。SEM-EDX法分析还发现衡阳市钢管厂大气PM_(2.5)主要为铁氧化物或烟尘集合体,而松木工业园大气PM_(2.5)主要为硅铝酸盐或硅氧化物,PM_(2.5)颗粒物属性差异可能与工业区燃烧工艺及周边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2014年8月~2015年7月,以重庆铁山坪森林公园主干道路为对照,采用高精度手持式PM_(2.5)速测仪(CWHAT200)定位监测了不同树种、林分及其结构特征调控下的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浓度特征。结果表明:铁山坪森林公园道路和7个监测树种的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浓度变化均比较大,与公园道路相比,各监测树种均不同程度表现出具有削减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功能,其中以枫香削减大气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楠竹最弱;不同林分调控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各林分的不同垂直结构调控下的大气PM_(2.5)和PM_(10)颗粒物浓度均表现为乔木层乔灌层乔灌草层,相反,其削减大气颗粒物的能力则均为乔灌草层乔灌层乔木层。可见,具备乔灌草空间结构配置的林分具有更强的调控大气颗粒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5年1~12月深圳市11个大气自动监测国控站点PM_(2.5)小时浓度监测数据,结合气象站小时观测数据,采用Correl相关系数法、玫瑰图等分析了深圳市PM_(2.5)浓度的污染分布与输送迁移特征。结果显示:2015年深圳市主导风向为NNE(东北偏北风),风向频率为12.3%,全年PM_(2.5)平均浓度为29.8μg/m3,整体季节平均浓度特征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_(2.5)与露点、能见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与-0.540,与海平面气压、温度呈明显的实相关,相关系数为0.439、-0.411,与风向、风速、相对湿度为微相关;深圳吹海风时,参照年均值标准,PM_(2.5)污染发生概率为22.7%,且发生秋冬季海风型PM_(2.5)污染时PM_(2.5)平均浓度可高达50.6μg/m3。主导风型下的PM_(2.5)污染事件占全年PM_(2.5)污染事件的61.1%,且风速大于3m/s时PM_(2.5)污染发生事件占比仅为6.26%;2015年全年西北陆风、主导风、海风气团输送情景下的PM_(2.5)平均浓度分别为40.1、35.8和26.2μg/m3,冬季时西北陆风输送通道下的PM_(2.5)平均浓度整体上明显高于海风、东北偏北陆风输送通道。  相似文献   

13.
于2015年12月15~21日选取泉州市区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利用小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对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进行了为期6d的滤膜样品手工采样,应用微量电子天平分析PM_(2.5)质量和离子色谱检测了9种阴阳离子组分含量。对比分析得出:PM_(2.5)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为SO_4~(2-)、Cl~-、NH_4~+,三者约占总离子质量分数的75%,NH_4~+/SO_4~(2-)平均比值接近0.5,显示硫酸铵是细颗粒中硫酸盐的主要存在形式,NO_3~-/SO_4~(2-)浓度比均小于0.16,反映了该市主要以煤烟型的固定污染源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其次为海盐粒子、生物质燃烧、土壤和建筑尘等。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格局,对于大气污染防治、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结合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武汉10个监测站点每小时PM_(2.5)和PM_(10)浓度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分异特征及与气象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出西部最低、东部居中、中部高低斑块状分布的空间格局。时间上各城区均呈现颗粒物浓度随着月份变化先降低后升高,1月份最高,7月份最低,且浓度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量、气温等气象因子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风速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PM2.5的污染监测、研究方法、污染特征、源解析及森林对PM2.5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以信阳市2015~2016年PM_(2.5)、PM_(10)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PM_(2.5)、PM_(10)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关系。结果表明:PM_(2.5)、PM_(10)月均质量浓度呈"单峰单谷"变换趋势,不同季节质量浓度差异显著,均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动态;PM_(2.5)、PM_(10)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关联度均较高,其质量浓度受多种气象因子共同影响;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PM_(2.5)、PM_(10)质量浓度—气象因子最优回归方程,方程拟合度高,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对珠三角某城市主干道开展了常规监测和对比实验,研究了城市主干道近地面颗粒物污染变化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结果表明:城市道路近地面大气颗粒物浓度与车流量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控制措施对近地面PM2.5浓度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6年典型区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全面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典型区域城市PM_(2.5)与PM_(10)比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与PM_(10)比值区域不同占比不同,发达城市北京、上海PM_(2.5)占比最高,主要为细颗粒物污染。珠三角地区PM_(2.5)与PM_(10)比值相关性稳定,污染物成分稳定。PM_(2.5)与PM_(10)比值受地域性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城市森林净化大气颗粒物污染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尘颗粒物污染,尤其是PM2.5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城市森林和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森林和绿地治理大气颗粒物污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我国粉尘颗粒物污染状况,并总结了植物净化大气污染研究概况,从4个角度总结目前城市森林与PM2.5的关系研究,包括森林对颗粒物吸附机制、PM2.5对植物的危害影响、不同尺度下植被移除PM2.5的效果比较以及影响吸附过程的其他因素,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包括扩大研究树种的范围、针对研究不同树种特异性吸附偏好及加强各尺度研究的结合等,以更有效地应用城市森林进行大气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全国各个监测点进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分析,确定相关性较强的区域,然后根据全国各地的PM2.5实时监测数据描绘出各地PM2.5浓度等高线图,发现其扩散的4条特征,再结合我国原有的产业结构分布,将全国划分为8大联防联控区域,最后提出了跨区域联合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