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2~2013年期间,在黑龙江省东北虎主要分布的5个林业局9个林场布设68台远红外自动相机对东北虎等兽类资源进行监测的结果表明:拍摄到兽类5目10科19种,照片1166张。在3个林业局拍摄到东北虎影像,但由于拍摄到东北虎的次数少,不足以统计东北虎的种群数量。野外监测拍摄到东北虎、东北豹、原麝、梅花鹿、猞猁、黑熊等珍稀濒危物种,为确认其分布区提供了依据。自动相机监测结果也可以用于评估东北虎不同分布区有蹄类猎物的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山西解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的种群动态变化情况,运用红外相机在华北豹重要活动区域开展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监测共布设100台红外相机,其中,27台拍摄到华北豹影像数据,共计拍摄到华北豹51次,照片137张,视频20段。通过花纹比对,识别出12只华北豹。2017年至2021年,华北豹发现位点数先降低后升高;除2018年外,华北豹识别数量较为稳定;2021年监测中,新发现9只华北豹个体,这充分说明了铁桥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长青自然保护区研料及野外巡护历史资料,在确有金猫分布的华阳保护站辖区利用红外相机及样方痕迹调查的对金猫的拍摄率与种群密度进行了研究。经分析,调查区域金猫个体数量稀少,平均种群密度值为7.2~10.8只/100km2,拍摄率为0.43%,并对保护金猫资源提出分析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黄腹角雉模式产地种群的个体参数、性别比、年龄结构和海拔分布等生物学特征,为更好地制定积极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研究区海拔、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分别采用3种调查方法:1)样线观察法。2004年4月—2014年12月,在研究区布设总长度约80 km的调查样线7条。2)繁殖季节前期套脚捕捉法。于2006年2月、2007年3月和2008年3月捕捉标记黄腹角雉个体26只。3)红外相机照相法。2010年4月—2014年8月,选择82个地点安装红外线触发照相机,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不少于8个月。【结果】1)黄腹角雉繁殖前期,雄性成年个体体质量为1 210~1 500 g(n=15)、体长470~600 mm(n=5),雌性体质量1030~1 384 g(n=7)、体长390~492 mm(n=5)。2)样线调查法性别比为雌∶雄=1∶1.26,该方法易将雄性亚成体误判为雌性;捕捉标记法雌∶雄=1∶2.25,由于繁殖季节雄性黄腹角雉防御性行为明显增强,可能导致雄性被捕获率高;红外相机照相法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仔细分辨来减少性别的误判,其雌∶雄=1∶1.60的结果应当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3)根据照片确认的131只黄腹角雉,其中雄性成体47只、亚成体20只,雌性成体29只、亚成体13只,幼鸟22只,结合黄腹角雉的性成熟年龄和预期寿命等因素,认为研究区的黄腹角雉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假设被拍摄个体占实际种群数量的1/4,则研究区黄腹角雉繁殖群应大于100对。4)红外相机监测显示,研究区海拔1600~1 800 m处的森林是黄腹角雉的核心分布区,这一区域拍摄到黄腹角雉的有效机位数占93.33%、个体数占总数的39.69%,海拔1 200~1 400 m、1 400~1 600 m和1 800~2 000 m范围的有效机位介于58.33%~69.23%之间,个体数分别占总数的12.98%、22.90%、16.03%,海拔800~1 000 m、1 000~1 200 m、2 000 m以上范围的3个海拔梯度有效机位数介于20%~40%之间,累计拍摄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8.40%,海拔800 m以下没有拍摄到黄腹角雉个体。【结论】研究区内保存有国内目前已知最大的黄腹角雉种群。进一步加强种群的研究监测,对维护这一全球性濒危雉类的安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2016年冬季,采用大样方调查法对黑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北虎、东北豹的主要猎物资源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虎、东北豹在保护区的猎物主要有狍子,群数量为1 996只,种群密度达2.78只/km~2;野猪的种群数量为1 276只,种群密度为1.79只/km~2;梅花鹿的种群数量最少,仅67只,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密度为0.094只/km~2。通过对东北虎、东北豹猎物生物量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总的猎物生物量达183 836.70 kg。  相似文献   

6.
2015年3月至11月期间,在苍山东坡5座山峰6个海拔段布设了30台远红外自动相机,对白腹锦鸡种群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拍摄到498张白腹锦鸡的照片,分布海拔是2 300~3 300 m,平均种群密度46.12只/km2。自动相机监测比本次样带调查数据高9.86只/km2,自动相机适合群居或珍稀濒危物种的监测,为确认其分布区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闻     
正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月8日,国家林业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系统随即开通,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和管理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监测显示,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个体至少有27只,野生东北豹个体至少有42只,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东部靠近中俄边境地区。目前东北虎豹种群已经进入繁育高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19日06:31环境网站"中外对话"研究员刘琴虎豹研究者冯利民认为,2020年开张的中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为两种濒临灭绝的猫科动物带来希望。东北虎和东北豹受到栖息地消退、强烈人类干扰等因素影响,这一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最大体重接近300公斤),全球野外种群数量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统计仅剩不到500只,而东北豹2007年的数量更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桓仁林蛙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桓仁林蛙的分布区域和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桓仁林蛙在辽宁省分布于抚顺市顺城区、清原县、新宾县、抚顺县,本溪市南芬区、桓仁县、本溪县;宽甸县和风城市;辽阳市辽阳县和灯塔市,分布区涉及4市11县(市、区).全省桓仁林蛙种群数量为1631500多只,平均分布密度为47.6只/km2.由于桓仁林蛙自身的原因和人类的破坏,桓仁林蛙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应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护好栖息环境,大力开展人工驯养繁殖,积极开展监测和科学研究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油松树干横截面面积年增长量(RAI)的垂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机制,验证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在油松上的应用效果,确定基于RAI模拟预测材积年增长量和单木叶生物量的理想模型和树干位置。【方法】在9个不同年龄和竞争状态的油松林内选取27株10~98年生样木,于不同树干位置截取312个圆盘测算并分析各样木的RAI垂直分布模式,比较其与各理论模式的异同,揭示相关机制;基于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构建油松RAI垂直分布模型,根据拟合优度等验证并评价其应用效果;在不同RAI垂直分布模式和整体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树干位置RAI与全树干水平的差异及与材积年增长量和单木叶生物量的关系,确定理想模型和树干位置。【结果】油松RAI垂直分布包括2种模式,差异主要源自树干中间区,有效树冠区和膨大区RAI分布分别与水分传输和机械支持的理论模式相近,而中间区RAI分布与各理论模式的异同因样木而异;RAI垂直分布模型可解释其垂直变异的82.76%;不同模式和整体水平,有效树冠基部RAI与全树干水平的差异均小于其他位置,胸高处RAI与单木叶生物量的关系均优于其他位置,而与材积增长量的异同因模式而异,或优于其他位置或略差于理想位置。【结论】水分传输和机械支持需求分别决定有效树冠区和膨大区的RAI垂直分布,二者的相对重要性及生物环境等因子共同决定树干中间区的分布;Cortini等(2013)建模方法和模型形式在油松上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树冠基部对全树干水平的代表性较高,在胸高处测算RAI并据此预测材积年增长量是有效但存有缺陷的方法,对单木叶生物量的模拟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聚集信息素对横坑切梢小蠹诱捕量与不同危害程度的云南松林有虫梢率之间的关系,为横坑切梢小蠹种群监测与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云南省祥云县普淜镇和下庄镇2个样地云南松林内切梢小蠹的危害情况,并在由梢部危害转至干部危害期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横坑切梢小蠹成虫,分析横坑切梢小蠹在梢转干时期的种群变化规律及有虫梢率与诱捕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普淜和下庄2个样地横坑切梢小蠹和云南切梢小蠹是优势种。普淜样地中横坑切梢小蠹占49. 75%,雌雄比为1. 06∶1;云南切梢小蠹占50. 25%,雌雄比为1. 32∶1。下庄样地中横坑切梢小蠹占54%,雌雄比为1. 45∶1;云南切梢小蠹占46%,雌雄比为1. 88∶1。2样地中横坑切梢小蠹蛀梢期树冠有虫梢率从上到下依次降低,普淜样地有虫梢率约为下庄样地的10倍。2样地横坑切梢小蠹的诱捕量在整个梢转干期呈现相同的规律,成虫扬飞均始于11月中旬,终见于翌年5月下旬,扬飞高峰期是3月初至4月下旬。诱捕器中天敌种群数量与横坑切梢小蠹数量有明显的跟随现象。诱捕器中横坑切梢小蠹雌雄性比在1∶1. 09~1. 71之间,雄性个体数量明显多于雌性。横坑切梢小蠹林间有虫梢率(y)与诱捕量(x)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在高虫口密度普淜样地拟合函数关系式为y=0. 002 4x+0. 060 1(R^2=0. 67),低虫口密度下庄样地拟合函数关系式为y=0. 003 2x-0. 004 3(R^2=0. 71)。【结论】了解高、低虫口密度下横坑切梢小蠹在云南松树冠中的分布规律,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可作为监测横坑切梢小蠹种群变化的有效方法,且诱捕量与林间有虫梢率呈线性正相关,诱捕量可反应横坑切梢小蠹在蛀梢期的有虫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轮虫群落结构和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了解湿地内轮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及水环境特征,并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2015年5—10月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设置11个采样点,使用浮游生物网于春、夏、秋季采集轮虫样品,显微镜下鉴定计数,并测定水样的理化指标,采用轮虫的指示种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及水体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水质。【结果】在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共采集到轮虫16属37种;春、夏、秋季共有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月形腔轮虫和月形单趾轮虫;丰度变化在52~264个·L-1之间,生物量变化在0.042 4~0.212 9 mg·L-1之间;在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在1.698~3.262之间,Wargalef指数变化在0.590~1.480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83~0.927之间。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水体的平均营养状态指数在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在11个采样点中,平均营养状态指数最高的是沟渠进入公园入口的7号样点,各采样点平均值为51.08。【结论】基于对轮虫指示种、多样性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综合分析,富锦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2015年处于中营养或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地分析已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数据,通过灰色模型预测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天然林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湖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典型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结构化森林经营理论,选取了混交度、竞争指数、角尺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数、大小比数、林分综合均质性指数作为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预测的量化指标,构建了基于GM(1,1)的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灰色预测模型。模型将2008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并在研究区设置了面积为20 m×20 m的5个研究样地(M1,M2,M3,M4,M5),利用保护区2008-2018年典型样地林分空间信息,预测了研究区调研样地2019年-2021年林分空间结构各指标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利用精度检验机制对该模型的精确度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指标预测合格概率P合=71.43%,良好的概率P良好=22.86%,优的概率P优=5.71%,表明该预测模型符合精度检验要求。【结论】样地未来3 a各指标整体变化尺度不大,林分空间结构基本稳定。从各指标在2008-2018年时空上的变化规律来看,各样地林分平均竞争指数、平均大小比数及平均空间密度指数是影响林分均质性指数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2000—2015年森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机制,为水源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质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0和2015年3期30 m分辨率国产环境灾害卫星HJ-1 A/B CCD以及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监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土地覆被,并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估算植被覆盖度。【结果】3期土地覆被数据精度(K)分别为89. 4%、86. 9%和84. 4%,2000年用户精度为98%,2010年用户精度为96%,2015年用户精度为94%。土地覆被监测结果表明,受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影响,2000—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持续增加,增幅达9. 5%,增加面积主要来自草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然而,随着水源区大规模移民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也使得约4 547 km^2的森林转化为耕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分市统计分析表明,十堰市和安康市森林面积增量最大,均超过1 300 km^2,生态修复工程效果显著。2000—2015年,水源区植被覆盖度也呈增加趋势,其中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幅达25. 4%,且植被覆盖度在0. 6以上的森林面积比例3期均超过70%。【结论】近15年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面积和森林植被覆盖度增加显著,森林密度得到提升,高密度的森林植被能够在地表形成植被保护层,降低水源区发生水力侵蚀和沟渠侵蚀的风险,从而提高水源区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北省宜都市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宜都市的王家畈镇、聂家河镇和潘家湾乡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计264株,楠属植物3种,分别为竹叶楠Phoebe faberi、桢楠P.zhennan、湘楠P.hunanensis;润楠属植物4种,分别为润楠Machilus pingii、宜昌润楠M.ichangensis、华润楠M.chinensis、刨花润楠M.pauhoi,其中华润楠、刨花润楠初步确定为宜都市新分布记录种。楠木较多分布在山地比较潮湿的阴坡,坡度为30°~40°,坡位为中坡位和下坡位,海拔在710 m左右,群落类型为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71种,隶属41科60属,以樟科和蔷薇科植物比较多,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有绝对的优势,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的比重最大。【结论】该调查区内的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楠属更合理,大致呈稳定型,而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衰退型。探讨了样地野生楠木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为其天然林保护及种质资源保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城市景观树种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湖南省楠木次生林林分断面积与蓄积相容性生长收获预估模型,为林分的生长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1989—2014年6期一类清查样地中的楠木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的联立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样地效应,构建基于混合效应的联立方程系统.[结果]基础模型包括3个含林分变量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兴凯湖不同栖息地水鸟特别是濒危鸟类如鹤鹳类群落组成差异,为兴凯湖水鸟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 2017年12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湖岗、龙王庙、东北泡子以及青山水库4个区域6类栖息地水鸟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并对水鸟群落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兴凯湖湿地内共记录水鸟7目11科85种364 063只。湿地内水域面积最大,物种数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以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最多;林地与灌丛面积最少,物种数最少;灌丛多样性指数最低,以鹭科鸟类为主。在4个区域,湖岗水鸟多样性最高,其次是龙王庙和东北泡子,青山水库多样性最低。由于不同区域的栖息地组成不同,水鸟数量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兴凯湖栖息地类型的改变与人类活动的加剧,特别是作为鹤鹳类主要的繁殖地龙王庙与东北泡子,农田耕地面积增多,而沼泽湿地与草甸面积减少,使得鸭类与鹤类数量大幅减少。建议需根据不同水鸟对栖息环境的适宜性需求,制定科学合理保护方案,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木材的基本密度在木材质量等级评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木材分流及精细化利用的重要依据。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时监测木材性质,掌握木材性质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和改善林木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树木生长锥对椴树活立木取样,以椴树样品基本密度真值和近红外光谱数据为输入,分别通过卷积平滑、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预处理方法来实现近红外光谱数据的预处理,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椴树木材基本密度的近红外估测模型。【结果】在350~2 500 nm波段范围内,一阶导数预处理的椴树木材基本密度模型是最优的,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64 8,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02 7,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43 2,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03 3。在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去噪优化处理,构建椴树木材基本密度模型后,在500~2 300 nm波段范围内,一阶导数预处理椴树木材基本密度模型依旧最优,其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87 1,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001 6,验证集的相关系数是0.948 6,预测的均方根误差是0.002 1。【结论】选择特定的预处理方法,结合样本特征,建立椴树木材基本密度模型,可以显著降低建模成本,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快速测定椴树木材的基本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