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文静  霍晶 《绿色科技》2022,(11):191-194
以河北省平乡县为研究区域,从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视角出发,通过建立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项评价指标,并采用熵值法、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平乡县2004~201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平乡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增长较快,实现了由低效益向较低效益的转变;生态效益增长缓慢,但依旧处于较低效益阶段。(2)三大效益与综合效益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均达到了勉强协调阶段;生态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性处于濒临失调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郑瑞婧  齐善忠 《绿色科技》2022,(2):192-195,209
由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对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建立了土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加权求和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12~2019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山东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0.1831升至0.7353;②土地...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息息相关,若两者处于高度耦合优质协调状态则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呼包鄂城市群为例,计算了3个城市2001—2016年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和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①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水平均稳步上升,且呼包鄂土地利用效益平均增幅分别为8.96%、18.01%、24.19%,城市化平均增幅分别为9.45%、8.53%、27.71%,增幅最大的是鄂尔多斯市,包头的平均水平与增长水平都较低;②3个城市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且16a间协调度逐年递增,鄂尔多斯的增长幅度最大,为0.714 3,2009年开始3个城市均进入初级协调状态;③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呼包鄂3个城市的人口密度指标对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都是中度相关,分别为0.487 1、0.543 7、0.627 1,人口城市化是对土地利用效益影响最小的因素,所以重视土地利用的方式要远比减少人口数量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以常德市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3年土地利用图基础上,通过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常德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常德市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常德市土地利用现状以林地和耕地为主,约占该市总面积的4/5;在此期间,该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现出减少的态势;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基本保持在0.68左右;常德市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面积转化的情况为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单一动态度为0.38622,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不断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对广西2000-2020年土地利用动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逐年上升,2015-2020年各县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均提升至4%以上;(2)各区域内部土地利用动态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分化现象,但区域差异均逐渐收敛,土地利用动态度越发均衡;(3)土地利用动态度分布重心由来宾市兴宾区开始转移,最后逐渐靠近广西几何中心;(4)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广西土地利用动态度“南高北低”的地理格局;人口聚集城镇化加速、产业升级调整使得土地利用动态度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使得广西整体土地利用动态度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洱海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长时间序列洱海上游的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分析其与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洱海上游1975,1985,1995,2005和2015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了各时期土地利用斑块信息,计算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借助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信息熵模型和分形模型,定量描述和分析了洱海上游土地利用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近40年间,洱海上游以林地、农田和灌草丛为优势地类,建设用地面积呈持续增加趋势,整体上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处于中等水平;2)转移变化方面,主要以灌草丛的转出和建设用地的转入为典型特征,单一类型的动态度变化较小,其中建设用地的动态度变化较为明显,其面积处于增加趋势;3)洱海上游1975—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斑块信息熵、均衡度及稳定性亦发生了相应变化。分析研究城镇化背景下洱海上游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对于提升土地集约化程度,合理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土地的科学与可持续利用,加快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开展土地利用多样化与聚集度的分析对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指向及其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土地利用多样化、土地聚集度、土地利用程度等指数,对西藏南部的隆子县及各乡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多样化及其聚集度分析.结果表明:(1)隆子镇土地利用多样化最低但其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准巴乡土地利用多样化最高;(2)玉麦乡的土地利用聚集度最高,...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在生态位理论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生态位模型定量分析了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和经济生态位。研究表明,石家庄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中,耕地数量生态位最高,其次是草地、林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最低;2000—2009年期间,耕地、草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下降趋势,园地、林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数量生态位呈总体上升趋势;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差值较大,近几年市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加剧了这种差值的进一步拉大。最后,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从提高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河北省1990-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信息熵和均衡度等指标,分析了河北省15 a来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利用程度变化及结构功能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5年来河北省林地和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面积大幅度增加,耕地、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程度有所提高;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合理并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各职能类的面积差别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全省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尤其是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对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确保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土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济南市为例,重点研究探讨了其土地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从专业角度深入进行了分析,旨在帮助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现有的问题,从"经济发展"角度更好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布局与决策。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山东省耕地资源的最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基本特点,指出就农业大省而言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山东省齐河县荒闲薄地立地条件下速生品种杨栽培技术,包括品种与苗木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树干涂白、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型用地的概念认识入手,归纳、分析了生态型用地的特点,探讨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条件下,城市生态型用地在土地利用潜力等方面的关系,阐明了生态用地利用效率提高的必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平山县卸甲河流域作为个例研究,划分了8个土地系统。在研究了各土地系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比较了它们之间植物群系(林)的分布:植物种数量,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状况,以及植物群系的组成结构。各土地系统之间差别很大。研究说明,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以及保护天然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唯一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说明生态土地分类注意人类影响程度和土地利用,更加易于和土地分类规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裴艳岭  齐善忠 《绿色科技》2013,(11):163-165
借助RS和ArcGIS的统计分析功能,得到了1987年和2010年两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对比发现:在近20年的时间内,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是变化最为明显的两种用地类型,而且变化数值相当,探讨了引起两种用地类型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另外从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出发,定性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威  陈燕 《绿色科技》2013,(7):161-164
指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大气CO2含量的增加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湿地作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湿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碳排放的改变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盐城市滨海湿地1983、2001、2009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所引起的碳排放变化分析得出:盐城市聚居地面积变化速度最快,最为活跃,林地和天然湿地面积都在减少;1983~2001年近20年的碳排放增加量和2001~2009年这9年的碳排放增加量相当。利用近些年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土地利用和相应碳排放数据可以有效地分析盐城滨海湿地近些年的演化情况,从而为日后制定一个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绿地系统指标评价体系、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过程与方法、绿地系统规划理念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性化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区分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系统调节和支持服务,本文构建了适用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价模型,并以三亚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规划落实后,ESV总量将出现下降,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下降明显,而生态调节和支持服务价值则有所提升,反映出三亚城市发展重心由经济到环境的变化。作为对三亚ESV影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和园地构成了三亚市ESV总量的主体,且三亚市ESV受对二者的变动最为敏感;水域对三亚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有很大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字化的航片,对刘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的两种趋势并存,但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地类的贡献率要远远高于恶化地类的贡献率;该区域的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根本转变,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工林地面积的增加是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