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拴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4):33-38
以眉县猕猴桃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pH值、含水率、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的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猕猴桃园土壤含水率、pH值、SOC、TN和TP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处于1.12%~3.46%、7.12~8.40、4.22~13.90 g·kg~(-1)、0.77~1.84 g·kg~(-1)和0.73~2.45 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2.73%、7.83、7.66 g·kg~(-1)、1.20 g·kg~(-1)和1.40 g·kg~(-1),其表现C、N元素相对匮乏,而P元素相对丰富;其次,不同区域及不同品种园区土壤中C、N和P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N、C/P和N/P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8.30%、35.71%和21.15%,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1.99、2.68~10.90和0.48~1.41,均值分别为6.57、5.91和0.90,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0.05水平上,pH值与C/P呈显著正相关性;在0.01水平上,pH值与TN、pH值与TP、TN与C/N、TN与C/P、TP与C/N、TP与C/P、TP与N/P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H值与C/N、SOC与C/N、SOC与C/P、TN与TP、C/N与C/P及C/P与N/P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水平的差异及施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取陕西省周至县农耕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分析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猕猴桃园和小麦—玉米轮作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养分相关性、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猕猴桃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55±3.13)g·kg~(~(-1)),(80.58±14.69)mg·kg~(~(-1)),(23.37±6.09)mg·kg~(~(-1)),(102.79±12.74)mg·kg~(~(-1)),pH值为7.32±0.49;小麦—玉米农田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种养分含量分别为:(19.43±2.63)g·kg~(~(-1)),(78.80±11.39)mg·kg~(~(-1)),(24.83±6.06)mg·kg~(~(-1)),(95.03±11.75)mg·kg~(~(-1)),pH值为7.41±0.58。猕猴桃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小麦—玉米农田,仅有效磷含量比小麦—玉米农田偏低。研究区主要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都处于10%~100%,属于中等空间变异性。在猕猴桃园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在小麦—玉米农田,pH值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为丰富,碱解氮含量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速效钾含量总体缺乏。整体上猕猴桃园比小麦—玉米农田养分水平高,这主要与不同的田间管理和施肥状况有关。因此,今后应采取维持氮肥、控制磷肥、增加钾肥的措施,并十分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此外,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分区培肥管理,普及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也是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4.
行内生草对土壤微环境和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主栽的6 a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2 a行内自然生草(CZR)和人工种植马齿苋(CMC)试验,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行内生草对土壤温度、容重、总孔隙度、肥力、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酿酒葡萄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ZR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在酿酒葡萄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5~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下降0.94、1.12℃和0.93℃,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下降2.23%和1.73%,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22.67%、30.26%、8.46%和66.65%,微生物数量提高34.97%;CMC处理与CK处理相比,在酿酒葡萄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5~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下降1.82℃、2.02℃和1.38℃,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分别下降0.90%和2.87%,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提高37.80%、52.67%、31.73%、31.17%、24.81%和21.13%,脲酶、蔗糖酸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72.08%、109.67%、14.93%和154.50%,微生物数量提高103.56%;行内生草对酿酒葡萄产量影响不显著,对改善浆果品质有显著作用,CZR和CMC处理较CK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降低1.33%和3.72%,可滴定酸、单宁、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14.52%和16.13%、21.23%和25.82%、26.65%和24.41%、32.75%和41.16%。在旱区滴灌条件下,葡萄园连续2 a行内生草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升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有利于酿酒葡萄香气物质累积,能调节糖酸比,以行内种植马齿苋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5.
生草和树枝覆盖对果园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黄土高原枣园普遍盛行传统清耕制,将生草及覆盖技术引入枣园生产中,于2011—2013年采用人工土槽模拟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生草和覆盖措施对枣树地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与枣树枝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各处理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及比水容量均按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枣树枝全覆盖、白三叶生草覆盖和清耕处理依次递减,处理间的差异在高吸力阶段更为明显;与清耕处理相比,生草与覆盖处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均有提高,枣树枝半覆盖+白三叶生草处理增加最为明显,分别增加9%、20%、33%。 相似文献
6.
生草对沙地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清耕为对照,运用BiologEco板技术,分析生草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结果表明:生草处理的AWCD值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清耕对照,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以生草0~20 cm土层处理最高;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处理土壤微生物对6类碳源利用强度均显著增加,平均增幅顺序为:羧酸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聚合物。主成份分析表明,清耕对照和生草处理分布在不同区域,表明两处理土壤微生物存在一定的代谢差异性,生草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并对土壤微生物代谢羧酸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3类碳源的影响最为明显。结果提示,生草有利于葡萄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异噁草酮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检测了异噁草酮处理土壤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目的在于研究异噁草酮对土壤微生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酮有效成分浓度为200、500μg/kg和700μg/kg时,促进土壤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增长,该数量在处理7d之内就会明显变化,并且此影响随异噁草酮使用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异噁草酮对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影响。施用异噁草酮后,土壤酶活性反应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转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本研究中异噁草酮施入土壤后,除对多酚氧化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在短时间内可恢复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用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施肥处理下的桃园土壤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梯度的生物菌肥T1(200 kg·667m-2)、T2(300 kg·667m-2)、T3(500 kg·667m-2)及T4(1 000 kg·667m-2 )4个处理,以鸡粪为CK(2 000 kg·667m-2),研究生物菌肥对桃园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桃园土壤pH值、有机质、铵态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微生物单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WCD)、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微生物对六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硝态氮含量下降。生物菌肥200 kg·667m-2处理下,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较CK提高53.98%(P<0.05),而与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差异不显著。生物菌肥300 kg·667m-2处理下,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化合物利用强度最高,较CK提高22.67%(P<0.05)。生物菌肥30... 相似文献
9.
1993-1994年调查,武汉地区桔园共有杂草72种,分属26个科;全年有2次杂草发生高峰;主要的果园杂草有野燕麦、看麦娘、马唐、绿狗尾、牛筋草、空心莲子草、旱苗蓼等。另调查了不同生草草种对果园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以栽种进喜草对杂草发生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果园生草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果园管理模式,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采用Person相关性和通径分析方法,对苹果园清耕、苹果/白三叶(Trifoliurn repens L.)、苹果/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苹果/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苹果/鸡脚草(Dactylis glomerata L.)、苹果/百脉根(Lotuscorniculatus)间作6种管理模式下生草生物量和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生草生物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以期为果园生草的合理选择与有效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种生草的总生物量都介于150~300 g·m-2,小冠花的总生物量最大,而白三叶最小,具体顺序为:小冠花百脉根鸡脚草红三叶白三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因子对生草生物量的直接作用系数大小顺序为容重全氮速效钾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土壤容重和全氮的直接和间接通径系数较大(分别为0.847和0.917),是影响生草生物量最主要的因素,速效钾和有机碳是影响生草生物量的次要因子,而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对生草生物量的作用很微弱。 相似文献
11.
覆草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刘建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1):102-105
在苹果园进行的覆草对土壤肥力和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覆草能有效地稳定土壤温度,保持和提高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容重,协调土壤大小孔隙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果树营养;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盐碱地苹果园土壤理化指标及果实品质的测定,研究苹果种植年限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间的关系及苹果品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盐离子类型及含量组成是HCO_3~-SO_4~(2-)Cl~-Ca~(2+)Na~+Mg~(2+)K~+,土壤为高盐高碱类型。随着苹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显著升高,有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在连续种植9 a后,相对于第1 a种植,含量分别增加了2.9和2.3倍。土壤中Ca、Fe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种植1 a条件下土壤Ca、Fe含量较种植9 a条件下分别降低了8%和45.6%。土壤中SO_4~(2-)和Cl~-含量逐渐减小,其中SO_4~(2-)在种植1 a时含量最高,值为515.5 mg·kg~(-1),Ca~(2+)、Na~+、Mg~(2+)含量分别下降了62%、78%、79%。种植12 a的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和单果重较种植4 a苹果分别增加了10.0%和28.8%。因此,苹果种植有利于降低新疆盐碱土的盐离子含量,提高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果实品质随种植年限延长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3.
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沟灌、畦灌、滴灌、微喷灌和不灌水(CK)5种灌溉方式,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梨园土壤水分含量、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1)果树根层(0~60 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的蓄水能力显著高于其它灌溉方式;(2)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为微喷灌≥滴灌≥畦灌>沟灌>CK,微喷灌处理的梨树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其次是滴灌;(3)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微喷灌,其次是滴灌,单株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54.98%和44.18%;(4)在果实品质方面,微喷灌和滴灌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并且显著降低了果实硬度、含酸量及石细胞含量,两者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沟灌和畦灌。综合分析表明,微喷灌能够明显改善梨园土壤水分条件和梨树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果实产量与品质,是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4.
行间种植不同草种对幼龄苹果园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苹果园建植第一年春季,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以清耕的土壤为对照,研究果园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N、P、K的变化。结果表明,种草后,夏季高温时土壤温度降低、日变幅减小,含水量增加,生长季结束时,果园土壤pH下降,碱解N、全N、速效P、全P、有机质含量增加,而除种植红三叶的土壤速效K显著(P<0.05)升高外,其余处理全K、速效K均无显著变化;种草后对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马蹄金对土壤N、P和狗牙根与高羊茅对有机质的影响在0~20 cm内表现一致,而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紫羊茅的0~10 cm土壤碱解N、全N、全P和种植红三叶、紫羊茅的0~10 cm土壤有机质升高幅度较10~20 cm大,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红三叶、白三叶的速效P,红三叶和高羊茅的碱解N、全N,马蹄金、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的土壤有机质0~10 cm土壤升高幅度较10~20 cm小,白三叶10~20 cm土壤碱解N增加幅度较0~10 cm小,全N则反之;草种不同对土壤作用不一,马蹄金对土壤肥力改善作用最大,红三叶、白三叶次之,而狗牙根、高羊茅较差。说明种草后可改善土壤性状,而草种是影响果园种草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方式对渭北果园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适合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的节水灌溉方式,以陕富6号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0~1 m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储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3~10月份,不同层次土壤含水率由高到低为:膜下滴灌>膜下沟溉≈滴灌>沟灌>不灌溉,覆膜与不覆膜之间比较,膜下沟灌>沟灌,膜下滴灌>滴灌.(2)6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枣园土壤温度、养分 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枣园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温度、养分状况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设置清耕 (CK)、覆盖玉米秸秆 (YMG)、覆黑膜 (HM)和种植黑麦草 (HMC)等耕作方式,测定不同土层(0、20、40、60 cm)土壤温度、养分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最佳土壤管理模式。结果表明: 8月份HMC对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均具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在20 cm土层,分别较CK、HM、YMG降低了5.93%、5.93%、2.86%。与对照相比,YMG、HM和HMC均能显著提高各土层的土壤速效K、N、P以及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其中HMC效果最显著,在20 cm土层处,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12.35%、10.11%、15.48%、23.11%、19.0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速效养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表0~20 cm处的含量最高,在20 cm土层处,HMC土壤速效K、N、P含量分别为122.24 mg·kg-1、32.67 g·kg-1、0.76 mg·kg-1。与对照相比,YMG、HM和HMC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枣果品质,其中HMC对V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枣果横径、枣果纵径、单果重、含水量、可食率的影响显著大于YMG和HM,HMC的Vc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枣果横径、含水量较YMG分别增加了10.18%、25.23%、9.06%、6.04%、3.73%,较HM分别增加了1.28%、23.01%、1.07%、2.50%、1.71%。主成分分析将16个指标综合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因子6.614、5.485、3.901,代表4种不同耕作方式10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综上所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HMC、HM、YMG和CK,种植黑麦草(HMC)是甘肃中部沿黄灌区枣园土壤管理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17.
陕西目前苹果种植面积位于全国第一,但果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基础肥力低,有机肥肥源和施用不足。为探讨沼液作为有机肥在苹果上的合理施用技术,本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灌施、树干涂抹3种方式进行了沼液在铜川苹果园施用效果的研究,分析了3种施用方式和不同施用量对叶片和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果树和盛果期树每株分别灌施沼液30 kg、60 kg对叶片和土壤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影响显著,和对照相比,叶片氮、磷、钾含量分别增加15.66%、134.91%、45.83%(幼龄树)和5.59%、12.43%、28.65%(盛果期树),幼龄树和盛果期树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了31.33%、27.38%,Vc含量分别增加了53.67%、50.92%。幼龄树喷施1∶2沼液和盛果期树喷施1∶1的沼液效果较好,树干涂抹沼液对叶片营养和果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设施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南疆地区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溉水矿化度,分别为2 g·L-1(T1)、4 g·L-1(T2)、6 g·L-1(T3)和8 g·L-1(T4),并以淡水灌溉为对照(CK),开展同一灌水定额条件下设施番茄适宜灌水矿化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阶段土壤含水率基本表现为20~60 cm土层较高,表层及深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低,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逐渐增加;0~8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在生育期内逐渐降低,且深层土壤降幅显著;生育期初始阶段土壤含盐量主要积聚在0~40 cm土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土壤盐分呈累积趋势且向深层土壤运移,生育期末主要积聚在0~60 cm土层;灌水矿化度小于4 g·L-1时0~20 cm土层整体呈脱盐状态,其中CK处理平均脱盐率达27.79%,T1处理平均脱盐率达17.07%;灌水矿化度2~4 g·L-1促进了番茄植株生长,株高和茎粗相较CK分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疆巴州灌溉试验站香梨地在不同灌水技术下土壤温度的监测,分析了不同灌水技术下不同土层深度的温度日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5 cm土层深度上,环管、小管和微喷分别比对照温度(25.1℃)平均高出2.3℃、0.8℃和1.5℃。各处理温度增幅均在5 cm表层最大,其大小依次为环管>小管>微喷>对照,最大差值分别是5.5℃、5℃、5℃和4℃。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表层5~10cm土层在花期到坐果期增幅大于其它时期,各处理中环管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层上的温度均值大于其它各处理,小管和微喷在不同的生育期土壤温度有所差异,而对照在各处理不同生育期不同土层深度上均最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节水灌溉技术均能改善地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