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经历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具有中原特色的黄河文化,但目前对于其景观资源的认知模式仍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忽略了人与自然持续演进过程中产生的文化价值。因此,基于文化景观的视角,通过研究郑州黄河风景区文化价值层积的演变特征,剖析其文化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构成要素,解读其文化景观价值,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以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具备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且文化景观也更加明显。在城镇化加剧的今天乡村景观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同时承载文化与空间的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景观中的要素之一,结合国内外乡村景观的历史实例进行分析。从乡村景观的起源、发展、现状、梳理乡村景观的发展脉络,结合自然环境与景观机制展现乡村景观的积淀和演化过程,继而探讨经济快速发展下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之下的乡村景观旅游的保护与更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民族文化景观遗产的显著代表,现代文明冲击使文化景观保护面临危机,希望通过景观的再定义与再创造实现景观再生,重焕地区活力.油岭古排在连南排瑶聚落中景观遗产保存最为完整,基于节事活动视角,归纳其生产性景观和生活性景观特色,分析出文化景观发展面临文化内涵不足、景观功能单一、整体空间风貌有待更新的困境,进而提...  相似文献   

4.
张东强  李海燕 《绿色科技》2013,(3):111-113,117
指出了景观陶艺是基于文化景观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微景观,作为微景观元素分散置入景观环境,传承着人居环境文化的演绎变迁。基于景观设计和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对景观陶艺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及其文化景观设计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展示广东历史文化景观特色以及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需要在优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以南粤古驿道为研究对象,从线性文化遗产景观的角度出发,结合多地南粤古驿道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在保护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南粤古驿道文化景观的特殊性,提出南粤古驿道的整体性保护措施,并归纳出线性文化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乡村景观作为一种持续性文化景观,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林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智慧,是川西地区具有重要价值的乡村景观,它是蜀地传统农耕文化的结晶,是蜀文化的载体,结合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是一种典型的持续性文化景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川西林盘的生态环境、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本文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对川西林盘的主要构成要素、原住民传统生活智慧、文化景观价值及其保护发展现状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知网(CNKI)2003~2020年9月间有关景观基因的中文文献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景观基因的研究进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了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在可视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现状、廓清知识结构、解读研究热点、探测研究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基因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网络较为集中,作者与机构间的合作不广泛;"文化基因""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等成为热点研究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景观基因"的保护与传承是近年讨论和关注的热点;"基因图谱""保护与传承"成为未来研究趋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屈中正 《湖南林业》2010,(12):12-13
以森林为主要景观的森林旅游业,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有效保护森林、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而兴起的一项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元的旅游成长环境,中国森林旅游中存在着森林景观与传统文化景观共存的现象,形成一种独特的森林旅游文化。现将我国森林旅游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略予分析,以便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和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对于城市景观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建造的城市景观千篇一律,缺失地域文化内涵与乡土景观元素,乡土文化景观的独特性与多样性逐渐衰弱。本文从乡土景观的概念与发展出发,强调地域文化与乡土景观的相互联系,以及乡土景观在地域文脉延续上的重要性。以丽江古城为案例进行剖析,分析并总结出丽江地域文化景观中乡土景观是如何体现的,为不同地域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月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神性”、“人性”和“物性”3方面。对明月山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明月山月文化的景观主要体现在“神性”月文化和“人性”月文化景观2方面,“物性”月文化景观几乎处于空白。基于此,对月文化景观的不足和进一步开发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地方文化作为世界遗产地区价值的一部分,是其价值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组成要素;地方文化是风景名胜区聚落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结晶,极大地影响了风景名胜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土家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展出了独特的地方文化,与优越的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关联性文化景观。从文化景观的角度,以"向王"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衍生文化为例,对武陵源地方文化和文化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相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地方文化相关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发展应建立在对地方文化的深度解读之上,充分考虑真实性和完整性,注重自然文化多样性的表达,通过系统识别地方文化载体,建立完善解说宣传系统,打造特色文化游赏路线等多种利用方式,以实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景观价值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成功申遗的"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6大景观要素,即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征、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题名景观、西湖文化史迹和西湖特色植物;在此基础上,分析世界遗产和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及保证申遗成功的关键因素,并以西湖文化景观为例解读"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详 《广东园林》2014,(5):32-36
地域性是聚居景观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域性的具体体现和载体,也是认识和理解地域性的重要途径。以丹巴县梭坡乡嘉绒藏族的地域景观为研究案例,从地域文化、地形地貌、水系及利用、林地生境、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肌理等6个层面来解读当地文化景观的核心环节,揭示丹巴嘉绒藏族传统地域聚居景观的特征图解。  相似文献   

15.
施皓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3):227-230
通过阐述历史园林及人居语境概论的内涵,分析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现状中存在的植物景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缺乏专业的养护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的植物景观保护理论指导等问题。从各类型植物保护与配置措施以及植物景观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角度,对人居语境下的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实现植物景观保护与开发协同发展,提高历史园林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通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赋予传统村落时代活力;基于价值判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云龙湖风景区的文化景观资源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实施积极的保护和利用战略,以及提升风景区文化内涵的对策与建议,尤其是通过对苏轼文化在云龙湖风景区内的遗存和利用情况调查,提出了延续历史文脉、凸显苏轼文化的设想,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新径。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太湖南岸的湖州溇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农业文明和水利工程的杰出成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生态智慧。从文化景观的角度解读了溇港圩田景观的价值及其载体,分析了景观面临的威胁,总结了价值保护的情况,对溇港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评价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传承型乡村的景观特征与状况,该文以广西省北流镇鸭埌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在乡村振兴的同时可以更深层次的挖掘和保护乡村文化景观的评价模型.结合鸭埌村的现状条件,选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民风民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方面17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体系,对鸭埌文化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的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综合特性的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特有的地域文化景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大量运用地域性元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了乡土植物的地域性特点及乡土植物对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城市地域性景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