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云南河口的南美油藤栽培试验初步表明:在河口低热环境条件下,南美油藤能正常开花、结果、成熟,种子产量折合1 230 kg/hm2,种仁出油率40%~45%,但是冬季易遭受低温寒害,枝叶受损;花果期长(10月至翌年7月),雄花多,雌花少,大多数花而不实,果少且小,是导致产量较低的重要因素,需要从抗寒品种选育和调整栽培措施方面深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0,56(1)
【目的】红花槭秋彩叶的形成,与叶片中花青素苷的含量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揭示红花槭中花青素苷的生物合成机理,为其叶色的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解析花青素代谢物积累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以转色期同时具有绿叶、红叶和黄叶的红花槭特殊单株为材料,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高通量RNA测序的方法分别进行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结果】1)在红叶-绿叶、黄叶-绿叶、红叶-黄叶3个比较组中,代谢组正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1 377、1 793、1 098个差异积累代谢物,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出789、699、6 778个差异积累代谢物:红叶与绿叶相比,矢车菊素苷衍生物、天竺葵素苷元和飞燕草素苷元及其衍生物含量大幅上升;黄叶与绿叶相比,矢车菊素苷衍生物、飞燕草素苷及其衍生物含量增加,而天竺葵素苷及其衍生物减少。2) 3个比较组中,转录组测序分别检测出28 536、43 017、27 110个差异表达基因:红叶与绿叶相比,花青素苷合成通路中89. 5%的基因表达量增加;黄叶与绿叶相比,花青素苷合成通路中66. 7%的基因表达量增加。3)红花槭花青素苷的生物合成中,有29个差异积累的相关代谢物和48个差异表达基因。4)差异代谢物和基因的网络互作分析显示,ANR和LAR基因正向调节类黄酮产物而逆向调节花青素苷衍生物,ANS和UFGT基因正向调节花青素苷衍生物而逆向调节类黄酮产物。【结论】当红花槭叶片秋季变色时,花青素苷通路中大量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同时矢车菊素-3-(6″-乙酰半乳糖苷)和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含量大幅上升,此为红花槭叶片变色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3.
真菌病害是林木的主要生物胁迫之一,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突破,转录组技术和代谢组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林木真菌病害研究,主要包括致病和抗病关键基因的挖掘、林木防御物质的动态合成、抗病分子育种等方面,但林木如何抵御真菌病害及其两者间的互作机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文中通过对林木遭受真菌侵染后的转录组信息和代谢组信息进行探讨,包括类黄酮物质合成途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林木防御关键基因和关键代谢物、关键防御机制及功能网络等,将在理论上丰富林木响应真菌病害侵染的过程,为林木和真菌病害的互作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林木抗性育种和化学防治提供参考;此外,基于目前转录组和代谢组在林木真菌病害防御反应方面的研究,对林木基因组研究、多组学联合研究以及病原菌组学研究等进行展望,以期为林木真菌病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油茶花发育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茶成花过程的转录组测序及其成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转录组测序总共获得28448847个 reads,5742023480 bp 数据量,GC 含量为46.52%;拼接成大于200 bp 以上的 Unigenes 有94476条,N50长度为806 bp,其中1 kbp以上的Unigenes 共12643条,占Unigene总数的13.38%; Unigenes 在各数据库中功能注释数目,在 COG中有9095条,在 GO中有27201条,在 KEGG中有6431条,在 Swissprot中有24534条,在TrEMBL中有36393条,在Nr中有36400条,在Nt中有30858条;茎尖中FLC,FCA和FT基因表达量较 AP1,AP2和 PI 基因低,FT基因( ID:Unigene60063)是油茶成花的关键基因,PI 基因( ID:Unigene56059)与雄蕊发育关系紧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红豆杉科穗花杉属的穗花杉进行转录组测序,为穗花杉的萜类合成途径和分类学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利用Hi Seq2500技术对穗花杉的茎叶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穗花杉转录组测序共得到8.14 Gb的clean data。从头组装共获得82 884条unigene,其中有27 495条unigene被注释。此外,在82 884条unigene中共搜索到2 827个SSR位点,单核苷酸重复SSR出现频率最高(60.1%),其次为三核苷酸重复SSR(25.4%)。在穗花杉unigene中挖掘出了1个牦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PS)、1个法尼烯基焦磷酸合成酶(FPS)和5个牦牛儿基牦牛儿基焦磷酸合成酶(GGPS)的同源基因,同时得到紫杉二烯合成酶(TS)同源基因13个。[结论]发现了20个与萜类合成有关的unigene和2 827个SSR位点,为今后穗花杉萜类生物合成研究,特别是紫杉二烯合成酶编码基因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该物种系统分类地位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柚木心边材次生代谢产物,明确心边材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柚木的心边材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基于人体代谢组数据库(HMDB)分析,从6株柚木心边材样本中共鉴定出705个代谢物,包括脂类和类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析内源激素和关键代谢物调控油茶花芽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3个分化时期(雌雄蕊形成期、子房和花药形成期、雌雄蕊成熟期)的普通油茶花芽为研究对象,采用LC-MS和GC-MS技术分别进行内源激素和代谢物差异分析,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和OPLS-DA分析,研究不同激素在3个分化时期的动态变化,解析关...  相似文献   

8.
9.
油茶组(Camellia Sect.Oleifera)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全国14个省(区),种植面积达300万hm2.茶油为油茶组多个树种种仁油的统称,其中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最为常见,其次是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和短柱茶(C.brevistyla)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油桐种仁不同生长时期的油体蛋白进行定量蛋白质组研究,鉴定油桐种仁油体蛋白质的组成,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种仁油体蛋白质组的表达差异。 方法 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提取3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油桐种仁油体蛋白质组,质检合格的蛋白经酶解、iTRAQ标记后进行高效液相、质谱检测。利用Mascot软件对转换的二级质谱数据进行蛋白质鉴定,通过iTRAQ定量寻找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代谢通路和聚类分析。 结果 在3个生长时期成熟油桐种仁油体亚细胞器中共鉴定出5632个蛋白,其中,2639个具有催化活性,401个蛋白质参与脂肪酸及油脂的合成与代谢。在种仁成熟的3个生长时期中,共有3430个油体蛋白的表达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油体差异蛋白的富集分析发现,具有催化活性这一分子功能的差异蛋白主要在油脂积累初期发生富集。在桐油和桐酸积累时期,参与脂肪酸代谢和油脂贮藏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DGA蛋白和油质蛋白(Oleosin)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这些蛋白在调控桐油和桐酸的积累中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结论 获得油桐种仁成熟过程中动态特异的油体蛋白质组表达谱,揭示油体蛋白质组的组成、主要调控桐油合成的关键酶和结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油脂的合成与油体的装配等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南美油藤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美油藤种子为对象,研究不同品种、气温、播种基质对其发芽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细沙以及珍珠岩+泥炭两种基质不利于南美油藤种子发芽,轻型基质(黄心土:稻壳:珍珠岩=3:4:3)可使其发芽率超过90%;不同品种的南美油藤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C和H两个大果种子不发芽,V2和V4发芽率低于15%,V3发芽率可达90%;不同气温影响南美油藤种子发芽率,以气温25~35℃播种为宜。  相似文献   

13.
西番莲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CDE)技术从西番莲籽中提取油脂,探讨了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对西番莲籽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CDE西番莲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径 270 μm,萃取压力 20 MPa,萃取温度 50 ℃,分离釜Ⅰ温度 40 ℃、压力 8 MPa,分离釜Ⅱ温度 40 ℃,压力与CO2钢瓶的压力一致,萃取时间 3 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达到了 25 % 以上.SCDE的西番莲籽油色泽明亮,澄清透明,其理化性质明显优于溶剂法提取的油脂,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 89.43 %,其中亚油酸质量分数 72.69 %.  相似文献   

14.
重视富含亚麻酸的橡胶种子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膳食合理比例的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以及含20%亚麻酸的橡胶种子油在资源、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倡导加强该油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以丙酮为提取溶剂,物料粒度为100~200目,料液比1:15,浸泡8 h,萃取时间为1.5 h,在超声功率为80 khz,30℃时对韦塔桉桉叶油进行提取,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得到韦塔桉桉叶油的提取率为19.04%,经GC-MS分析得到韦塔桉桉叶油含有10种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不饱和脂肪酸。桉叶油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及硬脂酸的绝对含量分别为0.82%、0.86%、0.15%、0.33%,占提取粗脂总量的2.16%。  相似文献   

16.
橄榄油的保健与疾病预防功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主要组成成分为可皂化物及不可皂化物,其中可皂化物占98.5%~99%,主要由脂肪酸和甘油三酸酯组成,不可皂化物占1%~1.5%,由石炭酸、维生素E、甾酮、脂肪醇、磷脂、色素、挥发性化合物等物质组成.与其它植物油和动物油相比,橄榄油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医学功效,主要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及神经系统发育,美容与抗衰老,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保健功效.还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预防糖尿病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功效.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文冠果种群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测定,对我国西部地区8个文冠果天然群体的种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个文冠果种群的种子横径为1.05~1.51cm,纵径为0.86~1.38cm,种形指数为1.07~1.32,种群间存在显著差异;陕西延安种群种子的千粒质量和出仁率均最大,分别为1108.4g和48.28%,显著高于甘肃和青海种群;8个种群的种仁含油率均在53%以上,且不同种群间差异显著;文冠果种仁油含有12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40.90%~46.12%),其次是油酸(29.21%~31.25%);含有17种氨基酸(22.53%~27.58%),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6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形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变化规律,随经度的增加,种形指数逐渐减小;种子千粒质量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年干燥度呈显著负相关;种仁油含量随地理经度的减小而降低,与4—9月份的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仁氨基酸含量与地理经度及无霜期相关性显著,随经度和无霜期的增加而增大,即东部地区氨基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40株油茶无性系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其与种实性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油茶无性系油酸含量在75.83%~85.91%间,平均为81.90%,亚油酸含量在5.43%~12.56%间,平均为7.40%;棕榈酸含量在5.27%~10.39%间,平均为7.94%;硬脂酸含量在0.42%~3.14%间,平均为1.66%。各无性系脂肪酸组成变异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硬脂酸(40.34%)、亚油酸(18.45%)、棕榈酸(16.43%)、油酸(2.49%);油茶无性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6.50%~91.75%间,平均为89.30%,变异系数为1.48%;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30%~12.45%之间,平均为9.61%,变异系数为13.35%;(2)相关性结果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果重、果高、单果籽数呈显著正相关,亚油酸与单果重、果高呈显著负相关,这些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林业建设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我国现行的林业政策入手,分析了现有的林业政策对林业经济发展构成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