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野生动物游离于保护区周边觅食,破坏农作物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拥有广袤的荒漠戈壁,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216国道贯穿其中,路过的行人时不时可见到一些野驴、黄羊等野生保护动物悠然自得地觅食、嬉戏,一派宁静与和谐。然而今年早春三月,在保护区边缘的沙漠里进驻了一队人马,打破了往日荒漠的沉寂,引起了野生动物们的驻足、惊  相似文献   

3.
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的生态意义。文章介绍了保护区和周边社区经济概况,分析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雾灵山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以及管理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保护管理提出了部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加强保护非保护区野生动物有专家研究表明,人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非典病毒高度同源。尽管部分专家对此结论持审慎态度,但非典之灾的惨痛教训,已使各地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区意识到禁捕禁食野生动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近年来,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做得较好,但不少非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就不尽如人意了,对滥捕狂食野生动物的现象,有的管而不严,有的视而不见,令人遗憾和痛心。非保护区地域广阔,动物种类繁多,数量也不少。一些非保护区群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仍较差,这对于做好广大山区农村的卫生和环保工作都是不利的。不过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6.
黄厚松 《绿色科技》2019,(11):226-227
为了更加高效地保护保护区环境,及时监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和野生动物的生长现状,掌握监测样地的基础数据,给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综合监测样地进行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活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坪自然保护区草坪—黑龙潭—大城壕属保护区实验区,是保护区境内最主要生态旅游线路。通过2004年至2010年对该区域入区人员的统计和日常巡护及定期监测中收集的野生动物活动数据分析,研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探索了保护区生态旅游方向,使之既能实现一定的旅游收入,又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及华北落叶松、云杉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自1980年建区以来.始终把保护工作放在首位,褐马鸡数量稳步增加;以动物生态和生物学为主的科研工作初见成效;基本摸清了保护区的动植物家底。并开始试办以森林旅游为主的旅游业,增加了保护区收入,缓解了资金不足。一、野生动物和森林植物保护有成效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安全,是保护区的首要任务。他们在野生动物、森林植物的保护上,采取了以下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
四川阿坝曼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综合性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重要的湿地生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保护区建设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野外踏察以及问卷调查法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内野生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从公园中消失,不少动物亦濒临灭绝;在保存下来的动物中,也有一部分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在旅游开发利用的不同时期,公园内不同野生动物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公园开发之初,以鸟类受到的影响最大,兽类次之,爬行类最小,而在公园开发的后期,则刚好相反.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必须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保持景区安静,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等.  相似文献   

12.
德钦县山区综合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迪庆州西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是国家1996年确定的第二批35个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之一。以发展旅游业为龙头的支柱产业的山区综合开发思路和模式是德钦县调整产业结构,变山区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实施山区综合开发也是保护两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滇金丝猴等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天然林资源的需要。根据“九五”执行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于1996~2000年对本溪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了本溪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查清了5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有重要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地区周边山区东山、西山、系舟山、云顶山等野生草本植物资源的调查、引种、收集、整理及分析。结果证明,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资源丰富,种类达300多种,重点阐述了太原地区观赏价值大可引种栽培的野生草本花卉种类50余种、分布概况及特点,并对太原地区野生草本花卉的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98~2006年,以寿宁县为调查对象,运用机械抽样法调查样带69条,运用访问调查法调查猎户农户100余户,运用点面互换法调查全县范围内农田作物受害程度。结果表明,全县近半数的村,15%的耕地存在兽害,99%的兽害及其损失源于野猪的活动。分析表明,兽害的成因有种群爆发、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衰败诸多因素,而人为干扰是各种现象的起因。最后提出治理山区兽害的对策,尤其应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皖西大别山野生药用脊椎动物资源的分布及应用。该区现有野生药用脊椎动物5纲58科123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II级保护动物9种。并就如何保持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德化县森林、山水人文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等森林旅游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提出了森林旅游业适宜开发的项目 ,并探讨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江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自然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情况,并针对保护区资源和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种群,以还原该保护区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面积的大小可能对野生动物种群生存产生影响, 也给自然保护区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规划还没有一个十分可行的依据, 迫切需要对如何科学确定自然保护区面积的问题进行研究, 如今这也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中简要回顾了自然保护区面积确定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面积与野生动物空间需求的关系; 归纳总结了野生动物的空间需求及其类型, 并分析了影响不同类型需求空间的因子和确定方法; 最后, 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现状, 提出了依据保护目标种实际需要的空间大小来确定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方法, 以期为自然保护区面积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交易,由此引发的偷猎一直是物种保护的主要威胁。现有的干预措施和执法不能完全规避由此造成的物种濒危和灭绝,有专家提出人工繁育可以减轻野生种群压力。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只有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野生动物人工养殖才能有益于物种保护:1)合法产品成为替代品且消费者对野生动物没有偏好;2)满足大部分需求且需求不会增加;3)合法产品更具成本效益,以打击黑市价格;4)野生动物养殖不依赖野生种群进行补给;5)没有非法产品混入合法商业贸易。很多野生动物难以满足以上全部条件和标准,因此人工养殖和贸易可能对物种保护产生相反效果。然而,对于某些能够全面满足以上条件的物种,人工繁育可视为种群保护的有力工具。对于这些物种,未来的研究应侧重于合法产品对市场动态的影响、有效执法以及能够区分人工繁殖和野生捕获物种的取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