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苜蓿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波  李红  王秀丽  于非 《草地学报》2003,11(1):63-66
以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对准格尔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其半致死浓度和剂量。对诱变处理后的材料进行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筛选出具有抗性的苜蓿愈伤组织,为苜蓿抗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
诱变苜蓿愈伤组织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3个苜蓿品种幼茎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用叠氮化钠进行诱变处理,经-7℃低温筛选后,测定存活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原2号、准格尔、龙牧801三个苜蓿品种诱变处理后愈伤组织的抗寒性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红  李波  赵洪波  王影 《草业科学》2009,26(7):32-35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茎段为试验材料, 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采用紫外线和NaN3化学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对诱变处理和对照的愈伤组织先进行脯氨酸筛选,再进行NaHCO3和Na2CO3碱性胁迫,并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抗碱性生理指标鉴定。结果表明:诱变处理3 种生理指标趋于一致,均比未经处理的高。紫外线辐射和NaN3化学诱变的方法均可用于提高苜蓿的抗碱性。其中紫外线诱变要比NaN3化学诱变更有利于提高苜蓿的抗碱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激素对不同苜蓿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7种不同苜蓿品种为试材 ,分别选取茎段为外植体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 ,附加不同浓度的KT、2 4 -D、 6 -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结果表明 ,KT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作用 ,2 4 -D (1mg/l)、 6 -BA(0 5mg/l)和 2 4 -D (0 2mg/l)、 6 -BA (0 5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和转化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 ,准格尔品种为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5.
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娟  李玉珠  师尚礼 《草地学报》2010,18(2):258-262
对阿尔冈金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Algonguin)原生质体游离和培养的最佳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其细胞融合原生质体杂交体系。以下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酶液组合、酶解时间及酶液渗透压对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并探讨了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KM8P培养基上的分裂情况。结果表明:继代12d的愈伤组织游离性最好,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1%半纤维素酶、最佳酶解时间为12h、最佳酶液渗透压为0.55mol/L;最适宜培养苜蓿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为KM8P+2.0mg/L2,4-D+1.0mg/LNAA。  相似文献   

6.
不同苜蓿品种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苜蓿品种叶片为外植体,采用3种诱导培养基、5种分化培养基,共15个组合,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超级13R在7个苜蓿品种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8.
不同条件对苜蓿愈伤组织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肖静  李铁  包建成 《草地学报》2007,15(5):500-50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具有抗炎、镇痛、扩张血管和保健作用[1、2]。由于黄酮的结构非常复杂,人工合成十分困难,因此从植物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苜蓿分布广泛,人工栽培简单,自然资源丰富。研究不同因子对苜蓿愈伤组织黄酮类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筛选出高黄酮类的愈伤组织,为今后苜蓿异黄酮提取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7个苜蓿品种叶片为外植体,采用3种诱导培养基、5种分化培养基,共15个组合,研究了不同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间植株再生率差异显著,超级13R在7个苜蓿品种中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遗传改良,建立稳定、高效的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甘农1号、巨人、WL324和三得利4个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以下胚轴为外植体,MS、UM、改良HS、改良UM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2,4-D、KT和水解酪蛋白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体细胞胚发生途径建立再生体系,研究光照对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形态对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不显著,均为100%;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褐化率高、生长更快、更旺盛,颜色稍显绿或黄绿相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4个苜蓿品种诱导的愈伤组织,以甘农1号的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20.83%~56.25%,而且光暗交替条件下诱导的愈伤组织更易形成体细胞胚;不同培养基中,UM+0.1 mg/L NAA+0.5 mg/L KT下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56.25%。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的抗寒生理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陶雅  玉柱  孙启忠  赵淑芬 《草业科学》2009,26(9):151-155
通过对3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它们与苜蓿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苜蓿根内可溶性糖、全氮、游离脯氨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会在秋冬季升高,并在整个冬季保持较高水平,春季返青时下降,苜蓿根内MDA含量在秋季升高,并随晚秋气温进一步下降而降低。此外,各紫花苜蓿品种综合测定的参数说明,阿尔冈金抗寒性最强,金皇后次之,甘农3号最差。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苜蓿经过低温胁迫后的形态、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苜蓿秋眠性与抗寒性的关系,现代生物技术以及辐射诱变和太空搭载在苜蓿抗寒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讨论了当前苜蓿抗寒性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低温胁迫试验,通过对生理生化指标和叶片解剖结构的观测分析,综合比较了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紫花苜蓿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有所上升,其中'肇东'各个指标的上升幅度均最大.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4种紫花苜蓿的抗寒性为'肇东'>'龙牧801'>'东农1号'>'敖汉'.通过观测4种苜蓿的解剖结构发现,抗寒性较强的'肇东'和'龙牧801'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小于抗寒性较弱的'敖汉',且细胞结构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14.
紫花苜蓿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中牧1号紫花苜蓿的胚轴、叶片、子叶和根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不同分化培养基、蔗糖浓度对胚状体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较大,以胚轴的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2.2%;改良SH+2,4-D2.0 mg/L+BA 0.5 mg/L为最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O1培养基适于胚状体的分化,蔗糖浓度为25~30 g/L时胚状体诱导率最大可达30.4%;MSO培养基是最佳的成苗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紫花苜蓿抗寒性的影响及其与低温冷冻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变化的关系,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于翌年秋季进行不同末次刈割时间处理,越冬前期挖取越冬器官并进行-10,-15,-20,-25和-30℃低温冷冻胁迫处理,以低温冷藏(4℃)为对照,测定紫花苜蓿根颈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利用相对电导率根据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并对半致死温度与抗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未刈割和8月25日、9月5日、9月15日、9月25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5日、11月5日末次刈割的苜蓿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8.03、-17.61、-17.03、-16.59、-15.80、-15.82、-16.83、-16.34、-17.12℃;紫花苜蓿根颈的半致死温度与-1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20℃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的CAT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15、-20、-25℃低温冷冻胁迫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苜蓿抗性变异细胞系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准格尔苜蓿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叠氮化钠和紫外线对苜蓿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其半致死浓度和剂量,并对诱变处理后的材料进行了脯氨酸含量测定,筛选出了具有抗性的苜蓿愈伤组织,为苜蓿的抗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苜蓿抗寒锻炼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锻炼过程中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苜蓿组织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说明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抗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苜蓿叶片和根茎组织电解质透出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组织LT50从9月初的-6.9℃下降到11月初的-15.6℃,下降了8.7℃。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苜蓿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11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显著下降。这说明SOD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苜蓿获得抗寒能力后,SOD活性逐渐下降。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根茎SOD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苜蓿根茎中SOD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叶片中的SOD活性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材料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他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抑制试验表明苜蓿SOD为CuZn-SOD。  相似文献   

18.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对蚜虫抗性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对11个紫花苜蓿品种(系)对以苜蓿斑蚜为主的复合蚜虫种群的田间和室内抗性鉴定研究,田间结果表明:德宝、甘农3号、德福、阿尔冈金、中苜1号、三得利、WL232、X0010属于高抗;室内结果显示:甘农3号、X0010、金黄后、猎人河、中苜1号、陇东、阿尔冈金、德福属于高抗。综合分析表明,苜蓿抗蚜性的性状为数量遗传性状;不同的苜蓿品种对蚜虫的抗性在苗期与成株期有很大的差异;国外育成的抗蚜品种在兰州市的抗性级别基本与国外测定的抗性级别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