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银杏大蚕蛾危害檫木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Moor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原主要分布于浙江、河南、广西等地银杏栽植区。1996年以来,蔡家桥林场檫木林区时有银杏大蚕蛾的危害,严重影响檫木的生长,尤其是对檫木纯林的危害,同时可引发檫木干腐病,造成材质腐烂,经济损失严重。为此,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2.
霜天蛾,属鳞翅目天蛾科.1995年在戴公山林场老庙首次观测到该虫危害檫木.该虫飞翔迅捷,食量大,受害严重的地方,虫株率达100%,虫口密度在50条以上,树叶被吃光,树底下有一层黄豆粒般大小的虫粪,严重影响了檫木的生长.本人根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初步掌握了霜天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3.
银杏大蚕蛾虫害在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连续爆发,对花楸树和香樟树危害严重。为了防治银杏大蚕蛾,本文针对其发生规律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银杏大蚕蛾分时段和分方法的防治措施,旨在为本区域该虫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梢木蠹象(Pissodes sp.)主要危害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树,目前仅在昆明市嵩明县大哨乡海拔2 200~2 600m范围内的云南松纯林以及混交林幼林中发生.通过3年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虫的危害程度及危害特点.调查结果表明大哨乡云南松梢木蠹象危害严重时期松林受害面积达351hm2,其补充营养株率、枝干受害株率、危害指数分别为90.5%、37.1%、42.1%;枝干受害株率和危害指数与该虫补充营养株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檫木与国外松混交林和檫木纯林 ,在相同的立地和相同的管理条件下 ,混交林中檫木比纯林中檫木的胸径、树高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Moors),又名白果蚕、白毛虫、东北称核桃揪大蚕蛾。据载,广西银杏栽植区和辽宁阔叶次生林和人工林内普遍发生。该虫食性广,是目前对江南地区阔叶林危害较大的害虫。近年来在湖北省部分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危害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主要以银杏、核桃揪、核桃、枫杨的叶为食;近年来食性不断扩大,也食高擦、漆树、板栗、栋、榆、樟、李、苹果、柳等多种阔叶林木的树叶。1生物学特性银杏大蚕蛾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孵化,幼虫5~6月间危害,5龄后,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正>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Moor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过去在我县很少见。1982年以来,我县杨柳地区的安场、廖家台等地逐渐发现该虫危害漆树、核桃和桦木等树木。1985年,该虫已遍及孙坪、朱家台等乡村,危害逐年严重,直接影响林农利益,同时威胁着邻近的国营广东垭林场的大面积漆树林。为了摸清该虫的发生发展规律,1986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生活史进行  相似文献   

8.
高孢粉白僵菌防控银杏大蚕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害虫虫期、防治时期气候条件、防治时机和方式等关键因子的把握及合理组合,采用了高孢粉白僵菌防治银杏大蚕蛾,取得了最佳的防治效果。同时,促使银杏大蚕蛾种群内白僵病大流行,达到了防控银杏大蚕蛾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早在五十年代起,就将野生状态的檫木(Sassafros tzumu,Hemsl.)进行人工栽培。经二十多年的培育,出现了高产的檫木纯林和林分比较稳定的檫杉混交林。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大面积檫木纯林出现了早衰低产,檫杉混交林林分不稳定而被淘汰。为了总结浙江省檫杉混交林的历史教训,我们从1973年春季开始,在浙江省临安县横畈公社林场,营造了一批檫杉混交林;同时对本  相似文献   

10.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2 )是杉木纯林的 3.31倍 ,杉 2∶檫 1(32 .4 2 6t· hm-2 )、杉 3∶檫 1(2 8.635 t·hm-2 )和杉 5∶檫 1(2 5 .82 3t· hm-2 )混交林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5 4 %、5 7.67%和 4 2 .18%。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可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 2∶马 (檫 ) 1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1.
檫木属樟科,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速生阔叶树种。上世纪60年代大造檫木纯林,因受檫木长足象危害,推广受阻,80年代营造杉檫混交林获得成功。随着调整树种结构和优化林分质量等营林方针的实施,檫木等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在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建设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优质壮苗是关键。一、实验地概况实验地设在中方县国有苗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1℃,年日均温≥10℃以上,年日照1486小时,年均无霜期287天,降雨量1424毫米。土壤为四纪红壤,土层厚度大多在80厘米以上。二、实验材料1.檫木种子采集于中方县农场…  相似文献   

12.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发生与危害情况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Moore)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是主要危害核桃揪的暴发性食叶害虫。1994年以来在湾沟林区相继发生,以1996年最为严重,全局大面积核桃揪林被害(在发生严重的马鹿沟林场发现械树、色树、椴树、柳树等也被害),树叶被食光,几天之内整棵树木仅剩树枝,光秃秃一片。虽然秋季再次发叶,但当年枝条木质化不好,营养不良,导致枯枝,影响翌年树木的生长发育,甚至树木死亡。3年来的发生情况见表1。表11994—1996年银杏大蚕蛾发生情况单位:%、条/株从1996年发生情况来看.总平均有虫株率79%…  相似文献   

13.
勉县为核桃主产区,现有面积5万多亩,核桃是该县山区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银杏大蚕蛾是危害核桃生长的主要有害生物,控制银杏大蚕蛾的危害蔓延,提高林农经济收入,保护该县核桃的健康生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银杏大蚕蛾发生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汉滨区中原、叶坪两镇发生银杏大蚕蛾大面积危害,受灾面积800公顷,造成核桃当年减产65.4%,翌年减产28.9%,死亡植株4.7%;生漆减产356%,翌年减产182%。2008年,汉滨区境内凤凰山中部区域1000公顷再次爆发银杏大蚕蛾虫害,林业局采取甲氰菊酯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喷洒,控制了虫情。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檫木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柏檫木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的土壤酶活性、凋落物及土壤养分、土壤孔隙组成、土壤团粒组成等对比分析,认为福建柏檫木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培肥能力,能降低多代经营造成的地力衰退,同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值得推广的针阔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檫木在皖南山区是主要的用材造林树种之一。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同的造林方式,林木生长状况很不一样。1996年以来,我们对蔡家桥林场采用不同造林方式的檫木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逐步实施科学造林技术。其结果表明,檫木在杉檫混交林中较檫木纯林生长好,杉檫混交比例以6杉4檫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银杏大蚕蛾质型多角体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Moore又名白果蚕、白毛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湖北、四川、重庆、广西、河北、陕西、辽宁、台湾等省都有分布。该虫危害银杏、苹果、梨、核桃、柿、杨、桦、栎、漆树、盐肤木等20科30属38种植物,且大多数为重要的经济树种。目前对银杏大蚕蛾的防治主要用化学农药。1988年孙琼华等从自然患病死亡的银杏大蚕蛾幼虫中首次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原体,但银杏大蚕蛾质型多角体病毒至今未见报道,1999年重庆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杨世璋、吴猛耐等人在城口核桃树银杏大蚕蛾发生区内收集到自然患…  相似文献   

18.
银杏大蚕蛾是银杏的主要虫害,当地群众叫白果虫,分布普遍,发生严重时,会把整株叶子啃光,造成树枝光秃秃,果子又少又小,减产或失收。为开展对此虫的防治,初步观察了海洋白果虫的生活习性,为害规律,进行了防治试验。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Moore)属鳞翅目天蚕蛾科,已知分布于黑  相似文献   

19.
陇南市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在甘肃省陇南市连续大规模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该虫害,以提高甘肃陇南核桃生产效益,对银杏大蚕蛾的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与观察,具体分析了银杏大蚕蛾在陇南市连续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4条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银杏大蚕蛾在保康县发生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银杏大蚕蛾俗称白毛虫,近几年在保康县危害猖獗。1990年危害核桃、漆树、银杏等树种的面积达1万亩,损失价值3万元。1991年蔓延扩大至9个乡镇53个村,危害面积达5. 5万亩,损失价值142万元。是我县林业生产上第一大虫害。为了摸清银杏大蚕蛾在我县发生发展规律,我们于1991年对此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