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春小麦是以主穗增产为主,分蘖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种麦模式无形之中增加了种麦成本,降低了种麦效益.结合近年来黑龙江省选育的春小麦优良品种,探讨春小麦稀植栽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3.
4.
5.
攀西地区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密度的配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对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及不同播种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和密度显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及其成穗,从而显著影响其产量。机条播是最好的播种方式,基本苗360万/hm^2是最好的密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播种密度对酿酒用小麦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当地种植的酿酒用小麦品种和播种密度,旨在为酿酒用小麦增产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对栽培密度不同的三个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的小孢子和花粉发育进行了细胞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花粉母细胞时期.稀植小麦的小孢子发育略快于密植的.即当稀植小麦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药壁绒毡层开始解体时.密植小麦花粉母细胞刚形成.药壁完整;(2)到二、四分体时期、稀植小麦花粉母细胞发育加快.当其90%形成二、四分体时,密植小麦花粉母细胞才有50%将分裂成二分体.仅部分形成了二分体;(3)当小孢子发育到单核靠边期.稀植的主穗和分蘖穗发育越来越快.并有分蘖穗赶上主穗的趋势;而密植的分蘖穗发育减慢以至停止. 相似文献
9.
10.
群体密度对提型杂种小麦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群体密度对提型杂种小麦产量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密度间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籽粒产量与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平均穗粒数和单株穗数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杂种优势形成中的直接作用是低密度高于高密度;千粒重的杂种优势在产量杂种优势形成中的直接作用是低密度低于高密度;通过对杂种小麦产量及杂种优势标准化联立方程组求解和对产量回归方程求导的方法,确定了杂种小麦的适宜密度范围为每亩8.5~13万株,最后提出了适当降低杂种小麦密度应采取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纬度和海拔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球各点温度的变化和日照长短,进而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本文根据试验研究,论述纬度和海拔对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春小麦生育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参试品种参试材料包括春型、过渡型和冬型三种小麦生态类型,五个品种,即:辽春6号、绵阳11号、丰产3号、北京10号、泰山4号。这五个品种是全国小麦生态试验中的代表品种,分别由辽宁、四川、陕西、山西、山东等省提供。 相似文献
12.
13.
春小麦密度及农田生态效应优化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套灌区当前的主栽品种春小麦永良4号.在采用两种主要播种工具,两种行距及不同播量下所产生的农田生态效应和产量结果,进行了综合研究,组建了复合优化模型.研究表明,在水肥、品种等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种肥分层播种机10厘米行距较15厘米行距和卫立耧10厘米行距更合理地调节了小麦单株营养面积,使个体生长健壮,群体发展合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是实现河套灌区200万亩小麦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定西县是甘肃中部18个干旱县之一,地处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年平均降水量425.1毫米,平均气温6.3℃日照时数2500.1小时,蒸发量1526.2毫米。冬春季节干旱少雨,夏初高温缺水,经常发生“高温逼熟”灾害,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如何通过自然降水的田间再分配,增加作 相似文献
15.
16.
17.
小麦免耕播种是近年来试验推广的一项生态效益显著的新技术。通过免耕播种与常规播种的小麦田间对比试验,从小麦群体动态变化、产量要素构成、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指导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