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荣扬 《植物保护》1985,11(6):41-41
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具有排液量大、喷程压力高、射程远、能在水网地区就地吸水和自动混药等优点,为了克服该机进行作业时需4个人抬机、劳动强度大以及汽油机易出故障等缺点,我们经1933—1984连续两年的反复实践,已成功地改装到手扶拖拉机上。 一、改装办法 把此机原来的汽油机部分全部去掉,用手扶拖拉机的动力代替。 二、改装步骤 (一)拆除喷雾机的汽油机;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是青海牧区的主要害鼠。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影响畜牧业的发展。我们应用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进行机械喷雾灭鼠试验,效果显著。 1.样地选择:灭鼠试验区在青海省门源种马场风匣口地区的冬季牧场,面积约为300公顷。植被有垂穗披碱草、苔草、羊茅、早熟禾、二裂委陵菜、蕨麻等,复盖度为60—70%,草层高度3—5厘米。灭鼠前、后10天,以堵洞盗洞法和开洞封洞法,分别统计有效洞数;计算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3.
工农36型机动喷雾机经过改装,由担架式变为手扶拖拉机带动,在果树植保工作中,提高工效5倍以上,降低防治成本33元/hm2·次,由原来需6人操作改为2人,减轻了果农劳动强度;喷药高度从2~3m提高到5~6m,大大提高了果园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菜白锈病是突发性病害,大流行年发病高于菌核病。据上海地区的发病情况,1967年以前重发年较多,龙头株率达11~18%;以后逐年下降。1973年大发生,受害面积达50余万亩。据奉贤、嘉定等县调查,平均龙头株率72.6%,最重达100%,每亩减产40斤左右。 侵染规律: 病菌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残留在土壤中的病叶、茎、角果和花轴“龙头”内的卵孢子,以及带病种子。卵孢子在1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萌发。  相似文献   

5.
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都可造成危害 ,其中以中后期发病最普遍 ,危害最严重。一般发病率达 10 %~ 2 0 % ,严重的达80 %以上。菌核萌发和产生子囊盘的温度为 5~ 2 0℃ ,土壤相对湿度为 70 %~ 80 %。每年 3~ 4月份春暖多雨 ,气温和湿度都适合菌核的繁殖侵染。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大量萌发 ,产生子囊盘 ,散发出子囊孢子随风传播 ,如果子囊孢子遇上油菜开花结荚期 ,油菜本身抵抗力弱 ,菌核病菌最容易侵入油菜植株危害。病菌侵入油菜植株后 ,在病部 (多为茎秆 )分解茎秆细胞的胶织物 ,使茎秆表面纤维破裂如麻 ,茎秆…  相似文献   

6.
谭荫初 《植物医生》2002,15(1):22-22
1.花期摘除“三叶”。油菜花期常与越冬菌核的病菌子囊孢子释放的吻合时间长。在油菜终花前后分次将主茎1.2m以下的长柄叶、短柄叶和主茎低位无效叶等“三叶”摘除 ,中断病菌再侵染 ,使其无法侵入茎秆而起到预防作用。这种方法不仅简而易行 ,省药、防污染 ,而且增产效果显著。实践证明 ,摘叶的防病效果为76.7% ,喷药的为54.1% ,而种子药剂处理、轮作换茬的仅有37.6%。这是由于摘除“三叶”后 ,改善了油菜株间通风透光 ,增强光合作用 ,促进籽粒饱满 ,每667m2 增产油菜为22~33kg。必须指出 ,每次摘除的“三叶”…  相似文献   

7.
30%大力水悬浮剂是浙江温州市鹿城农药厂生产的一种强力杀菌剂。为验证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明确其适宜剂量,为大面积使用提供依据,特进行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设在荆州市太湖农场,供试油菜面积0.5hm2。品种为中油821,试验处理为:30%大力水悬浮剂(浙江温州市鹿城农药厂)70ml/667m2;100ml/667m2;40%菌核净WP(浙江温州鹿城植保化学厂)100g/667m2;清水对照;其四个处理每小区面积333.5m2,三次重复,共十二个小区,随机区组…  相似文献   

8.
潜根线虫在我国水稻田中广泛分布。施用杀线虫剂能提高水稻产量。 在双季早稻生长期间,采用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防治试验,每亩3公斤加干细土15公斤拌均,分别按: (1)于播种期撒施; (2)播种期和移栽前一个星期各施一次; (3)返青期撒施; (4)分蘖期撤施; 以不施药为对照。 结果除处理(1)外,施药小区的主茎高度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是陕南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多年来持续偏重发生,减产严重。油菜盛花期阴雨偏多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主要因素;长期连作、菌源充足、田间管理不到位、农户疏于防治也是造成油菜菌核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春季是油菜菌核病的盛发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取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油菜自身抗病能力、重点加强初花期至盛花期的药剂防治措施,以确保油菜高产。  相似文献   

10.
黄旭正 《广西植保》1999,12(4):16-17
油菜是一种油肥兼收、用地养地结合的作物,广西随着冬季农业的开展,各级领导很重视油菜生产,并把油菜列为一种油肥兼用主要作物之一来抓,加快了油菜生产的发展步伐,全区油菜播种面积由1990年的1.43万hm2,逐年扩大到1995年的6.2万hm2,1998年发展到6.6万hm2左右。油菜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河池、柳州、梧州、桂林等4个地区。如1995年这4个地区共种植油菜面积达5.6万hm2,占全区油菜面积的90.74%。其中河池地区为1.7万hm2,柳州地区1.6万hm2。油菜种植面积在3400hm2…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新方法油菜菌核病是油菜3大病害之首,根据各地发病情况和自然栽培条件,在全国划分为7个发病区,汉中地区属长江中游重病区,中度发病年份病株率为32.4%,产量损失在10%以上,严重发病年份,病株率达50%以上,损失超过20%。关于该病的...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13.
油菜盛花和终花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防治2次,对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一措施只适合有机动喷雾器的单位使用,而盛花后油菜枝叉交错,农家手动喷雾器不能进田难以推广。1990、1991年我们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从两条途径解决油菜盛花后因封行不能进田喷药的问题:(1)用机动弥雾机站在田埂上,向田内喷50%多菌灵100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最重要病害之一,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但以终花期到成熟期发病较重。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杆、花和荚,以茎杆发病最重。控制菌核病发生和为害必须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黑龙江垦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菌核病陆续发生,在一些农场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发病率10—15%,重病田30%以上。1991—1992年我们在北安进行了万余亩油菜田多效唑叶面喷施生产示范,不仅有壮苗增产效果,也能明显地减轻菌核病的发生。1991年在二龙山农场,1485亩油菜田喷洒100ppm 多效唑液25升/亩,3—5叶期机械喷雾,收获前调查防病效果55.6—65.6%,赵光农场1100亩高产油菜田同样  相似文献   

16.
“川油21”属丰产性突出、适应范围广的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对油菜产量造成很大影响,用不同药剂对“川油21”进行菌核病防治试验,旨在比较不同药剂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药剂在菜籽上的最终残留,为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菌核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谭中峙 《植物保护》1987,13(3):53-53
3%西维因粉剂是江苏如东县农药厂生产的一种低含量剂型杀虫剂。1986年对稻飞虱进行大面积药效试验。每亩用药2、3、4公斤,各兑水100公斤对稻株均匀喷雾,用药前及用药后(分2、6和10天)分别调查各处理区及对照区虫量,以药后6天防效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是当前油菜的重要病害之一。自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油菜终花期之后,以茎部受害最重。基部受害初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灰白色。病茎皮层霉烂,内部空心,表皮破裂,纤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油菜菌核病严重地威胁着我省油菜生产。病田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为防治此病,1985—1986年,使用日本住友提供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取得了较好效果。方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面积使用的多菌灵、防霉宝、禾枯灵、克菌灵、油保2号等多菌灵系列杀菌剂对菌核病都有较好防效;用药适期在用药一次情况下于油菜开花株率近100%时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左右时用药,防效最高;隔7~10d用第2次药,其防效比用药1次的提高21.63%;喷药方法可因地制宜,采用机动与手动相结合,喷雾与喷粉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下田喷药操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