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菌》2021,(3)
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草菇菌种的最适培养料,以传统棉籽壳为对照,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为供试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并比较其对草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料培养草菇菌种的菌丝生长差异较大,以棉籽壳(对照)培养的菌丝平均长速最快,其次为稻草、甘蔗渣、麦粒,玉米芯最慢。以稻草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接种栽培料获得的产量最高,为3.79 kg/m~2,其次是玉米芯,为3.67 kg/m~2,以甘蔗渣为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产量较低,仅为2.37 kg,以麦粒培养料培养的菌种不出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的发展,麦粒原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串高等优点而深受菇农欢迎。尤其是在平菇、金针菇、灵芝等常见菌类生产中,麦粒原种应用更为广泛。但根据笔者近年来实践及广大菇农反映,麦粒原种制作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常出现的问题 (一)细菌污染严重 麦粒经灭菌接种后,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浸状。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产生粘液。打开瓶口,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二)木霉菌污染 接种后5~天,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甚至将要满瓶时,待长菌丝的麦粒出  相似文献   

3.
四、播种 (一)选用优良菌种栽培平菇欲得高产,首先应选择适合各个季节栽培的种类和品种已如前述。其次是选用优良菌种,即菌丝生长洁白,不发黄,无杂菌感染,菌龄在25天左右,未长出子实体或只上半部有少量幼菇的菌种。不同培养料生产的菌种,栽培后有差异,据一般试验和应用来看,以麦粒种产量最高,棉子壳、废棉及稻草粉种也较高,木屑菌种最差。  相似文献   

4.
麦粒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粒制种技术麦粒菌种以其营养丰富,菌丝生长炔,菌丝壮及转接率高等优点,深受菌种制作者和广大菇农喜爱。尤其在平菇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根据笔音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一种较为理想的制种方法。现报告如下。1培养料配方麦粒90%,木屑8%,石膏粉1%,葡萄糖或蔗...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栽培中所用的麦粒菌种因具有营养丰富、透气性好、发菌快、菌丝生长旺盛、接种简便、用种省、播种均匀、使用效果好等优点,成为平菇等生产中最常用的栽培种培养基.但如果麦粒菌种配制不好,尤其是水分过多或蒸煮过度时,会出现培养基发酸、发黏,菌丝生长稀疏、缓慢,甚至造成污染,导致制种失败.据笔者多年从事食用菌制种工作的经验,用麦粒制作菌种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不要蒸煮,并把好以下五个关口.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中常用麦粒制平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原种和栽培种。麦粒菌种具有菌丝粗壮、洁白、接种后萌发快的优点。但如果麦粒煮得过熟或是灭菌时瓶内进了水,麦粒间板结成团,菌丝就难长满瓶,会造成杂菌感染;此外,在接菌龄40~50天的香菇、木耳等麦粒种,即使在接种前消毒严格,培养时间一长感染率也很高。自从贵刊1988年刊载了用稻谷制作食用菌菌种后,我们的实践表明:稻谷菌种具有水分好掌握、不易板结、菌丝生长快、成活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菌丝稀疏、色淡、接种后萌发慢的缺点。为此,我们探索了稻谷加麦粒制菌种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用玉米芯作主料制作平菇栽培种,成本低、效益高.但是由于玉米芯保水性差,在菌种的培养阶段,特别是冬季制种菌丝生长慢,这样料中的水分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沉,上部培养料水分减少不利菌丝生长.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将培养5—7天、菌丝吃料1/4的菌种瓶倒置,使水分下移满足菌丝生长的需  相似文献   

8.
郜小波 《食用菌》2006,28(4):53-53
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装袋接入菌种后,由于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拌水过多、料温太高导致杂菌滋生,使培养料发酸发臭,或料内铵离子浓度过高,与加入的石灰起化学反应,产生氨臭,影响平菇菌丝生长,甚至导致栽培失败。笔者结合多年的平菇栽培实践总结几点防治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04,26(3):16-16
答:平菇栽培时,如温度适宜,而菌袋菌丝色泽呈暗淡,则有三种情况:一是培养料养分不足,菌丝生长活力差,色泽呈暗淡;二是母种没有复壮好,种性活力弱而引起;三是平菇菌种混杂,菌丝之间产生拮抗,导致菌丝纤弱。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检查培养料配方,所用原材料是否新鲜,配比是否合理;其次要检查所用菌种的活力,如中温型平菇菌株,温度控制在2 5~32℃,则菌丝PDA上的生长速度应在0 .2 2~0 .2 9cm 天,如生长速度小于0 .2 2cm 天,则母种(一级种)需复壮后才能做二级种;三要检查菌种是否有混杂,制种时要将不同的平菇菌种严格分离。以上三方面工作制种…  相似文献   

10.
蘑菇菌种有气生型、贴生型(匍匐型)和线状型等,不同型菌种的产量也有差异。多数人认为,贴生型的产量最高,但在培养斜面母种时,菌丝生长缓慢,接入粪草料或麦粒培养基后,菌丝恢复生长也不快,甚至还会死亡。本试验以四种培养基,观察了贴生型蘑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和菌落特征,结果以玉米粉-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快,色白,粗壮而均匀。接入粪草料后,菌丝只需2天就能长入培养料。  相似文献   

11.
答读者     
怎样防止菌种结块? 答:原种或栽培种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菌丝徒长结块的现象,这是由于菌种本身的气生菌丝生长过于旺盛,培养料过熟,过湿,以及培养室空气温度过大所造成的。防止的方法:移植母种时少挑些气生菌丝,多挑些基内菌丝;培养料要适当偏生、偏干些;降低室内的湿度。菌种培养料不转色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稻草栽培平菇,必须将稻草切短,并且要加米糠或麸皮辅料,否则生物效率低.笔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长稻草框式栽培平菇,并指导数十家菇农生产,生物效率达105%,经济效益高.现将栽培技术和结果简报如下:(一)菌种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原引自广西科学院生物研究室,1987年自行组织分离,挑选性状优良的母种保藏使用.原种和栽培种为麦粒谷壳(85%麦粒+14%谷壳+1%石膏)培养基,用750毫升的玻璃瓶作容器,所培养的菌种菌丝粗壮,播种后菌丝萌动早,吃料快,后劲足.  相似文献   

13.
平菇是食用菌栽培中适应性强、产量高、生活力旺盛的低温品种,很适宜于农村春秋栽培。具体步骤如下: 一、选择优良菌种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败。优良的菌种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在适温光亮的地方培养,长不到半瓶就出现了子实体原基,菌丝结块紧密,菌块潮湿,有杏仁清香味。如用棉子壳作培养基,棉子壳呈深咖啡色。如冬天播种,要选择耐低温的品种、如P-801、北京农大11号、佛罗里达平菇等。二、选好培养料培养料的好坏,带菌多少,关系很大。培养平菇多采用生料栽  相似文献   

14.
我县从1981年开始推广阳畦栽培平菇,近几年每年的投料量(棉子壳)在700吨左右.虽然平菇对生活条件要求不很严格,但每年都有部分菇农栽培失败.现将其失败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谈点浅见.(一)菌种块发黄,菌丝萎缩产生原因:①栽培期气温高,畦面覆盖物薄,料温长时间超过40℃.②高温季节栽培,料厚或料堆制发酵未达到要求,播种后培养料继续升温发酵.③培养料内带入或栽培床地发生食菌丝的螨类.防止措施,在高温季节栽培平菇,场地应尽可能选在有遮荫处,料面整成龟背形,料床内要开沟,畦面覆盖物要厚一点,高温期中午要进行喷水降温.一般培养料不需堆制发酵,对培养料质量  相似文献   

15.
平菇菌糠提取液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桂云  马怀良 《北方园艺》2010,(22):170-171
采用平板培养法,探讨了平菇菌糠提取液对黑木耳、平菇、鸡腿菇和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平菇菌糠不同量的提取液对平菇和鸡腿菇的菌丝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对黑木耳和杏鲍菇菌丝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从而表明,平菇和鸡腿菇不宜用平菇菌糠栽培。种植黑木耳和杏鲍菇时可以用平菇菌糠作为培养料,菌糠用量比例达40%也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我区灵芝干品出口量大,价格看好.为使灵芝原种迅速生长,我们借鉴了麦粒制平菇原种的摇瓶快速培养法.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操作方法培养料为麦粒.浸泡12小时后煮沸,拌石膏粉、装瓶、灭菌、接种(泰山赤灵芝).7月30日扩原种70瓶,8月4日菌丝满料,菌丝浓白、粗壮,8月9日当菌丝长到瓶的1/3时摇瓶把菌丝团摇散,使菌丝与麦粒混匀.  相似文献   

17.
史刚荣 《食用菌》1994,16(4):27-27
平菇栽培的成败关键在于发菌期,菌丝长满了培养料,则表明栽培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而菌丝体发育质量的优劣、栽培料的配方是否科学等,又直接影响着产量的高低.如何加速菌丝生长、提高菌丝发育质量,以达到进一步提高平菇产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是笔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各地经验总结出的一套平菇快速发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一)选用优质菌种 根据气候条件选用适温菌种。苗龄以苗丝长满瓶10~15天左右为宜,要求菌丝粗壮,生长均匀,色泽洁白,无污染,无菌索,无异味,但有菇香味。为确保菌种质量,应从设备好,技术高,讲信誉的科研和专业供菌种单位购买菌种。 (二)改善培养料配方 变传统培养料配方为复合培养料,并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维生素、生长素、增氧剂,以促进菌丝萌发,加速菌丝生长,缩短发菌期。例如:以玉米芯为主的培养料配方:玉米芯50%,棉子壳30%,糠(秸秆粉碎物)15%,草木灰2%,石膏1%,尿素0.13%,过磷酸钙0.2%,并在每100kg料中加硫酸  相似文献   

18.
麦粒菌种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稻草料栽培平菇.所用菌种的培养基经多次对比试验表明,以纯麦粒的发菌快,抗杂力强.出菇早,产量高.这是因为麦粒含有丰富的氮源(据测定其粗蛋白含量为13.7%),补充了稻草培养基中氮源的不足;其次用麦粒制作的菌种.接种时菌丝受到的损伤小,接到培养基上萌发快,且菌丝粗壮.现将其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菌种搅拌由于银耳菌种瓶内银耳菌丝多在菌瓶上部,香灰菌丝多在菌瓶下部,而底部还有部分未长到菌的培养料,所以银耳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拌种。混合均匀的菌种可提高菌袋出耳率,使出耳快。未混合均匀的菌种可能导致接入料袋内的种块没有菌丝(培养料),或只有一种菌丝,或两种菌丝的量不均衡。若接入的菌种块没有菌丝,则菌袋  相似文献   

20.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