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泥螺(Bullacta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为了有效解决目前我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我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术进行探索,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现将泥螺土池育苗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生活习性泥螺是一种广温广盐性品种,其生存温度为-1.5~33℃,最适温度为10~25℃,盐度适宜范围为8‰~28‰,pH最适范围为7.13~8.01。泥螺为舔食性腹足类,摄食时翻出齿舌在滩面上舔…  相似文献   

2.
杨国华 《海洋渔业》2002,24(3):137-138,133
泥螺(Bullacta exar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是滩涂常见小型经济贝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近年来,泥螺养殖在启东市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已逐渐形成泥螺育苗、养殖、加工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成为启东市海水养殖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泥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泥螺苗种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为了有效解决目前启东市泥螺苗种的短缺问题,启东市黄海滩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对泥螺土池育苗技  相似文献   

3.
於宏  王一农 《水产养殖》2003,24(5):24-24
1 栖息习性 浙江省沿海各地的泥螺一般分布于中、低潮带,以中潮带中、下区至低潮带上区为最多。潮下带数米深处也曾发现泥螺,但很少见。随季节变化及环境条件改变,泥螺有上、下迁移现象,一般冬季分布潮区较低,多在低潮线附近及以下,春、夏季则分布潮区较高,可上移至高潮带下层。泥螺生活的底质为泥沙  相似文献   

4.
泥螺平涂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螺平涂养殖,是指在潮间带滩涂上(一般为中、低潮带)先进行简单的翻耕、清涂,然后播撒泥螺苗种,在养殖的中、后期常进行围网,防止敌害生物的侵入和泥螺的逃逸。养殖周期2~3个月,一年一般可养两茬,净利润可达600元/亩左右,还不包括对成品泥螺进行粗、精加工后的附加产值。泥螺的滩涂平涂养殖是一项成本低、投资省、收益高、风险小的滩涂养殖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对泥螺的滩涂平涂养殖方法及技术作一回顾和总结,分析存在问题,改进不足之处,使泥螺的养殖生产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一、养殖场地的选择1.涂面…  相似文献   

5.
泥螺养殖滩面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螺(Bullacta exarata),浙江俗称“麦螺”、“梅螺”、“吐铁”、“黄泥螺”等,北方沿海俗称“海淄”、“海泥板”等,是隶属腹足纲后鳃亚纲阿地螺科(Atyidae)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浙江一带的泥螺品质最好,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沿 海各地区已开展了大面积的泥螺 人工养殖生产,泥螺也是浙江北 部沿海的重要经济种类。作者根 据近几年来对浙江沿海泥螺养殖 滩面敌害生物的调查情况,并参 考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一、泥螺养殖滩面的生物组 成 泥螺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组成 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江湖沿海产量最高,品质最好,是我国沿海的经济贝类,肉昧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 目,阿地螺科。泥螺属仅有泥螺1种,为太平洋西部、中国、日本和朝鲜的特有种。 泥螺生活在沿岸潮间带的滩涂上,在半咸水的海区也常见到。春至秋季布满高、中潮带的泥沙滩,冬季深埋泥沙中,是典型的泥滩代表种。它们以挖掘泥沙被覆体表,目的在于逃脱敌害和防止体表水分的蒸发。泥螺摄食底栖硅藻…  相似文献   

7.
泥螺系后鳃类经济软体动物,它是近几年我国新开发的增养对象,该公司于1994年5月对泥螺吐沙技术进行研究,已成功地摸索出一条泥螺经暂养吐沙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自1995年开始,浙江省台州市养殖泥螺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1996年死亡面积扩大,平均亩产量下降,到1997年病害达到高峰,个别滩涂甚至颗粒无收。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泥螺养殖生产出现严重萎缩。笔者根据我地几年来泥螺养殖的现状,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初步探讨养殖泥螺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养殖泥螺发生死亡的阶段及症状: 1.泥螺苗种放养半个月内发现死亡放苗后或不见苗种,是因为苗种不能钻潜泥中而被潮水冲走,有些滩涂苗种放养3-4批,效果仍不理想。 2.清明多雨季节(4~5…  相似文献   

9.
泥螺为太平洋沿岸半咸水产品的种类,是我省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其肉质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泥螺自然资源严重衰退,鉴于此,我们结合泥螺主要活动于滩涂表面和潜居泥沙表层的生活习性,自1998年起在启东市吕四港镇近海文蛤围网养殖的滩涂上,示范并推广了泥螺的人工滩涂围网养殖技术,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滩涂的准备工作1.滩涂的选择:在潮流畅通、海水比重1.010~1.020、pH值7.0~8.5的海区,选择表层以泥质为主、涂质细软、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丰富的中潮区滩涂。2.围…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泥螺(Bullacta exarata)的繁殖特性和胚胎发育过程,于2021年夏季在江苏盐城地区沿海滩涂观察泥螺的交配、繁殖行为,并采集一批泥螺及其卵群,带回实验室,解剖观察泥螺亲体性器官发育状况;然后在20℃条件下培养泥螺受精卵,采用显微镜观察泥螺的胚胎发育状况,并记录其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卵群大小与怀卵量呈幂函数关系,即卵群体积越大,其所含卵子数量越多。泥螺胚胎平均直径为210μm,根据泥螺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泥螺从受精卵发育成稚贝这一过程划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膜内幼虫发育、浮游面盘幼虫阶段和附着变态阶段6个阶段16个时期。受精卵排出后50 min开始卵裂,约23 h达到囊胚期;排出后31 h胚胎发育进入原肠期,排出后38 h 25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卵排出后115 h 30 min最终变态为稚贝。通过观察发现,在泥螺受精卵孵化过程中如何使泥螺胚胎快速摆脱胶质膜以及适合的孵化温度设置是影响泥螺孵化成功率和孵化速度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泥螺人工育苗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