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拙文《略谈山水盆景的布局》(1986年2期)发表后,陆云龙同志对其中“石块要多块搭配方符合实际情况”这观点有异议。我还想提出两点来讨论。第一,“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并非如陆同志所说的仅象“高脚馒头”。游过漓江的人都知道:漓江两岸的山峰是翠屏叠嶂层次深远,山根不但有坡而且突石垒垒,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桂林山水”。如果漓江两岸只有一个“高脚馒头”,且连一块多余的石头也不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但要求景物匠心别具,盆钵、几架幽雅别致,搭配得当,而且命名必须富有诗情画意,发人遐想,以扩大对盆景意境的想象。好的命名恰如画龙点睛。闻其名就能吸引着人们,观后又能把人们带入景物之中,达到景中寓诗,诗中有景,景外有景的效果。盆景的命名常采用的形式有: 一、某些盆景艺术家喜爱用古代诗人名句来为盆景命名。如用唐代杰出的诗人和画家王维的著名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给表现冰天雪地北国风光的盆景命名。用古代诗词给盆景命名,必须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使景诗贴切。二、亦有人用名胜古迹地名给盆景命名。如“漓江晓趣”意境深远,游览过漓江的人会忆起漓江两岸,  相似文献   

3.
作为温江特色花卉产业之一的川派盆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影响。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  相似文献   

4.
趁此金秋赏菊之际,介绍几种近年新培育和引进的菊花佳品,供大家欣赏。金秋震宇(旋球型) 金黄色,光泽强。匙瓣旋抱成高球状,外轮管瓣下挂,花形似金钟,花型巨大,花茎挺直。86年育成,母本:“金碧辉煌”,父本:“黄石公”。它兼得双亲之优点,健壮易种。绿颖(飞舞型) 翠绿色。长管匙瓣,瓣端稍弯  相似文献   

5.
桂林是我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对她的山山水水怀有深厚的感情,《漓江情》(见22页照图)就是在这种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创作的。作品取漓江岸边的石灰岩风化石。这种纹理自然清晰,形态奇特的石材,制作漓江山水盆景,更是情真意切,合乎桂林山形地貌的典型特点。作品采用偏重式近中景多峰峦布局:主峰挺拔高耸,次峰陡峭险峻与其紧靠,临江而立;沿江峰峦连绵,高低错落;右前方的配山,与主次两峰隔江相对。山脚江边坡岸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我迷上了奇石——洛阳地区的洛河石与黄河石。有的古朴抽象,有的形似各种物象,惟妙惟肖,让人越看越想看。于是,当你玩到了越玩越想玩,深深地认识到了石头的灵气以后,就会全身心地被它吸引,陶醉。细心观赏,将会发现每一方奇石都是一幅画。如:我的一方黄河石,高21厘米,宽9厘米,厚7厘米,椭圆形,石面上有一漂亮的女子,身着红衣,飘飘欲动,另外她的左臂中似抱着一着白衣的婴孩。整个画面清晰,美观(图1)。我的一方文字石,宽16厘米,高17.5厘米,厚5厘米,深红色的石面上,似有一个“王”字,并且又用白色钩勒出一个边。真乃奇特无比(图2)。再如一方黄河石,石面呈淡黄色,不知是哪位丹青高手,饱蘸浓墨。仅仅数笔于其上,便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论中说:作画贵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则欺俗,太似则媚俗。这是对中国画创作的经验总结。特别是“似与非似”一词已被根艺爱好者们所引用,以此来阐述根艺创作的基本特点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8.
范成大《梅谱》云:蜡梅,本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其实,这个“与梅同时,色似蜜脾”,为人们所熟知的种类,只不过是蜡梅这个不算太小的家族——蜡梅科(学名:Calycanthaceae)的成员之一而已。在现知的所有蜡梅中,不仅有花色似蜡的种类,也有开红花的类型:有与梅同放的,也有夏日开  相似文献   

9.
老竹大方     
一、茶名的由来:据《歙县志》记载,明代隆庆(1567—1572年)年间,有一和尚名叫比丘大方,曾在徽州歙县南乡老竹岭之上的大方山创制大方茶。因其采制得法,制作精妙,其制品而售于国内者,有毛峰、顶谷大方等目。有云:大方茶以老竹岭大方山产地而得名,故称“老竹大方”,或云:为僧之创制,以大方和尚之名命茶。其形平扁光滑似竹叶,色深绿如铸铁,又有“铁叶大方”之称。味极浓厚,为邑产佳品也。  相似文献   

10.
光是作物光合作用的能源。Lenk·D等(1980)分别对早稻移栽到穗期、穗分化到花期,花期到成熟进行遮光研究后,认为都会降低每穗结实率、千粒重和稻谷产量,提高穗的不育性。Dossou—Yovos(1980)用变异体“3G”和“34A”与Cigaon进行遮阴比较,认为遮阴可以改变叶片对地面所成的角度。但这些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级都不因遮阴而改变。然而,这些研究仅限于较短时间遮光对产量及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爱拍荷花,更喜爱拍其“含苞欲放”的特写(图一)。我使用210毫米镜头以最大光圈对一朵藏在荷叶后面的花苞调焦,得到的效果是:花实,花瓣的纹理清晰,似工笔勾勒;叶虚,其脉络呈辐射状隐约可见,似泼墨写意。一虚一实,虚者大,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只为陪衬;实者小,寄于一隅,却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了小画面的空间感。从色彩而言,绿底红花,好似荷塘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两句古诗,或许人们还记得:“潭州城廓在何处,东边一片青模糊”;“重到扬州十余载,画桥雨过月模糊”。诗人眼里,一旦某种事物难以精确表述时,隐约成形,似与非似的“模糊”,便派上了用场。同样,在根艺作者与批评者的眼里,“模糊”也大派其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万年青(Aglaonemamodestum),天南星科植物。原产菲律宾,在我国广东福建栽培较多,故统称“广东方年青”;又由于它茎叶碧绿,茎圆有节,形状似竹,所以也称“竹节万年青”(见照)。其叶片长椭圆形,轮生,有  相似文献   

14.
赏武陵石     
野渡无人舟自横(武陵石):画面似一山洞,从洞内平视前方,大片天空下,有小舟停泊洞口,无人。人去何处?洞的左壁岩石上隐约可见某些石刻符号,上方还有一明显“中”字。观后令人思绪万千,神秘莫测,既使人联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又似乎在记忆中出现了《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林静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之画意,令人陶醉。秋江独钓(武陵石):秋高气爽,河面宁静,岸边几株翠竹迎风摇曳。垂钓者戴草帽,神情专注。石上人物造型简练含蓄,竹的用笔  相似文献   

15.
1.弗勒罗普 Fleurop(Kortexung):F系。深粉红,颜色从蓓蕾至花谢始终不变。中型花,花型好,35至40瓣。花十分持久耐开。花茎粗壮,直立,有少量刺。叶深绿,光亮,抗各种病害。是一个优秀的切花品种。 2.纯真 Innocencia(Korenbon):F系。“洛伦娜”(Lorena)的白色芽变种。白色,花芯微带奶黄。蓓蕾比洛伦娜长,妩媚。中型。其它特征均似洛伦娜。是一个优秀的切花品种。 3.洛雷塔 Loretta(Korenpi):F系。  相似文献   

16.
小桥流水人家水旱盆景的立意常见有三种情形:一是根据诗词意境去选材、造型;二是借鉴绘画表现形式,寻找适合的材料,创作“立体的画”;三是根据既有材料的特点去构思命名。前两者均为先立意后选材、造型,可称“意在笔先”;后者则是“量体裁衣,因材立意”,或叫“意在笔后”。《小桥流水人家》是借用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一句为题,进行水旱盆景创作的例子,属于“意在笔先”,因意选材。作者以数株大小不一的瓜子黄杨,配上形色古朴的龟纹石,以及茅舍、小桥、樵夫的摆件,精心组合,塑造了“小桥、流水、人家”这一立体画面。这种利用古诗句进行水旱盆景的创作形式,有似中国宋代的命题画,如以唐人诗句“踏花归来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万绿丛中一点红”、“深山藏庙寺”等等为题作画即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创作,对水旱盆景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新的尝试,拓展和延伸了水旱盆景的创作空间。宋代大文人苏轼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  相似文献   

17.
《(扌雙)身思狡兔》这原是一根枯死的银杏笋。本来擅长盆景的作者灵感突发,剥去银杏笋的表皮,巧妙地将笋尖变为鹰嘴,其余天然而成颈、身、翅、爪,再安放在一件精心挑选的竹蔸上,让苍鹰呈居高临下、雄视大地之势,不由得使人联想起杜甫的诗句:“(扌雙)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相似文献   

18.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9.
每逢年节,家家户户笑贴“福”字,它反映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我创作了一个不接不拼,天然巧成,颇具神韵“似与不似之间”的根书“福”字(52厘米×410厘米)。笔者愿将这个天人同创的“福”字献给全国父老乡亲,愿我国人民幸福,事业辉煌。  相似文献   

20.
桂花奇观     
常州市护王府院内有两株1983年移栽的桂树从不开花。88年春,经过精心养护。近秋时节,有一株竟出现了奇景:树冠顶端并列两根“超众独高”33厘米的枝条,其中一枝顶端现出“密集丛生”的桂花,似丰满盛开花的小向日葵,直径7厘米,下有五张小叶衬托,盛花历8天。这一异特的桂花奇观,实属罕见。(见右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