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春播平菇和晚冬播平菇,往往采收1~2茬菇,遇到高温便不能继续出菇。为使平菇安全越夏,保存养分,秋季继续出菇,可进行越夏管理。1.菌丝块(袋)风干法。此法较简单省事,将未出菇或只出1~2茬菇的菌丝块(袋)风干(未出菇的菌袋不必打开袋口),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放在室外要加覆盖物以防雨淋,防潮防霉。9月气温降低后,将  相似文献   

2.
平菇两步栽培法及栽培废料再利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菇两步栽培法将传统的袋栽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单袋出菇两茬;第二步,补充水分和养分,脱半袋垒成菌墙培养出菇。采用这种方法可使平菇产量较传统方法提高1倍以上。利用平菇废料生产草菇和毛木耳,一般每100kg可生产鲜草菇20kg左右或鲜毛木耳200kg左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工厂为提高设备运转率,缩短生产周期,一般只采收一茬鲜菇。只出一茬菇的菌棒只消耗了30%~40%的养分和水分,因此,只要再次给菌棒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适当补充养分、水分,杏鲍菇就能进行二次出菇。自2014年起,东光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同食用菌生产合作社一起,利用大棚进行秋季杏鲍菇废棒二次出菇栽培,并摸索出将杏鲍菇菌盖完全长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金针菇工厂产生的菌渣和疫苗工厂产生的鸡胚废料,实现废料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开展以废料为主要栽培原料的平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将金针菇废料、鸡胚废料应用于平菇栽培是可行的,以菌丝的长相、出菇的菇形、菇色、出菇时间、菇产量、出菇率等为依据,最终选择金针菇废料83%、鸡胚15%、石灰1%、石膏1%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5.
平菇覆土立体栽培夺高产的新方法胡著春姜学光宋士清平菇覆土立体栽培是对平菇塑料袋栽培的较大改进,它可使平菇的生育期延长2个月左右,连续采收6茬菇~8茬菇。而且保温性好、管理方便、污染率低、生育期长、出菇快而集中,可较好地解决平菇出菇阶段温湿度不易控制,...  相似文献   

6.
塑料袋栽培平菇过程中,采用常规栽培方式(即塑料袋两端出菇),在采收2~3潮菇后,塑料袋中培养料水分含量减少且补水困难,严重影响了后期产量.近年来,我们采用了双排菌墙垒土高产栽培技术,使平菇生产的生物效率由常规栽培的100%~120%提高到20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南 《农技服务》2001,(4):20-20
<正> 平菇的袋栽、床栽和室外覆土栽培,是当前平菇的三大主要生产模式。这三种生产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袋栽平菇朵形端正,出菇均匀,料袋搬动灵活,温度低时可以堆叠旋转,占地面积小。但后期出菇时由于基质水分散失多且难以补充,养分利用率低而造成浪费。床栽平菇一般采用立体式层架栽培。这种栽培方式立体空间利用率高,但出菇朵形不均匀,常出现菇体过分拥挤等现象,影响菇体品质。室外覆土栽培平菇,地表湿度大,水分易保持,菇质细密产量高,但发菌阶段管理不便,易烂料。  相似文献   

8.
平菇的袋栽、床栽和室外覆土栽培,是当前平菇生产上最主要的三大生产模式。这三种生产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袋栽平菇朵形端正,出菇均匀,料袋搬动灵活,温度低时可以堆叠旋转,占地面积小。但后期出菇时由于基质水分散失多且难以补充,养分利用率低而造成浪费。床栽...  相似文献   

9.
范崇慧 《油气储运》2011,(23):17-18
8~9月栽培早秋平菇,具有气温高、菌丝生长迅速、出菇快、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的优点,但早秋平菇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加强早秋平菇管理,是打好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白平菇袋栽高产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昌县横山镇的平菇栽培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特将本地区白平菇高产优质高效袋装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适温出菇白平菇属广温类型,出菇时的最适温度是14~22℃.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出菇快,周期短,适于春、秋、冬季栽培.开袋:在菌丝形成阶段,创造黑暗环境,扎好袋口,棚内堆积培养菌丝,当菌丝长满袋料后,要及时对料袋两头破口开袋.搔菌:熟料栽培,为达到均匀出菇、茹齐菇密,必须搔菌,可用匙轻轻刮去两头袋口的接种块.  相似文献   

11.
<正>春播平菇和晚冬播平菇,往往只能采收1~2茬菇,遇到高温便不能继续出菇。为使平菇安全越夏,保存养分,秋季继续出菇,可按下法进行越夏管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平菇生产已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县菇农的支柱产业。但相反,我县在平菇栽培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退菌现象及菇畸形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一、二潮菇结束,有的甚至不出菇,刚发好的菌棒渐渐不见菌丝、有的新出菇成菊花状,卷叶形,鸡爪子等等,轻者保本,重者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13.
一、发生时间 病害大部分发生在第一茬菇采收后.也有少数发生在二、三茬菇后。 二、发病症状 病害初发时.平菇培养料表面长出少量白色小点.呈瘤状.很像未分化的平菇子实体原基.逐渐长大连成一片.后期变成褐色。该病传染性强.一旦发生.便不能正常出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栽培平菇无论是在菇棚还是菇畦,如果在同地连续栽培,就容易发生平菇胡桃病、钮扣病等毁灭性病害,轻则减产50%以上,重则造成绝收。因此,受土地限制,平菇非得在同一地方连续栽培时,为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改变传统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平菇连续栽培的优质高产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士罡  汪尚法 《新农村》2011,(12):18-19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两朝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然后采用浸泡法补水、补肥,不仅搬运麻烦费时,而且袋内水分难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给菌丝体难以吸收,若营养液浓度过高还会使菌丝体内的水分出现反渗透而产生肥害。滨海食用菌研究所经过多年栽培实践,摸索出了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新技术。该栽培法与传统袋栽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平菇袋栽法,来收两潮菇后菌袋严重失水缺肥,然后采用浸泡法补水、补肥,不仅搬运麻烦、费时,而且袋内水分难以控制,水肥一次性供给菌丝体难以吸收,若营养液浓度过高还会使菌丝体内的水分出现反渗透而产生肥害.江苏滨海食用菌研究所经过多年栽培实践,摸索出平菇圆柱式出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盛夏栽培平菇,通常是采用室内发菌、室外覆土出菇的方法。若采用与此相反的栽培方法,即露地埋袋发菌,室内脱袋降温出菇,可以控制高温期杂菌污染,有利于平菇菌丝生长繁殖,提高平菇产量2~3成。  相似文献   

18.
水是双孢菇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出菇期更需大量水分。双孢菇生产能否获得高产优质,喷水是关键技术,喷水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是玉米主产区,用玉米芯栽培平菇可降低生产成本。经过三年的试验生产,我们基本掌握了从母体开始直到栽培出菇的全套高产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平菇菌袋地面出菇二潮后,培养料的营养和水分失去过多,出菇渐止,覆土后及时补充菌丝,必需的营养和水分,促使其正常代谢,可发生更多的子实体。笔者提出了2种营养补充液配方及喷施时间、数量。菌袋覆土补液法,生物学效率稳定在150%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