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8月中旬,本县某珍禽养殖场饲养的鹧鸪中发生了以两只眼睑肿胀,以致失明,并有大量分泌物、精神萎缩、食欲减退,采食时间拖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死亡2只鸪。 1.发病经过及症状 这批500只三月龄鹧鸪从山东引进才十天。第八天转入新舍三层笼养,每平方米10只。起初,饲养员发现一只鹧鸪眼睑发红、稍肿,呆立于笼角处,用庆大霉素7000单位点眼,其余的鸪没有消毒、防范,仍象往常一样饲养。两天后,十几只鸪陆续双眼红肿,触之有轻微波动感,并出现分泌物;全群食量、水量减少,精神萎缩,粪便未见异常。第四天,两只鸪死亡,很消瘦。全群鸪中发现十八只病鸪,眼睑肿胀,有大量黄白色分泌物,有的上下眼睑粘合。少数几只鸪在头顶部、喙角处有小结节。有几只鸪用脚啄抓眼睛。  相似文献   

2.
鹧鸪虽然抗病,适应能力强,但在天气寒冷、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如管理不好,仍然很容易发生感冒。另外,禽舍内饲养密院过大、湿度高、通风不良、维生素A缺乏等原因,均能导致鹧鸪抵抗力降低,病原微生物侵入而使其发病。如不注意防治.会给鹧鸪养殖户造成损失。症状:患病鹧鸪初期食欲减少,1-2天后出现流泪、喷嚏、摇头现象,鼻子初期有水一样的分泌物排出,以后逐渐变成浓稠的分泌物将鼻子封塞,并发出喘鸣音、鼻音,鼻粘膜潮红.病鸪出现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病鸪剖检后,除肌体消瘦、贫血和结膜卡他性病变之外,还可在…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初,方正县靠山村某养鸪场,从外地引入的1200只鹧鸪发生了以腹泻、神经症状和严重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567只,发病率47.3%;死亡113只,死亡率19.9%。由于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养鸪场除新引入的5周龄左右的1200只鹧鸪外,还有部分成年鹧鸪。据饲养人员介绍,2004年6月2日从外地引进这批鹧鸪后,从第3天开始发现有个别鹧鸪发病,但未引起重视,随后病鸪逐渐增多,并出现死亡现象。发病后曾用青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治疗,其效果不佳,前来我院就诊。2…  相似文献   

4.
鹧鸪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烈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以呼吸困难,拉黄绿稀粪,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本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鹧鸪生产危害极大,一旦发病,难以治愈。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定期做好疫苗接种,是防制本病的有效措施。1流行特点本病传染源主要是病鸪和带毒鸪及其他可以感染发病的鸟类。病毒存在于病鸪的气囊、脑、脾、肺、胃、血液、气管渗出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病原随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从消化道和呼吸道排出体外,污染环境,经呼吸道感染,或由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  相似文献   

5.
组织滴虫病又称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及肝脏引起的一种疾病。鸡、鹧鸪、山鸡、鹌鹑、孔雀、驼鸟等禽类均常发生本病。1999年9月11日永春县某养殖场饲养的2100多羽鹧鸪发生疾病,求诊时已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死亡120多羽,经检查诊断为鹧鸪组织滴虫病。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 该场养有种鸪750羽,中鸪500羽,小鸪900羽,用谷壳做垫料,饲养密度大,舍内闷热,通风条件差,幼鸪用红外线保温。幼鸪1~2日龄饮服0.01%高锰酸钾水,3~6日龄每kg水加氟哌酸2粒和庆大霉素4ml饮服,7~12日龄喂给多维素、四环素、红霉…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土口村一养殖户鹧鸪发生了传染性鼻炎。本群鹧鸪共1000只,19日龄。从14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在5%左右,死亡11只。鸪群生长缓慢,病鸪脸肿,流泪,流鼻涕,打喷嚏。个别有呼吸罗音。经用红霉素、支喉宝、禽乐康、环丙沙星,V银翘片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取5只典型病死鸪剖检,病理变化基本表现在:鼻窦、喉头充血有粘液,个别窦内有干酪物。下颌部皮下水肿,眼结膜潮红。个别气囊混浊,气管、支气管充血。因上述药物治疗无效,结合病理变化,怀疑病鸪可能因患传染性鼻炎而死亡。无菌采取发病初期鸪窦内渗出…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莆田县某专业户饲养的美国鹧鸪,于去年 3月12日,有两批雏鸪发病,5日龄625只,10日龄的595只。3月12日~15日共死亡295只,死亡率24.18%。病初,在病鸪的肺和气囊内可见到黄白色干酪样结节,病雏呼吸困难,食欲下降,口渴。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等诊断为曲霉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鹧鸪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很高的名贵珍禽,又称“赛飞龙”。长春市二道区三道镇郑淑芝,是我省最早引进鹧鸪养殖的大户,鹧鸪存栏4500余只,1999年3月20日,该户在育雏期间,由于幼鸪食入发霉变质饲料,引发了曲霉菌病,两日之内死亡156只,该病是幼鸪育雏期的常发病,常因发生本病给养鹧鸪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发病率一般为60%,其中幼鸪极易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50%~60%,我们在治疗中应用硫酸铜溶液饮水,效果十分显著,现将防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上旬,我县耦耕镇某鹧鸪饲养场饲养2000只鹧鸪,68日龄鹧鸪群中部分鹧鸪出现精神不振、下痢等症状。经剖检、实验室诊断为传染性盲肠肝炎。一.临床症状发病鹧鸪多见于2-5月龄的中鸪,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下痢,排淡黄色、黄褐色稀粪。少数重病鸪排血便,死亡率高,一般重病鸪于发病后1-2日死亡。二.剖检特征1.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盲肠和肝脏。2.盲肠常是一侧性病变,表现为盲肠肿大、肠壁肥厚和坚实,似香肠;肠腔内容物为干酪样凝固栓子,栓子横断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红黑色凝固血块…  相似文献   

10.
2004年4-6月,广州市郊太和某鹧鸪养殖场的种鸪陆续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气喘、咳嗽、罗音和眼睛湿润、流泪、肿胀,种鸪产蛋量下降约10%,并产软壳蛋、畸形蛋、粗糙蛋。该养殖场存栏种鸪2500套,发病约230只,死亡86只。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锦州地区某养殖户购进1000只鹧鸪,养至10日龄以后开始发病死亡,以后每天死亡3~5只不等,持续十余天,共死亡200多只,经临床诊断为鹧鸪大肠杆菌病,笔者对发病鸱鸪进行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对分离菌进行了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选择药物,有效防治鹧鸪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鹧鸪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黎才(广东省廉江市畜牧局524400)发病经过笔者购进6日龄的幼鸪1980只,11日龄时发现个别幼鸪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并有少量白色粪便,但没有引起重视。致使3天后全群90%以上的鹧鸪发病,并有死亡,随后3天共死亡418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鹧鸪的养殖业在我县迅速发展,目前养殖鹧鸪的专业户已达200余户。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鹧鸪的传染病不断发生。2000年8月份,我县鹧鸪养殖户中相继发生了以呼吸音、眼睑肿胀、重者失明、下痢、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该病在我县发病率极高,几乎波及所有养鸪户,且病程长,治愈慢,给我县鹧鸪的养殖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在有关科研部门的帮助下确诊为败血霉形体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该病的发生可见于各种日龄的鹧鸪。幼龄鸪以20日龄…  相似文献   

14.
<正> 河北省河间市某蛋用鹧鸪饲养场饲养的1500只400日龄蛋鸪发病,鸪群出现精神沉郁,张口呼吸,减食,排绿色黏液性稀粪、产蛋减少并有死亡现象,来我站就诊,现将发病情况详述如下。1 临床症状全群食欲减退,严重病鸪精神委顿,不爱活动,腿软,闭眼昏睡,张口呼吸,从口中流出酸臭黏液,有时频频甩头,排绿色稀粪,粪便呈黏液性且有气泡,产蛋量减少,软壳蛋和白壳蛋增多。死亡18只。2 剖检变化解剖死亡鹧鸪发现喉头和气管出血,心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脏肿大表面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膜,气囊浑浊,腺胃乳头潮红,肌胃内容物发绿,整个肠道弥漫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  相似文献   

15.
发病情况及症状眼睛红肿、发炎、流泪 ,多为单侧性 ,极少双眼炎症 ;随后日渐增多 ,病鸡体温升高 ,采食下降 ,眼角处不断有粘性的血性分泌物流出。有的因时间长而形成脓性分泌物 ,病鸡不断用爪子猛抓眼部 ,导致血流不止 ,同笼中未发病鸡也乘机乱啄患鸡眼睛 ,最终造成失明 ,个别严重者造成死亡。发病率达 48% ,死亡近 1 %。病鸡生长缓慢 ,因视力不便影响采食 ,被迫淘汰。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鸡 ,眼眶肿胀、发红、有炎性渗出物流出 ,眼球体浑浊。气管内充满粘性渗出液 ,气囊混浊 ,气囊膜增厚、气囊上有黄白色纤维素渗出物。肝脏肿大、质地变硬、呈…  相似文献   

16.
鹧鸪为野生禽类,经美国科学家选育而成,我国称为美国鹧鸪。鹧鸪生长快,繁殖力强,肉厚骨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脂肪少,且有壮阳补肾、化痰下气等药性作用,被视为珍禽野味。1 公母鉴别和种鸪选择 鹧鸪7日龄进行第一次选择,应淘汰弱雏、畸形雏。选留腹部无硬块、活泼、食欲旺盛的雏鸪。16周龄进行第二次选择,这时,鹧鸪的公母已能分辨。体型上,公鹧鸪比母鹧鸪大,头部公鸪较母鸪大而宽,颈较母鸪短,双脚长有突起鸟距,母鸪偶而单脚也长有鸟距,但距较小。区别鹧鸪雌雄准确方法是采用肛门鉴别法,公鸪泄殖腔皱裂中央位置上,有个…  相似文献   

17.
在养鸪生产中,除了科学饲养,精心管理,防疫疾病等技术外,在开始引进鹧鸪时,必须注意五个问题,这是养殖成败的因素之一。 一.品种 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养鸪生产水平。为此,在引种鹧鸪时,应该按照经济用途(观赏价值、肉用市场),前往专门种鸪场进行选购,切勿从市场随意买退化的鹧鸪以及杂种鹧鸪,选择时,应仔细观察其健康状况,健康鹧鸪表现为:眼睛千净,呼吸无声,动作灵敏,羽毛光亮,粪便正常,食欲旺盛,体态端正秀美。  相似文献   

18.
鹧鸪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肠炎和下痢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龄鹧鸪,常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引起大批死亡。1-3周龄雏鸪最为易感,尤其对1周龄内雏鸪威胁最大,死亡率可高达85%,甚至全群死亡。随着日龄增长,鸪体抵抗力逐渐增强,成年鸪常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一般发病越迟,治愈希望越大,但患病会严重影响健康,使鸪体消瘦,且康复鸪终身带菌,所产带菌蛋若作为种蛋孵化,则可周而复始,代代相传,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极难清除。  相似文献   

19.
一、发病情况某鹧鸪场从1993年5月6日起,每间隔10-12天,从江苏购进6批鹧鸪蛋,孵化后自行饲养.9月5日起,第一、二批鹧鸪群体精神状态欠佳,采食量降低,饮欲增加,9月8日开始出现死亡.3日后其余三批也开始出现死亡,9月20日死亡达到高峰,日死亡达20羽.9月12日确诊为盲肠肝炎病,用痢特灵治疗有效,但一周后死亡又增多,9月21日改用甲硝唑片(灭滴灵)后死亡降低,9月30日死亡停止.发病期共死亡97只,死亡率为2.5%.二、临床症状发病鹧鸪为7~14周龄,最先发病的为14周龄.病鸪精神不振、闭眼,食欲减退或绝食,羽毛松乱,翅下垂,走路摇摆,下痢,粪便呈硫磺色或淡绿色,严重者为暗红色.三、剖检病变共剖检23羽病死鹧鸪,肉眼病变如下:病初死亡鹧鸪体较肥壮(8/23),随后体瘦(15/23),胸骨呈刀片状(5/23).肌肉干燥(15/23).单侧或两侧盲肠显著肿大(23/23),为原来的5倍左右,内有淡黄色干酪样棒状物,且周围粘有少量血迹,棒状物切面呈同心  相似文献   

20.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 (IB)是由冠状病毒 (Corona Virus)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感染或混合感染的病例时有报道,但种用鹧鸪感染该病的报道罕见。 2000年 5月曾诊治一例笼养条件下,由于应激处理不当引起种用鹧鸪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 (IB),并造成重大损失的病例。 1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从山东曹县两次购买种用鹧鸪 500余只。第一次购回 80日龄种鹧鸪 420多只,饲养 1个月,比较正常。第二次又购回 80多只同日龄种鸪,放在同一个禽舍饲养。购回的第 2天便发现这 80余只种鸪中有个别鸪精神不振、咳嗽、打喷嚏、不食现象,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