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大豆蛋白、明胶为主要涂膜基质,添加TiO2、甘油为涂膜辅料,通过戊二醛溶液交联方式制备大豆蛋白基明胶复合涂膜剂对鸡蛋涂膜保鲜。结果表明,涂膜组与对照组相比,贮藏3周后对照组的鸡蛋失重率为6.31%,涂膜组失重率为4.16%(P0.05),对照组鸡蛋哈氏单位为44.87,涂膜组为71.78,远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蛋清p H值从8.4上升9.59,涂膜组的蛋清pH值仅从8.4上升8.84。贮藏5周时对照组蛋黄指数为0.03,涂膜组蛋黄指数为0.24,贮藏6周后涂膜组总菌数约为800 cfu/g,低于对照组在贮藏2周时的总菌数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产蛋量和环境温度对四川白鹅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3×3析因设计[产蛋量分为一般产蛋量A_1(60~79枚)、中等产蛋量A_2(80~99枚)和高产蛋量A_3(100~120枚),环境温度分为B_1(35℃)、B_2(30℃)和B_3(25℃)],将2年龄、体况大致相同的四川白鹅540只根据产蛋量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鹅,测定其外在指标(蛋重、横径、纵径、蛋形指数、蛋壳表面积、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和内在指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指数等),并对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蛋量对蛋形指数、蛋壳厚度、哈氏单位影响不显著(P0.05),A_2蛋壳强度显著高于A_1和A_3(P0.05);与B_1和B_2相比,B_3蛋重、横径、纵径、蛋壳表面积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高度显著增加(P0.05);B_3纵径极显著高于B_2(P0.01),显著高于B_1(P0.05);B_3蛋黄宽度显著高于B_2(P0.05),与B_1无显著差异(P0.05);A_2B_3蛋黄高度显著高于A_2B_2(P0.05),蛋黄指数显著高于A_1B_3(P0.05)。产蛋量和环境温度的互作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产蛋量对四川白鹅蛋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环境温度对四川白鹅蛋品质影响显著,综合来看当环境温度为25℃时,鹅蛋品质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索绿颖作为保鲜剂对鸡蛋的保鲜效果。用绿颖处理当天产鲜鸡蛋,采用涂抹与不涂抹绿颖、淋洗与不淋洗、常温与冷库组合进行分组,分时间段随机测定感官鉴定指标、失重率、蛋白指数、蛋黄指数、蛋白pH值、蛋黄pH值等指标。结果:用绿颖处理后的鸡蛋能很好地控制各项指标的变化,与不涂抹绿颖处理的鸡蛋组达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鸡蛋淋洗后涂膜干燥于货架上(货架温度为25℃左右)保存30 d时,鸡蛋的失重率仅为2.058%,蛋白指数、蛋黄指数、蛋白pH值变化速度缓慢。试验表明,绿颖可以延长鸡蛋的贮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涂膜保鲜剂对蛋壳薄斑及蛋品质的影响。选择同日产无薄斑海兰褐鸡蛋185个分为对照组、液体石蜡组和聚乙烯醇组,每组60个,储藏22d,每5d左右观察一次薄斑的生成情况,并抽取薄斑蛋测定蛋品质情况。结果显示,随储藏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鸡蛋薄斑比例有上升趋势,蛋品质有下降趋势。储藏5d后,对照组失重率显著高于(P<0.05)液体石蜡组和聚乙烯醇组,聚乙烯醇组哈夫单位显著(P<0.05)高于液体石蜡组。储藏22d后,3个试验组的失重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的蛋白高度、哈夫单位、分级评分均显著低于(P<0.05)液体石蜡组和聚乙烯醇组,而聚乙烯醇组与液体石蜡组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薄斑蛋比例与蛋白高度及哈夫单位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果表明,两种涂膜保鲜剂对抑制薄斑生成、保持鸡蛋品质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取2%壳聚糖和1%聚乙烯醇的混合溶液、聚偏二氯乙烯PVDC乳液、白矿油分别对鸡蛋进行涂膜。在室温(25℃左右)下贮藏7周,测定鸡蛋的哈夫单位、蛋白高度以及蛋液的p H、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经白矿油涂膜的鸡蛋,随着贮藏期延长其哈夫单位、蛋白高度、水分含量均高于同时期其他组,并且涂白矿油的鸡蛋蛋液p H变化较小。表明本试验中,白矿油对鸡蛋的保鲜效果优于2%壳聚糖和1%聚乙烯醇的混合溶液、PVDC乳液。  相似文献   

6.
选用15头成年黑白花奶牛,采用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进行饲养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碘对牛奶中碘含量的影响,试验期90天。三个处理是:A_1,日粮中添加KI 10mg/头日;A_2,日粮中添加KI 20mg/头日;A_3,不添加,对照。结果表明血清中总碘含量随碘添加量上升而显著提高(A_2>A_1>A_3,P<0.01);血清蛋白结合碘(PBI)含量A_1,A_2均极显著地高于A_3(P<0.01),而A_1,A_2间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中添加碘使牛奶中碘含量显著上升,三处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A_2>A_1>A_3,P<0.01),A_1、A_2处理产奶量极显著高于A_3(P<0.01),乳脂率也有提高之趋势(P>0.05),A_1、A_2之间产奶量、乳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桑叶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贮藏过程中哈夫单位的影响。试验选用200只240日龄健康产蛋期海兰灰蛋鸡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第1组为对照组,第2、3、4组和第5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中添加1%、2%、3%和4%的桑叶粉。试验为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1%~4%的桑叶粉对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产蛋率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及以上桑叶粉能够显著降低次品蛋率(P0.05);添加桑叶粉对蛋黄颜色和哈夫单位等蛋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3%及以上桑叶粉试验组鸡蛋在贮藏1个月后其哈夫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桑叶粉能够降低次品蛋率,延缓贮藏过程中鸡蛋哈夫单位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切割长度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草地牧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天然牧草不同切割长度(≥1~5 cm、≥5~10 cm、≥10~15 cm)为试验组(A_1、A_2、A_3),设置无任何处理(未切短)的天然牧草作为对照组(CK)进行青贮试验,青贮60 d后进行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评价、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感官品质评价上,切短处理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CK;A_2和A_3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切短处理组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比例(NH_3-N/TN)均显著低于CK(P0.05),而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CK(P0.05),A_2和A_3的丁酸(BA)含量显著低于A_1和CK(P0.05);A_2和A_3的V-Score得分均高于90分,并且大于A_1和CK。说明切短处理可以改善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切割长度为≥5~15 cm时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在蛋鸡饮水中添加知母黄芪粗提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1 200只伊莎褐蛋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各组蛋鸡饲喂相同的日粮,各试验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1.0、1.5、2.0 mL/kg的知母黄芪粗提物,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知母黄芪粗提物。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4 w。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伊莎褐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所有知母黄芪粗提物组的蛋鸡的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伊莎褐蛋鸡的料蛋比、鸡蛋破损率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蛋的哈夫单位显著提高(P<0.05);所有知母黄芪粗提物组鸡蛋的蛋壳强度和厚度得到显著改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鸡蛋的蛋重和蛋清重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知母黄芪粗提物组伊莎褐蛋鸡血清中丙二醛水平显著下降(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伊莎褐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强(P<0.05),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P<0...  相似文献   

10.
选用6头健康黑白花奶牛,随机分成3组,按3×3有重复拉丁方设计进行70天饲养试验。3个处理是:(A_1)豆饼精料混合料,(A_2)豆粕精料混合料,(A_3)热处理豆粕(熟豆粕)精料混合料,对比豆饼、豆粕和处理豆粕饲喂产奶牛的效果。结果表明:A_1、A_2、A_3三个处理组奶牛在产奶量、乳脂率和产每公斤奶的精粗饲料消耗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 A_1处理组比A_3处理组奶牛在产每公斤标准奶中多耗豆饼干物质25.6克(P<0.01),A_2处理组比 A_3处理组奶牛在产每公斤标准奶中多耗豆粕干物质17.5克(P<0.05)。试验表明:与豆饼和豆粕相比,经适当加热处理的豆粕可以显著提高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选用2 000只380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由无机微量元素(硫酸盐类)配制的基础日粮,试验1,2,3,4组分别饲喂由酵母菌、乳酸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单一和复合菌种发酵后的微量元素配制的日粮,研究微生物发酵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期40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3,4组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2,3,4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各发酵组均显著降低了蛋鸡破损蛋率(P0.05)和死淘率(P0.05)。发酵微量元素对鸡蛋常规蛋品质和蛋成分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试验3,4组显著提高了蛋壳厚度(P0.05);试验2,3,4组鸡蛋胆固醇显著降低(P0.05)。各发酵微量元素组和对照组蛋鸡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微量元素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其中复合菌发酵优于单一菌发酵。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芪草提取物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胆固醇代谢的影响。试验选用3 360只45周龄的大午金凤蛋鸡,随机分成2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4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的芪草提取物。试验期12周。结果表明:1)试验第8、12周,试验组蛋鸡的产蛋率、料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试验第8、12周,试验组鸡蛋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12周,试验组鸡蛋的蛋壳强度、蛋壳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第12周,试验组蛋鸡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蛋鸡的肝脏中3-羟-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R)和卵巢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LDL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第4~12周,试验组鸡蛋的蛋黄胆固醇含量逐渐降低;试验第12周,试验组鸡蛋的蛋黄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芪草提取物能提高蛋鸡的产蛋性能,改善鸡蛋品质,可通过调节血清中脂肪代谢指标和抑制HMGR、VLDLR基因表达降低鸡蛋蛋黄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紫花苜蓿-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分别用A_1,A_2,A_3表示)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分别用B_1,B_2,B_3,B_4表示)混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建植第1年至第3年混播牧草产量,研究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SP)、种群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和(RYT)和种间竞争率(CR)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和种间关系有明显影响。第1年至第3年SP分别以A_2,A_1和A_3组合最高。第1年A_2组合禾草RY,CR和RYT显著高于A_1和A_3组合,且RYT1。第2年A_1,A_2和A_3组合的RYT及禾草与苜蓿的RY,CR均无显著差异,且RYT1。第3年A_1组合禾草RY和CR显著高于A_2组合,其余组合间无显著差异;A_3组合RYT(1.0)显著高于A_1(0.92)和A_2(0.91)组合。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B_4处理三年内SP最高,其次为B_1处理, B_3处理最低。第1年不同混播比例间禾草RY和CR(B_1的CR除外)差异不显著;第2年和第3年B_2处理禾草RY(第2年B_1的RY除外)和CR显著高于B_1,B_3和B_4处理。综合考虑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禾草种群稳定性,在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或虉草2:2间行混播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n-3不饱和脂肪酸在蛋鸡和鸡肉中沉积规律,得出不同储藏方式对鸡蛋中n-3含量的影响,试验在前期ω-3小麦型日粮基础上,开展n-3不饱和脂肪酸在鸡蛋生产上的饲喂试验,以京白939为试验动物,分为10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96只鸡,共计蛋鸡1 056只,试验周期为6周。结果表明:脂肪在鸡蛋中的沉积随试验时间延长变化不显著(P0.05),n-3(ALA、DHA、EPA)在鸡蛋中的含量随饲喂周龄变化呈上升趋势,2~6周龄较1周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储存方式对总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n-3不饱和脂肪酸而言,常温储藏2~5周n-3含量显著低于冷藏保存与对照组(P0.05),储藏1周和6周条件下,不同储藏方式间n-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鸡腹脂和腹脂率持续增高,2周龄后开始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饲喂3周后腿肌中n-3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胸肌中n-3含量显著升高时间为饲喂4周,且腿肌和胸肌中n-3含量随着饲喂时间延长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色谱仪从日本鹌鹑蛋的蛋白中分离出卵清蛋白(Ⅰ)、卵铁传递蛋白(Ⅱ)、卵类粘蛋白(Ⅲ)和一种新的蛋白质—卵糖复合蛋白(Ⅳ)。将这些蛋白质的化学性质与鸡蛋蛋白中相应的各种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从鹌鹑1分离出的三种成分是 A_1、A_2、A_3,A_1是主要成分。它们含有的残留磷分别为3、2和1。把鹌鹑Ⅱ和Ⅲ在聚丙烯酰胺胶体电泳上,以单键形式轻轻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由淫羊藿、黄芪、菟丝子、牡蛎等中药配伍而成的复方中药的药效和毒性,评价其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有效性、安全性,试验对海兰褐蛋鸡进行给药研究。选取44周龄的母鸡21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复方Ⅰ(A_1、B_1、C_1),复方Ⅱ(A_2、B_2、C_2),空白对照组D,试验时间为49 d,每天的下午16:00给试验动物投喂伴有受试药物的饲粮。每天的同一时间(16:00)捡蛋1次,每周对鸡蛋称重,每周称取余料量1次,记录产蛋率、料蛋比、破壳、软壳率等生产性能指标,用蛋白高度分析仪、蛋壳测定仪测定蛋壳强度、哈氏单位等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复方Ⅱ能显著提高产蛋率、降低料蛋比、降低日采食量、提高蛋壳强度(P<0.05),故将该口服液命名为益阳增蛋口服液,该口服液能显著提高母鸡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在饮水中添加乳酸菌对初产蛋鸡蛋品质的影响,选用11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进行试验(对照组,试验Ⅰ组、Ⅱ组)。对照组饮用正常水,试验Ⅰ、Ⅱ组分别在水中添加乳酸菌A和B。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饮用乳酸菌A和B后,可显著提高蛋鸡蛋重、蛋壳重、哈夫单位和蛋黄重(P0.05),但对蛋形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2试验Ⅰ、Ⅱ组的蛋壳厚度和硬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试验Ⅰ组鸡蛋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从蛋黄颜色看,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从蛋黄比率和蛋黄蛋白比看,试验Ⅰ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由此可见,饮水添加乳酸菌可显著提高蛋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姜黄对蛋鸡生产性能、鸡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产蛋率相近的健康罗曼褐蛋鸡48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1%姜黄粉,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8 d。测定并比较2组蛋鸡的生产性能指标、鸡蛋品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率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每克蛋黄胆固醇含量和鸡蛋胆固醇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蛋鸡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姜黄具有降低鸡蛋胆固醇含量、改善蛋鸡脂代谢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肪是动物细胞的必要组成成分,在畜禽营养中脂肪是重要能量来源,其每克所含热量为碳水化合物的2.25倍。脂肪能供给畜禽必需脂肪酸,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添加脂肪饲喂畜禽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十分广泛。为此,笔者进行了用猪脂饲喂生猪的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猪为本市养猪专业户饲养的80日龄左右的长白猪24头,试验用猪脂是由健康屠体的花油(腹内脂肪)炼制所得。2将经去势、防疫、驱虫后的供试猪随机分为试验、对照2个组,每组21头,各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每组分2舍饲…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浆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及产蛋率相近的55周龄如皋黄鸡蛋鸡19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的试验饲粮。预试期2周,正试期14周。结果表明:1)试验组产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死亡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鸡蛋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蛋品质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组血浆雌二醇(E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浆卵泡刺激素(FS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其他血浆激素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60 mg/kg大豆黄酮能改善产蛋后期地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浆激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