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松花江生态系中总汞和甲基汞迁移,积累与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水和沉积物中总汞、甲基汞均通过水生生物食物链逐级迁移并积累于各层次营养级生物体内,食物链越长的水生生物,体内积累越多。人们食用被污染的江鱼和利用江鱼包头的鸡、鸭、鹅等陆生动物后,总汞和甲基汞又会迁移并积累在人体内,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
1987-1989年,对松花江水系所属肇源、哈尔滨、佳木斯江段的鲫鱼、鲤鱼、鲶鱼、黄Shang等肌肉内的砷含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江段中鱼体砷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所测的四种鱼体内砷含量在各江段的顺序相同,即:鲤鱼>鲫鱼>鲶鱼>黄Shang。不同江段同一种鱼体砷含量的顺序为:佳木斯江段>哈尔滨江段>废源江段。结果表明松花江水系处于轻度砷污染,且污染程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的发展及有关工厂含汞废水的排入,松花江水环境中存在着不同形态的汞,且具有较高的毒性。同时沉积在河床底质中的无机汞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或二甲基汞,造成次生污染源,在风力和水动力的作用下又从沉积物中向水体释放,由它所引起的水环境汞污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于水环境汞污染的问题,不少科学工作者已开展过有关调查研究,但多数都是关于部分江段水质、底泥及生物监测等内容。到目前为止,在松花江上游至下游采样进行有关上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尚缺乏专文系统报道。为此,本文着重分析汞在松花江鱼体中的残留水平。现将1990~1991年调查和分析资料结果,整理报告于后,为进一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维护渔业资源和治理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松花江水系鱼体中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们对松花江水系的各江段于1986-1989年采集鲤鱼、鲫鱼等9个鱼种120尾鱼进行痕量重金属锌、铜、铅、镉的测定,根据测定的结果与松花江的背景值比较分析,对松花江水系进行污染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鱼体汞的甲基化及其甲基汞的吸收与代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鱼体汞的甲基化及其甲基汞的吸收与代谢蔺玉华,张冰艳,卢健民,刘兰,关海红(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6)刘子靖,郭少伟,赵淑敏(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150076)关键词鱼类,汞甲基化,代谢METHYLATIONOFMERCU...  相似文献   

6.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暴露于不同浓度HgCl2溶液35d后,转入自然海水中净化30d,检测不同时间点栉孔扇贝全组织中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研究二者在栉孔扇贝组织中积累与净化情况.实验采用Kahle的双箱模型,数据处理采用两组不同动力学参数的双曲线毒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总汞和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规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浓度低于2μg/L的汞溶液对栉孔扇贝的慢性毒性较小;各实验组暴露35d后栉孔扇贝组织中的总汞含量达到最高,暴露浓度与扇贝组织内的总汞积累量呈正比例关系.总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富集高峰出现在第35天,与理论点一致,而甲基汞富集高峰出现在40d后,有延迟现象;对比总汞和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与净化动力学参数发现,总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积累因子(BCF)总体上大于甲基汞在栉孔扇贝组织内的BCF;汞与甲基汞在扇贝组织内的BCF和生物学半衰期(B1/2)与暴露液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海水环境中总汞浓度低于0.064 8μg/L时,对栉孔扇贝的食品安全性无影响(以甲基汞为限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产品的抗菌素保鲜研究工作,近年来已有较多开展。金霉素用于鱼类保鲜时,鱼体组织中金霉素吸收量一般不高,过去我们采用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的畜用金霉素和地霉素检定方法测定,常度到敏咸度不够,且操作较繁。日本富山等人曾研究了杯碟法(Pad-plate)和筒板法(Cylinder-plate)测定鱼组织中金霉素残留量,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州大学巴巴拉分校(UCSB)的科学家们对石油、天然气生产平台附近海域及其他自然海域的鱼类样本进行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结果显示,除了4种元素之外石油平台附近海域与自然海域鱼体内的元素含量并无多大区别。该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海洋科学通报》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水产养殖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了重金属对水产养殖环境及鱼类健康的影响.指出,过量摄入重金属可导致动物发生繁殖并发病,或威胁其生存能力,应不断深化关于重金属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污水养鱼池塘中酚类对鱼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  高长云 《淡水渔业》1987,(6):30-32,29
对受酚类污染鱼体酚含量、鱼体与水质酚含量关系、鱼体酚含量与鱼异味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测定及研究,提出区域鱼体酚含量的污染起始值和异味阈浓度为0.1ppm,并求得鱼体中酚为0.1ppm时的养殖水中酚浓度为0.016ppm。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16∶1(n-7)/16∶0和EPA作为硅藻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原生动物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和oddbr FAs作为细菌特征脂肪酸标志,研究分析了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附着基附着物的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以及二者对刺参食物来源组成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硅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悬浮颗粒物的主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硅藻、褐藻、鞭毛藻或原生动物及多种异养细菌均为附着基附着物的重要生物组成,且各类生物组成比例的季节变化显著(P0.05)。对比悬浮颗粒物、附着基及刺参的食物组成可以发现,附着基附着物对刺参的食物组成有重要的贡献,悬浮颗粒物也是刺参的食物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