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农业科技》2021,(1):64-65
选取5个推广面积较大的冬小麦节水品种,设置不春灌、春灌1水(拔节水)、春灌2水(拔节水+扬花水)、春灌3水(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共4个处理,探究唐山市冬小麦春季优化灌溉模式。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方面,不春灌处理亩穗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处理;不春灌及春灌1水处理穗粒数、千粒重明显低于春灌2水及春灌3水处理;春灌2水和春灌3水处理间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不大。单位面积产量方面,不春灌、春灌1水处理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低于春灌3水处理,春灌2水处理与春灌3水处理单位面积产量差异不大。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水次数增加而降低。初步认为,冬小麦节水品种建议采取春灌2水(拔节水+扬花水)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优质中强筋小麦石4366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以石4366为材料,通过设置春灌1水和春灌2水2种灌水制度处理,统计分析石4366和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丰水年石4366在2种灌水制度中,在播种密度300万~450万/hm~2的基本苗情况下产量及其三要素无显著差异,品质参数也无显著差异;春灌1水和2水中石4366产量与节水组对照石麦22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明显高于优质组对照品种师栾02-1;春灌1水石4366的沉降值和容重与优质组对照师栾02-1无显著差异,但是显著高于石麦22;春灌2水石4366的沉降值和蛋白含量与师栾02-1无显著差异,沉降值和容重显著高于石麦22。综上所述,石4366适宜推广的播种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m~2,作为优质麦其产量与普通节水小麦无差异,品质却明显高于普通节水小麦,是集节水与优质为一体的优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河北省5个试验基点研究了大田实验条件下冬小麦春季不同灌水处理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产量增加。春灌两水和春灌三水处理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一水处理的产量,但两水与三水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初步认为,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河北省大部分麦区冬小麦春季生产上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案为:拔节水、开花水。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获得相近产量的前提下,春季灌水次数减少2次,小麦生育期间节水80 ̄100m3,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黑龙港流域冬小麦适宜的春灌模式,实现节水增产目标。采用田间试验,在春灌一水条件下,以春季不灌水为对照(CK),设置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和4月25日4个灌水时间处理,研究了不同时间春灌一水对冬小麦衡4399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时间的推迟,各处理小麦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均呈明显降低趋势;除4月5日灌水处理后期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外,其他各处理的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灌水时间的推迟而显著降低。春灌一水条件下小麦产量显著CK,不同灌水时间处理的小麦产量表现为4月5日3月25日4月15日4月25日,其中,4月5日灌水处理的穗长最长,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不孕小穗数最少,千粒重较大,产量达7 840.36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春灌一水条件下,适当推迟灌拔节水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其中4月5日灌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董剑  王伟  赵万春  陈其皎  高翔  石引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4-19715,19717
[目的]筛选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小麦品种,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当晚播条件下,以陕西关中6个主栽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灌水模式,采用2因素裂区设计,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筛选出陕西关中节水高产的优良品种。[结果]灌水模式对不同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在底墒水+春2水模式下明显增加了成穗数。在底墒水条件下陕538平均产量为8.20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小偃22平均产量为7.60 t/hm^2,居第2位,但与其后4个品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春灌2水条件下,西农979平均产量为7.83 t/hm^2,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结论]陕538和小偃22具有一定的抗旱节水高产特性;西农979属于高水肥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6.
针对黑龙港流域水资源缺乏问题,研究春后采用微喷条件下不同灌水次数对小麦的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品种、相同管理条件下,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春1水、春2水对提高小麦产量有着积极作用。从不同灌溉制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看,不同灌溉量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以春季不灌水产量最低,春灌2水产量最高,各灌溉模式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4普通大田灌水模式产量略低于A2,就浇水量而言,春2水A2相较于普通的畦灌和大水漫灌A4减少了70 m3/亩的用水量,微喷在节水的同时还可以保住产量,达到了提高用水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严重旱情,31团在总结多年经验基础上,推广应用了春不复水、春灌、滴水春灌等多种节水栽培技术,以验证不同灌溉模式下棉田节水保苗效果,为今后农业生产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制度下冬小麦产量效应与耗水特征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研究了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水分消耗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从产量差异的生理基础和耗水特征等方面阐述了节水高产的原因,研究表明在底墒水充足的壤土条件下,春灌二水比春灌一水增产,但春灌一水的边际效益高于春灌二水处理,春灌二水与春灌三水的产量相近,但水分利用率提高,随春季灌水量的减少,小麦生育期间的总耗水量降低,但却增加了对土壤水,尤其是土壤深层贮水的利用,如春无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占到了总耗水量的84.9%,其中19.0%来自于130-200cm的深层贮水,而春灌二水处理的土壤耗水则分别为49.9%和1.9%。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地点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鲁东半岛地区的主要灌溉模式是1(底墒水+拔节水)和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6种灌溉模式在2个试验点的水肥高效综合模式试验结果均以节水灌溉处理的产量较高。烟台农科院试验点以灌溉模式1(底墒水+拔节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2.7万、穗粒数38.9粒、千粒重40.1g。海阳试验点以模式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籽粒产量最高,其产量三因素构成为667m2穗数41.4万、穗粒数40.5粒、千粒重40.1g。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合理用水,更有效地实现小麦增产,以小偃22为材料,采用3种灌水模式,研究不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及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水肥高效综合技术模式的产量性能和水肥效应。2a试验结果表明:冬春两灌和一次春灌模式下,小麦生育期推迟,株高、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增加,不同时期叶面积系数和产量均表现出冬春两灌模式最高,春灌模式次之,冬灌模式最低。冬春两灌肥水方案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套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及生产中浪费严重的状况,以当前主要种植模式小麦套种向日葵为对象,以节水和高产为目标,研究不同灌溉时期及灌溉量对小麦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套种向日葵模式下,随着灌水量增加,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作物全生育期总耗水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明显下降。套种小麦和向日葵及套种总产量、经济效益均以全生育期浇3水以上处理较高,且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河套灌区小麦套种向日葵节水与高产相统一的耗水量为5 000~6 000m3/hm2,全生育期灌3水是小麦套种向日葵实现高产的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即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向日葵开花期灌水3次,每次灌水定额900 m3/hm2,可实现套种小麦经济产量7 000kg/hm2、套种向日葵经济产量2 800kg/hm2以上,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1.0kg/m3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个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表现,研究豫北地区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筛选节水条件下的高产品种.结果表明:最佳节水灌溉模式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品种的产量潜力有差别,在只灌底墒水模式下,可选种周麦22,产量达7351.65kg/hm2;在底墒水+拔节水模式下,选种周麦22,其次是洛麦22...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国审小麦邯麦13号最佳灌溉次数及对应最佳灌溉模式,设计三个主处理:2水(限水栽培)、3水(节水栽培)和4水(高产栽培);三个灌水时期副处理:均设3种水分运筹模式,研究灌溉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收获指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邯麦13小麦产量受灌水次数影响较大,产量潜力也较大,适宜在中高水肥条件下种植。在保证足墒播种基础上,限水灌溉条件下最佳灌溉时期为拔节水,节水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拔节水+扬花水,高产栽培的最佳灌溉模式为拔节水+扬花水+灌浆水。  相似文献   

14.
王君瑞 《河北农业》2014,(10):46-47
曲周县承担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今年推广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3.73万亩。项目确定在侯村、依庄等老沙河故道沙化较重的区域实施。为实现小麦生育期由浇三水减为浇两水,亩节水50方的目标,并确保小麦产量下降低,确定以下水肥管理技术方案。一、秸秆还田项目区全部采取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整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实行全部玉米秸秆新鲜粉碎直接还田,提高秸秆的粉碎程度,增加土壤“绿水”储量,加快秸秆腐化分解。  相似文献   

15.
小麦新品种衡4399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而成。2009~2010年对其进行水肥高效模式研究,试验春季水肥管理模式设拔节水+开花水、拔节水、孕穗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CK)4种,通过比较不同水肥管理模式下的小麦水分利用特性、产量及相关因素,确定衡4399适宜的水肥高效模式。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极端低温气候情况下,4种水肥管理模式的衡4399水分利用效率达1.88~2.06 kg/m~3,且产量均7 500 kg/hm~2,衡4399为节水高产型品种。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可以延长小麦灌浆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达9 000 kg/hm~2左右,且极显著其他水肥模式处理。适宜衡4399高产的最佳高效水肥模式为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  相似文献   

16.
为沂南县冬小麦高产栽培灌水制度制定提供依据,比较了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底墒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冬小麦的生长性状与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溉模式的产量最高,为590.8kg/667m~2,综合考虑丰产性、经济性,认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模式是沂南县区域最佳节水高产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小麦不同密度的影响,在枣强县恩察镇西七吉村安排了不同灌水条件下小麦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小麦密度有一定的影响,在减少春季灌水次数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小麦密度。在春灌1次水条件下,小麦密度在450万株/hm2左右,春灌2次水条件下,小麦密度在330万株/hm2左右,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压采地下水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平原是我国农业主产区,长期以来,该区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大量抽取地下水维持,区域的水资源安全乃至生态安全面临重大挑战。当前为实现地下水压采,该区域提出了以节水为核心,着力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量、低耗水作物的农业措施,而小麦又是该地区的主粮作物,同时也是高耗水作物,因此,在优化农业灌溉方式和调整种植结构方面明确小麦生产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对于实现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调查和数据收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对小麦产量、耗水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不同生产方式对小麦产量以及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分析认为各地在推进压采地下水措施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节水模式或节水技术,而不是简单地调减小麦种植面积乃至退出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19.
北方冬小麦区水资源匮乏,研究减少灌水次数对不同小麦品种氮素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为节水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不断完善提供理论依据。2019-2020年在豫北小麦高产区以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漯麦26、商麦167、泉麦29、郑品麦25、新麦35),设置3个灌水处理(越冬水、越冬水+拔节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测定氮素积累量、氮素转运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使小麦营养器官中氮素积累量和氮素转运量显著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土壤供水量均显著增高、总耗水量均显著减少、水分利用效率先增高后降低,不同品种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不断降低。在不同灌水次数处理下,小麦品种商麦167的产量均为最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节水特性,才能在稳定小麦产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灌溉量。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节水灌溉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场革命。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以现代灌水技术为条件,在耐密植、耐肥水、抗倒伏的水肥型矮秆小麦品种上实施的新型小麦种植模式。种植小麦,发展节水灌溉新型小麦种植模式,可大幅提高小麦产量,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产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