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城市公园森林植物景观美景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城市整体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优美,以广州市越秀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美景度测量与调查方法——美景度评价法,选取10 个代表性植物群落进行景观美学质量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植物群落结构间的数量化回归模型,解析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榕树+木棉+彩叶灌木、棕榈类+地被等群落有较高的美景度得分值。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关键要素有植物本身形态特征、草坪覆盖度、遮阴效果等。提高乡土乔木树种多样性和植物色彩丰富性,是改善城市公园森林植物景观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调查萱草在大同古城墙周边带状绿地的应用、配植状况,记录萱草种类、种植面积、斑块形状、种植方式、应用形式,并从与萱草配植植物的种类、应用频度、观赏特征以及配植方式、群落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查萱草应用的斑块样地68个,斑块总面积19808 m2,萱草总面积16883 m2,其中‘大同’黄花面积最大,北黄花菜、大花萱草、‘金娃娃’和‘红运’萱草种植面积较小。萱草应用方式主要是花境栽植;种植方式有片植和丛植2种。与萱草一同种植的风景树、绿篱、草本地被植物共有58种,应用频率较高的前10位是油松、铺地柏、山杏、山桃、山楂、丁香、水蜡、丝棉木、八宝景天、三七景天。分析与萱草一同种植植物的观赏特点,观赏季节主要在春、夏、秋三季;观赏部位占比观花>观叶>观果>观干;春季观赏以红色系为主,夏季观赏以绿色系为主,秋季观赏以黄色系为主。萱草应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有2、3、4层,最常见的是3层“乔—灌—草”结构和4层“乔—灌—矮灌—草”结构,植物层次自然丰富。萱草斑块植物多样性显示,物种丰富度、物种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建议增加萱草和常绿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数量,并强化大同黄花文化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3.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 the public demands on landscaping have focused more on quality than on quantity, and plant furnishing has grown from singular green plants to colored-leaf plants with multiple layers. Confi guration of colored-leaf plants follows certain principles and patterns to enrich the beauty of plant landscaping, construct colorful urban green spaces, satisfy increasing application and aesthetic needs of the public, and reflect value of plant landscaping.  相似文献   

4.
Taking plant cultivation in sightseeing farm for example, this paper proposed design strategies on the basis of biodiversity, i.e. improving food chain circulation using cultivation, creating diversifi ed habitats using species connection, enhanc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ctivities and planting environment,and integrating the diversity of biological corridor. This paper took cultivation design in Luzihe Village for example, put forward specifi c design schemes based on diversity design, i.e. creating biological corridor in edge effect, establishing the benign circulation between food chain and man, creating diverse habitats under three-dimensional planting. These schemes gave instructions to ecological planting, and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 economic effect,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landscape beauty.  相似文献   

5.
耐旱多年生观赏草春季观赏性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植株长势、观赏性、花序美感、叶片颜色及越冬成活率等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20个耐旱多年生观赏草品种越冬能力和春季景观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Elytrigia repens,Festuca ovina,Stipa krylovii,Ar-rhenatherum elatius,Eragrostis curvula5种观赏草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较高,具有很好的景观效果,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美化,且各有优势;Anemathele lessoniana和Imperata cylindrical春季观赏价值较低,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分别为0.443 5与0.553 5;Arundo donax虽具一定的观赏性,但越冬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适宜密度,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商品薯率、淀粉含量影响不明显,对生育期影响不大,对产量及其农艺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在张掖市种植的最佳密度为9.09万株/hm2,平均产量达42924kg/hm2,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10cm×20cm;适宜密度范围为8.33万-9.09万株/hm2,相应的田间种植垄株距为(120~110cm)×20cm。  相似文献   

7.
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植物选择及引种植物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植物多样性保护,充实现有景观,2006年西安植物园展览温室加大植物引种栽培力度,重新布展。目前共收集热带亚热带植物120科233属609种。其中兰科25属近60种,棕榈科14属29种,热带果树10科19种,多肉植物16科44属1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22种。针对引种植物不同的形态、观赏特性、用途以及该温室特点共分了8个植物区域:多肉多浆区、棕榈植物区、四季花园区、观果植物区、附生植物区、荫生植物区、观叶观花植物区、悬垂植物区。温室今后应加大对专类植物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力度,同时为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草本植物、悬垂植物及附生类植物也应加强收集保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影响乡村滨水景观带美景度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景观优化提升策略,以问卷调查为手段,利用SBE法和SD法对衢州庙源溪滨水景观带进行美景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协调感为庙源溪滨水景观美景度的直接相关影响因子,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围合状态为间接影响因子,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后构建数学模型为YSBE(美景度评价)=0.722X1(景观协调感)、YSBE=0.476X4(景观色彩丰富度)+0.287X5(空间围合状态)。乡村滨水景观带的景观色彩丰富度越高,空间越开阔,景观协调感越强,其美景度评价值越高。因此,可通过增加色彩丰富度、提升空间开阔感和增加景观协调感的途径来提高乡村滨水景观美景度。  相似文献   

9.
旨在获得具有更高观赏价值和抗逆性强的绢毛匍匐委陵菜变异植株。本研究运用秋水仙素对正常绢毛匍匐委陵菜幼苗诱导加倍。加倍成功后,对第1、2代多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鉴定并与二倍体正常植株比较,进行对照植株、1代多倍体和2代多倍体委陵菜在植株形态、气孔大小、花径大小、叶绿素含量、SOD酶、POD酶、CAT酶的性状变异分析。最后选育出可以稳定遗传的优良性状有叶片大、花径大且花色鲜艳、叶绿素含量高、SOD酶活性高、POD酶活性高、CAT酶活性高。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观赏性高和抗逆性强的四倍体委陵菜植株,可以作为一种优良地被植物应用到园林绿化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The effects of three okra planting densities (28 000; 56 000 and 111 000 plants ha1) intercropped within or between maize rows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field trials during the 1990 and 1991 wet seasons at Nsukka. The plant height and the leaf area index (LAI) increased as the planting density increased in sole or intercropped okra while th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pla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okra planting density. The height of maize plants also increased as okra planting density increased but the LAI decreased. Intercropping reduced th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number and weight of pods per plant) of okra and maize (number of cobs, cob length and 100-grain weight). Increasing okra planting density reduced the sole and the intercropped okra and also the maize intercrop yield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pods and grains as well as the pod and grain size, respectively. Assessment of the productivity ofthe mixture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yield advantage (35%) of growing okra and maize together was obtained at 28000 okra plants ha1 while the highest monetary return was realized at the highest okra planting density of 111000 plants ha1 intercropped between maize rows. The patterns of row arrangement did not have effect on the growth,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the mixtures.  相似文献   

11.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旱作大豆播种密度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旱作区大豆种植效益,充分利用当地降水资源,在甘肃东部地区开展播种密度对不同成熟期大豆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其主要经济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播种密度对不同类型品种田间耗水量影响不显著;在播种密度9.0万株/hm2~27.0万株/hm2的范围内,晚熟品种‘汾豆78’、‘晋豆23’适宜种植密度为18.0万株/hm2,早熟品种‘中黄30’、‘晋豆19’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适宜播种密度能够明显提高旱作区大豆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种植密度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以极早熟高粱杂交种‘通早2’为试验作物,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高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及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设15万株/hm2、18万株/hm2、21万株/hm2、24万株/hm2和27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高,茎粗变细。单株干物质量、群体净同化率、群体生长率显著下降。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势及总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种植密度在15万~21万株/hm2时,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持续增加,籽粒产量呈下降趋势,且各处理之间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单株穗粒重、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各处理之间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早2’种植密度为21万株/hm2,株行距9.5 cm×60 cm时,能更好地协调群体结构,使籽粒产量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矮化剂作用机制及其在观赏植物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叙述了矮化剂的作用机制及分类,分析了矮化剂对观赏植物株高、抗逆性、开花指标及内源激素的影响,对矮化剂施用方法、作用效果与持续性进行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矮化剂在观赏植物的研究不够全面,在矮化剂应用阶段、污染残留问题及矮化机理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为了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使用矮化剂,应继续加强矮化剂的各方面研究,使之广泛应用于有矮化需求的观赏植物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调控符合市场需求的植物株形,促进该类观赏植物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叶绿素、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因素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要大于种植密度因素。N、P2O5、K2O、B的施用量分别为180、90、157.5、0.9 kg/hm2、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的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为2696.2 kg/hm2,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在越冬期和盛花期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油菜在越冬期和盛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的变化不明显。试验中所设处理中,N、P2O5、K2O、B施用量分别为180、90、157.5、0.9 kg/hm2、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的处理为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南部地区开展麦收后复播食用型向日葵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3个食葵品种(SH363、JK601和XF3939)为材料,分析5个种植密度对不同食葵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均对产量、茎粗、花盘直径、单盘粒重和千粒重的影响显著;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3.0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均达到最高;株高和籽仁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有所增高;粒宽、单盘粒重和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在低种植密度下(2.50万株/hm2)最大。综合来看,SH363由于植株较高,后期容易出现倒伏,因此不宜在漫灌地块上复播种植;JK601和XF3939均可作为南疆地区冬麦收获后复播的食葵品种,JK601和XF3939的适宜种植密度范围分别是2.75万~3.25万株/hm2和3.00万~3.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探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此文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高、中、低(分别为7.5、22.5、37.5万株/hm2)3种密度条件下冬油菜籽粒产量和茎叶性状对4种施肥水平的反应。结果表明,在供试3种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越冬期和盛花期的根颈直径、越冬期单株绿叶数、盛花期单株主茎绿叶数、越冬期最大叶长和宽、盛花期第一片无柄叶长和宽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因密度不同而异,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在中密度条件下、其余各项指标在低密度条件下增加幅度最大,而在高密度条件下所测各项指标的增加幅度均最小。因此,所有处理中,籽粒产量和越冬期根颈直径以中密度、高施肥量处理(N、P2O5、K2O、B分别为240、120、210、1.2 kg/hm2)的最高,其他各项指标均以低密度、高施肥量处理的最高。不同种植密度下油菜产量与茎叶性状对施肥水平的反应各异,其中以越冬期根颈直径受个体间竞争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随施肥量的变化趋势于籽粒产量一致,所以能更好地反应油菜生长和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烤烟新品种PVH19的种植密度产质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烤烟品种PVH19为试验材料,研究23500株/ hm2、20250株/ hm2、18000株/ hm2及16500株/ hm2 4种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质量、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烤烟生育期影响不大,在16500~23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烤烟株高、有效叶数、叶面积系数、节距增加,茎围、叶片长宽、单叶重减小;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总氮、蛋白质含量下降。当种植密度为16500株/hm2时,PVH19达到优质适产,上等烟比例及产值最高,分别为47.43%和38680.95元/ hm2,且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郑黑糯1号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在郑州对糯玉米品种“郑黑糯1号”分6个不同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密度的生育期、株高、鲜果穗性状与品质、鲜穗产量、干籽产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黑糯1号适宜种植密度为6~6.75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75~7.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扁豆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扁豆产量的影响,寻求最佳种植密度来提高扁豆产量,以‘上海交大红扁豆1号’为供试品种,采用4种种植密度处理,通过对扁豆2个采收阶段的产量测定与分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增产效果,为扁豆密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密度低于49995株/hm2时,扁豆产量随着扁豆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加。超过此密度后,产量开始降低。此试验中,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方式是行距2 m,株距0.2 m,种植密度49995株/hm2,与传统种植密度相比,增产了124.3%。密植后,扁豆在采收第1阶段(4月1日至6月30日)增产80.48%~272.96%,采收第2阶段(7月1日至10月15日)增产0~9.8%,扁豆增产效果第1阶段大于第2阶段。在扁豆的生产中,通过动态的合理密植,可以明显提高扁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