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索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增产因素和高产途径,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黔糯优88的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黔糯优88的产量与其余8个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全生育期与产量关系密切,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实粒数和千粒重次之。在黔糯优88推广应用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同时注意其与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的协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高产优质杂交糯稻新品种黔糯优88增产因素和高产途径,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对黔糯优88的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黔糯优88的产量与其余8个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而与实粒数、有效穗呈负相关。在黔糯优88推广应用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以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量,同时注意其与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的协调,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六优385的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区域试验结果,对其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六优385产量相关性最大的因子是穗实粒数,r=0.598 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建立了与产量显著相关的3个性状的回归方程:Y=-204.868 4+4.114X1-1.142X5+2.707 6X6。通径分析表明: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明确了各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生育期株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在云南省6个州市(县)两优2111的种植表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优2111的产量及其与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影响两优2111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实粒数、穗长、生育期和成穗率;其次是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和最高茎蘖数;再次是株高。[结论]两优2111在云南省各籼稻区推广种植时,应着重保证其穗部性状尤其是穗粒数和实粒数的增多,协调其他性状的发展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两系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重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在云南省6个州市(县)两优2111的种植表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优2111的产量及其与10个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影响两优2111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是穗粒数、实粒数、穗长、生育期和成穗率;其次是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穗和最高茎蘖数;再次是株高.[结论]两优2111在云南省各籼稻区推广种植时,应着重保证其穗部性状尤其是穗粒数和实粒数的增多,协调其他性状的发展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四川水稻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遗传特性,并筛选出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新材料,利用籼稻CG133R与爪哇稻2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其单株有效穗、一次枝梗数、穗长、每穗着粒数和千粒重等9个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考查和相关性分析;对其单株产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对单株产量位列前8名的优系分析其穗部性状表现,并根据单株产量高低分成2组深入进行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穗部性状上发生了极广泛的变异。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发现,水稻单株产量的主要贡献因素为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经过对其优系分析,初步确立四川稻区高产理想株系穗部性状的指标为有效穗数7~9个、一次枝梗数18~20个、穗长27.0~30.0cm、着粒数320粒、实粒数290粒、着粒密度120粒/10cm、结实率81%~92%、千粒重20.0~27.0g。进一步对RIL群体中单株产量位列前4名的株系分析发现,其有效穗数和着粒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打破了有效穗数和着粒数间的不利连锁关系,出现了优良变异。这些优系可作为新种质进行深入分析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绵2优838的千粒重变异不大,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实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旱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139份旱稻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多元相关性、通径关系及回归关系,估测了早稻10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实粒数、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和穗长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剑叶长、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实粒数与产量的关系最密切,对产量起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且以结实率〉穗粒数〉剑叶长〉有效穗数。综合评价,应主要根据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多、结实率高和剑叶较长等农艺性状。进行旱稻高产选育种。  相似文献   

9.
运用相关、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杂交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其主要经济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绵2优838的千粒重变异不大,合理的有效穗是高产的前提,实粒数是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2个优质籼糯稻品种杂交籼糯稻Ⅱ优糯721和常规籼糯稻珍珠糯的产量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相近,产量相关性状中,只有穗长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珍珠糯相较于Ⅱ优糯721的着粒密度大。相关分析表明,杂交籼糯稻Ⅱ优糯721产量与有效穗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是影响其产量的关键因素,增加有效穗数,有利于高产;常规籼糯稻珍珠糯有效穗和实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增加有效穗和实粒数是实现其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空间诱变恢复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9个不育系和5个经空间诱变选育的恢复系(明恢63为对照)为材料,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8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所有恢复系中,只有航恢七号在8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都表现出正向效应,尤其在有效穗数、结实率、实粒数、千粒质量等性状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所配组合华优航七、川香优航七、天丰优航七、II优航七和培杂航七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航恢九号在单株穗质量、实粒数、千粒质量性状上,航恢八号在产量和结实率上,航恢88在有效穗数、单株穗质量、穗长、实粒数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这3个恢复系所配组合华优航九、培杂航九、天优航八、农丰优航八、沪优航八、67优88和十优88在产量性状上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这8个性状的遗传是由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2.
滇型杂交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生产上广为应用的9个粳稻不育系和8个粳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产量及其产量结构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穗总粒数、有效穗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实粒数、结实率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千粒重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单株产量、穗总粒数、结实率受不育系影响较大,而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高配合力的亲本是选育强优势组合的重要基础,高产量的杂交组合的选育和不育系的选择至关重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实粒数、千粒重、总粒数、有效穗、单株产量,变幅在51.34%~13.10%之间。不育系以滇粳优2号A、合系41A、滇粳优5-1A、大理香谷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南34、香糯选、南29选和南34选较好。  相似文献   

13.
籼粳杂交稻浙优21杂种优势强、产量高,剖析其产量构成因素,探明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对该组合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浙优21的8个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单穗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主穗谷重和单株谷粒重的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66、0.82、0.71、0.64和0.77,上述性状共同影响了浙优21的产量性状。单株谷粒重(Y)与株高(X_1)、穗长(X_2)、穗数(X_3)、单穗总粒数(X_4)、实粒数(X_5)、结实率(X_6)、千粒重(X_7)、主穂谷重(X_8)的回归方程为Y=325.780 2+4.234 2 X_3+2.282 0 X_4+1.123 2 X_5+3.142 2 X_6+4.265 5X_7+1.253 8 X_8,决定系数R~2=0.913 5。通径分析表明,浙优21单株谷粒重主要受穗粒数、结实率、穗数和千粒重4个性状影响,贡献率依次为18.39%、17.24%、16.21%和15.15%。栽培上要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兼顾穗数和籽粒满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供氮处理对杂交稻产量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供试的20个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及产量在低供氮处理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有效穗数与实粒数、着粒数与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实粒数与着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表现为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着粒数结实率。[结论]以有效穗数、实粒数为主攻对象可提高杂交稻的理论产量,为水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I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I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 7)有效穗(P3=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0.118 5)。[结论]在I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主要经济性状对杂交稻Ⅰ特优3381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通径、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Ⅰ特优338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等3个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产量构成4个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水平,有效穗与每穗总粒数呈负相关,但不显著;4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实粒数(P5=0.8097)>有效穗(P3 =0.643 1)>千粒重(P7=0.581 3)>总粒数(P4 =0.118 5).[结论]在Ⅰ特优3381栽培过程中应主攻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协调好穗粒关系,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株两优90主要产量的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株两优90产量高,产量水平稳定,在栽培中,提高基本苗,获得相对稳定的总苗数,适当增加有效穗是获得高产的保证;在合理有效穗前提下,主攻实粒数是增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成优489’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自育水稻品种,为挖掘其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17个不同生态区域的试验资料,对‘成优489’全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成优489’的9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cv)表现为实粒数>穗粒数>有效穗>产量>结实率>穗长>株高>千粒质量>全生育期,其变化范围4.54%~15.26%;根据相关分析,‘成优489’产量与有效穗和全生育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千粒质量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0.05);根据逐步回归筛选出全生育期、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4个对产量有显著效应的自变量,进一步通径分析,4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表现为有效穗(0.672)>全生育期(0.343)>穗粒数(0.320)>千粒质量(0.273),间接通径系数表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分别表现为通过有效穗对产量的间接抑制和促进作用。因此,在‘成优489’推广应用以及高产创建时要注意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