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再生稻就是利用头季稻茎秆上的腋芽,在适宜的外部条件下,靠收割后的稻桩萌发的再生腋芽成穗,从而再收获一季稻谷的耕作方式。再生稻生育期短,具有"一种两收"(只需育、插一次秧,就可收获两季稻)、"四省"(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三高"(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率高)等特点。只要按技术规程操作,每667 m~2可增收稻谷150~200 kg,高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与头季稻相比可以省去播种、育秧、插秧和犁耙田这些工序。甬优2640是再生稻栽培面积最广的品种之一,它是系甬粳26AXF7540培育而成的籼粳交替早熟晚稻品种、大穗型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稻即为在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头季稻桩腋芽重新萌发出苗抽穗结实,再收第2季谷子的水稻,实现一种两收的目的。当第1季早中稻进入成熟期,第2至上面倒数第2节腋芽已开始萌发,第1节收割时,通过适当留桩高度,这些腋芽得到保留,利  相似文献   

4.
再生稻茎生腋芽的生育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再生稻高产途径,观察了各节位茎生腋芽的分化、生长、穗粒发育性状和茎生器官形态.结果表明:茎生腋芽在母茎抽穗前按由下而上的节位顺序开始幼穗第一苞分化,在母茎抽穗后按由上而下的节位顺序进入一、二次枝梗分化;在顶端优势控制下,茎生腋芽至母茎黄熟前3 d才开始萌发,萌发成穗率随节位下移而降低,且生长先天不足,每穗粒数仅为母茎的三分之一.争取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在头季收割保留上位优势芽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下部茎生腋芽的萌发率,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倒3叶枕比倒2芽着生节部高8~16 cm,其高程可作为简捷诊断母茎适宜留桩高度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5.
适时增施促芽肥,能提高母茎中氮素含量水平,使中稻收割时叶青籽黄、茎秆鲜、腋芽活力旺,可激发再生芽的萌发。促芽肥早施比晚施效果好,但要结合看田看苗进行,对长势差的提早施,长势过旺的应迟施、少施。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左右每公顷施用尿素225千克。收割后的壮苗肥必不可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经过肥水管理,使头季稻的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长成稻株并抽穗成熟的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的优点。宜优673水稻品种株型好,茎杆粗壮,穗大粒大,抽穗整齐,成熟度好,分蘖能力、抗逆能力、再生能力较强等优点,2012年在沿山镇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高产栽培示范片面100亩,2012年沿山镇农技站对上樵村村民张小明种植的宜优673再生稻实时收割验收,该品种在沿山镇示范种植表现为株高为133.8厘米,穗长为24.5厘米,每穗总粒数为150粒,千粒重31.8克,头季亩产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兼顾头季稻+再生稻综合产量的再生稻关键技术研究,可为再生稻生产提供技术理论和实践指导.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县以深两优5814为试验水稻品种,头季稻在历年早稻普遍播种期的基础上,另外提前10 d和推后10 d共分3期播种.各播期头季稻移栽至大田后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在头季稻生长过程中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观测头季稻的发育期.不同播期头季稻成熟时分别在八成熟、九成熟、十成熟,且每一个成熟度下又分别选取20、40、60 cm的留桩高度收割.对不同播期、不同成熟度收割的头季稻取样考种、实地测产,并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不同收割处理后的头季稻萌发成再生稻,采取相同的田间生产管理,并按照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对再生稻进行生育期观测,再生稻成熟后收割,分别取样考种及测产,并对再生稻进行产量结构和发育期分析.结果表明,播种移栽早的头季稻的发育期普遍较早,且比相邻迟播头季稻达到相同成熟度的日期早3~5 d.头季稻千粒质量(y)与全生育期(x)存在一元线性关系,y=0.1777x+7.1181(r2=0.6246),适当延长生育期增加成熟度对头季稻的产量有利.在20~60 cm的留桩高度范围内,再生稻的生育期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而推迟.不同播期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千粒质量、实收产量和秕谷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虽第1播期再生稻的结实率较高,但在有效茎数方面,第3播期显著比第1、第2播期高,导致第3播期理论产量显著比第1、第2播期大.八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在穗粒数、穗结实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方面均比九成熟、十成熟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高.头季稻收割时留桩高度40 cm对再生稻产量形成比较适宜.从全年产量而言,头季稻选择任一播期均可.头季稻八成熟度收割全年水稻产量较高,且八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明显高于九成熟度、十成熟度收割头季稻的再生稻单产.生育期长有利于千粒质量的增加,播期早、十成熟度的头季稻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头季稻八成熟、40 cm留桩高度收割对再生稻适宜.综合考虑头季稻+再生稻的产量及效益,以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早稻的种植习惯,南昌县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头季稻3月底播种,头季稻在八成熟、留40 cm稻桩收割.  相似文献   

9.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米质优等优点,是一项轻型、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头季稻一般产量550 ̄600kg/667m2,高的达6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一种两收"是2021年湖北省推广的十大吨粮模式之一,该模式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促使稻桩母茎上的侧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具有"五省""三高"等特点。"五省"就是省种、省工、省肥、省秧田、省药;"三高"就是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再生稻米不仅是米质好、品质优、食味佳的优质高档稻米,而且还是较少或基本不用农药的绿色安全食品,深受市场青睐。  相似文献   

11.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发展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提高稻田产出效益的一条重要途经。根据已报道资料,结合笔者2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1)头季稻中上部节的再生穗抽穗期比下部抽穗早、着生叶片数少、出叶速度快、生育期短、穗子小、成穗率和结实率较高。头季稻抽穗后光合物质主要供给穗部籽粒灌浆结实,分配给再生芽生长利用的光合物质极少,是齐穗后大量再生芽开始死亡的机理所在;改善头季稻抽穗期间植株行间的光照条件对再生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必须在一定光合物质供给基础上才能显现。头季稻齐穗后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较大,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对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杂交组合间再生力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水稻品种再生力可分为4级,头季稻及再生稻两季高产品种的库源特征:穗粒数160-190粒、叶粒重比0.0737-0.0827 cm2·mg-1、有效穗232.12-249.40万/hm2、结实率81.54%-85.74%、千粒重28.58-30.07 g、单穗重4.13-4.43 g。(3)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期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再生稻的作用效果在品种间的表现不尽相同,头季稻穗粒数较多的大穗型品种要提早施用促芽肥并增加施用量,才能获得较高的再生稻产量。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可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通过防治纹枯病保护头季稻基部叶片和适度烤田提高根系活力,是再生稻高产的重要保证;头季稻收获期的成熟度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头季稻完熟期再生芽开始破鞘现青时收割头季稻为宜,留桩高度以保留倒2节并高出5-7 cm处割苗即可。(4)针对目前再生稻生产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即再生稻开花期的低温危害、再生稻大面积产量不平衡和机械收获头季稻对再生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解决途经。(5)提出再生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生态与农艺措施对头季稻后期冠层性状与再生芽生长的多因素互作机制”、“头季稻收割后再生芽停滞于母茎鞘中的原因及其调控途径”、“提高再生稻氮肥利用效率的技术途径”和“适应机械插秧与机械收割的杂交水稻-再生稻配套技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季稻植株性状与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活芽率、再生稻最高苗母茎出苗率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试验材料,通过相关指标的测定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头季稻植株性状与头季稻收割前再生芽活芽率、再生稻最高苗母茎出苗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头季稻株高偏矮和收割指数偏低是头季稻成熟期再生芽活芽率较高组合的重要特征;降低株高和提高头季稻成穗率有利于再生芽出苗。[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稻强再生力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割后,使潜伏芽萌发成穗而获得产量的一种省工、省力、省本的轻型栽培技术,是农业生产新形势下提高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薪品种Ⅱ优2070于1999年在金华县作再生栽培获得成功,一般田块两季合计产量达700~850千克/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高  相似文献   

14.
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再生稻是通过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继续萌发生长成穗后再收一季的水稻,该技术特别适合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方种植,能达到"一种两收"多产稻谷的效果。本文就达州市适宜发展再生稻的片区作了简明介绍,其栽培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用良种、秧田管理、科学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留桩等,以期为达州市更好地发展再生稻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桩,通过灌溉、施肥等措施,促使中稻稻桩母茎上的腋芽萌发再生、成穗,从而再收一季稻谷的栽培方式。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省水、省肥、省药和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等"六省、三高"特点。再生稻米更是被公认为米质好、食味佳的优质稻米,是较少或基本不用农药的绿色安全食品。发展再生稻有利于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可使单季稻区变成双季稻区,也可以解决双季稻区劳力紧张、效  相似文献   

16.
湘北地区一季稻蓄再生稻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北地区一季稻蓄再生稻,两季稻谷亩产量为900 kg左右,高产田可达1 000 kg/亩,2015年其纯收入分别比双季稻、一季稻、一季稻+油菜栽培模式高出272元/亩、351元/亩、285元/亩,再生稻米质比头季稻高出1级以上。栽培技术包括:要选用黄华占、丰两优香1号等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头季稻采取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的措施,在8月15日前收割;头季稻收割前后采取有利于促发再生苗的措施,再生稻要在9月12日前安全齐穗。  相似文献   

17.
<正>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经过培育而萌发长成的一季水稻。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米质优等特点,是一项轻型、高产、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已在我县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超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在福建省尤溪县建立Ⅱ优航1号的再生稻超高产示范片6.7 hm~2,2003~2005年3a平均每公顷产量,头季12375kg、再生季7907kg。根据产量构成调查和试验结果分析,明确:①再生稻产量与每平方米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头季以每穗粒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再生季以每平方米穗数与每平方米总粒数的相关较密切;②Ⅱ优航1号实现超高产,头季必须在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形成每平方米4.5~5.0万粒的库容量;再生季必须提高腋芽萌发率,培育比母茎多70%~100%的穗数,以多穗补小穗的不足,形成每平方米3.5万粒的库容量;③主要超高产栽培技术为优化配置生育期,发掘气候资源的潜在生产力;畦栽沟灌,保持土壤湿润透气性状,培育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根系;依据目标产量,定量分期施肥;通过头季十黄收割、高留稻桩、重施芽肥等措施,提高再生腋芽萌发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江西省每年都要调减早稻面积一二十万公顷.据了解,许多地方农民准备把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把调减下来的早稻面积种一季中稻或一晚.其实,这样简单的“双改单“非常不合适,既浪费了光、热、水和土地资源,又减少了经济收入.通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江西省一些县(市)成功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选择了“中稻-再生稻-黑麦草(或油菜)“栽培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收获中稻以后蓄留再生稻,每667平方米(1亩)只要花三四个劳动日,四五十元的投入,就可以增加200多元的收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割再生稻后再种黑麦草,又可以为畜禽提供青饲料,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每667平方米黑麦草可以喂养100只鹅,获得3200元左右的收入);若冬季改种油菜,也可以增收一季油菜籽,增加一笔收入,而且还可以改良土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再生稻是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萌发出来的再生蘖,经过适当的水肥管理培育而成的水稻.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率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等优点,而且米质优,食味佳,销路好.近年江西省再生稻生产稳定发展,蓄留县市由10多个发展到40多个,蓄留面积由4000多公顷发展到56000多公顷,成功率80%以上,单产稳定在200公斤左右,每年可增产优质稻谷1.2亿公斤,增收1.4亿元.   发展再生稻,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社会粮食总产.在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发展再生稻可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品品质,可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意义十分重大.   蓄留再生稻的技术主要有八条:一是选用再生力强、熟期适当、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品种(组合)作头季稻.二是头季稻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抛)栽,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抛)栽.三是头季稻适当提早晒好两次田,控制无效分蘖.四是综合防治头季稻的病虫害,尤其是要防治好头季稻收割前的稻飞虱和纹枯病.五是8月20日前收割头稻,收割前保持泥土湿润,收割后立即灌水,如遇天旱,割稻后对稻桩立即喷一次清水.五是头季稻收割时适当留高桩40厘米左右(或植株高度的1/3).六是重施催芽肥,一般在头季稻齐穗后15~17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15公斤.七是酌施壮苗肥,一般在头季稻收割后3天,667平方米施尿素3~5公斤.八是在再生稻始穗期喷施叶面肥,一般每667平方米喷施“九二○“1克、磷酸二氢钾150克.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再生稻产量性状特征及其与收获前的发苗力、根系活力间的关系。[方法]以18个近年通过审定的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再生稻高产栽培条件下,分析再生稻产量构成特征,研究其与发苗力和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高有效穗数(X1)和高结实率(X4)是高产再生稻组合的重要特征;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是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头季稻收割后第5日再生芽出鞘数和再生稻发苗力与再生稻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和0.76**,但发苗力决定有效穗数;头季稻成熟期单茎伤流量与再生稻着粒数、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和0.48*,与平均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结论]提高再生稻发苗力和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根系活力将是试验所在生态区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