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村土地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借助土地流转与整治平台被不断盘活,而土地流转与整治过程诱发的农村土地价值转移和转化,促使农村土地价值体系构建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决策和耕地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耕地价值和宅基地价值两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价值构成体系与估算方法。研究表明:(1)耕地价值体系框架已成型,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等物质价值和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等精神价值。但由于对土地价值认知的不足,通常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而忽略发展权价值与精神价值;(2)宅基地价值体系尚不清晰,从产权价值和资源价值来看,其亦可分为承载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3)从估算方法来看,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耕地价值估算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宅基地价值估算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定性探讨。为此,农村土地价值体系重构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和土地利用形式上的特殊性,进一步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内涵,而农村土地价值测算中应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并借鉴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研究成果,创新宅基地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有机肥对土壤特性及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施用有机肥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对绿色农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越来越广泛施用。本文介绍了目前有机肥基本概况,重点综述了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养分利用以及对病虫害发生影响等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当前有机肥施用对耕地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风险、施肥效率低、以及有机肥品种研发不足、相关质量标准滞后等问题,并对当前有机肥推广应用的形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生态智慧,推动“生态智慧—生态实践—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历史典籍资料和传统农业实践的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总结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及其规划思维。研究表明:因天时、就地利、重人和体现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整体生态观念、时间循环思维和要素统筹思想是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思维外在表现。在今日城乡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要树立整体思维,通过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空间分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控制线划定为未来的空间布局打下基础;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战略性留白实现城乡发展的增值。在土地和人口要素统筹中,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是小尺度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实践活动,但对于理解和推进今日的规划实践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詹孟于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41-14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而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还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特殊的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生产组织形式,参与和衔接了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内涵和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质量、土地使用规模、金融制度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意识及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大特征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在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0):154-164
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正在实施的五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旋律和鲜明导向。长江经济带农业在中国农业及整个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是全国上下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当前,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频发和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等。为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1)充分利用耕地,全年绿色覆盖;(2)减少化肥施用,扩大生物养地;(3)加强绿色防控,实施生态减灾;(4)发展循环农业,“废物”再生利用;(5)实行“九良”配套,实现综合发展,即将良田、良制、良种、良法、良物、良境、良品、良策、良才相互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妍  毕如田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4):113-117
为了更加直观性和科学性地解决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土地利用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笔者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在对农用地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农用地所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研究区近10年来,耕地、园地和牧草地虽然减少,但通过实施退耕还林,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等措施,林地面积增加,在农业生产总值增加7.9×109元的同时,农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也增加了0.11×108元,说明研究区通过结构调整,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并未影响生态环境。在土地需求量日益增加的今天,研究区农用地自身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农用地的资源、环境状态满足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反映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的演变,最大限度地降低土地利用风险水平,笔者运用RS与GIS技术,引入生态风险强度指数与转移矩阵的方法,并用转移矩阵来反映土地生态风险的转换。结果表明:1990—2010年庆阳市西峰区林地的生态风险转向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中,林地生态风险主要转向了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也分别主要转向了耕地;而耕地的生态风险主要转向未利用地;水域的生态风险主要转向草地。通过引入转移矩阵更加直观地反映出生态风险的流向,表现出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生态风险的转换,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发改委等12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评价中,需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存在的特殊问题开展专项评价。本文根据近年来湖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资源凸显的主要问题,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和pH值6项土壤肥力指标来测度耕地承载力的高低及耕地承载力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①2006-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主产区耕地pH值总体上保持趋良态势;有机质、全氮总体丰富且呈相对稳定态势,有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虽呈趋良态势,但总体仍然缺乏;②湖南省耕地承载力水平呈恶化态势的县市区均位于农业较为发达的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相对稳定态势的县市区在“一圈一区两带”均有分布,呈趋良态势的县市区主要位于湘中南丘岗农业带及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脉山地农业带。耕地质量承载力评价作为农业资源承载力的重要部分,对于保证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确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应用辽宁省凌源市农用地分等中自然质量等这一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市的土壤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本文选取的土壤质量因素包括坡度、质地及有机质,用这3个土壤质量因素来反映凌源市农用地的自然质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农用地自然质量较差,应加强对农用地的管理,同时,重视使用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 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1.
生态脆弱区耕地集约利用变化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52-256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态脆弱区农地集约利用变化对区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综合研究方法定量表征农业投入、产出、产投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处于典型农牧交错区的宁夏盐池县为案例区,利用能值分析的计算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实施生态退耕后的2001-2008年耕地劳动力和农资投入、产出、产投比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农资投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单位面积产出大幅度波动,而产投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投比的波动方向受劳动力投入、农资投入和降水量的制约明显。研究结果显示,生态退耕后,单纯注重增加农资投入、扩大种植面积,而忽视高素质劳动力的投入以及因地制宜利用气候条件,可能是耕地产投比波动下降的原因;同时,研究区农资投入强度的增加,使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风险态势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政府部门的土地、水资源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决策及管理提供依据,基于情景分析思想,假定不同的经济发展政策,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风险变化趋势。采用AHP方法建立了生态风险预测指标和模型,进行了西北地区风险预测。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国民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自然灾害潜在生态风险依然存在,生态环境及响应生态风险有减小趋势。因此,只有采取区域均衡发展,西部生态环境恶化态势才能遏制,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可望良性循环,生态风险才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常规稻作生产以大量化肥、农药投入为主要手段,虽然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农产品食用品质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减轻常规稻作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稻米食用安全,特别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性高、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我国适时提出和实施减肥减药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深受全社会的肯定。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笔者概述了稻田种养的生态原理和生态功能,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种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青浦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LUE-S 模型,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方案,对青浦区进行了2040 年土地利用格局模拟预测,最后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出发,对其生态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如下:(1)对CLUE-S模型适用性进行验证,经过计算,Kappa 精度达到95%以上,表明CLUE-S模型在青浦区具有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模拟能力;(2)青浦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差异显著,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居住地、城市绿地和林地的面积增加,农业用地和水域的面积有所减少;(3)生态保护红线约束下,青浦东部地区生态阻力减小,西部地区保持稳定,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更趋于合理。结论可为青浦区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及政策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非洲大陆生态地理格局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与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开展非洲大陆生态地理格局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研究根据非洲大陆温度带、干燥度、地形、植被等格局分布数据,利用GIS技术对研究区进行了生态地理格局的划分,并利用景观指数模型分析了各生态地理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对非洲大陆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风险问题进行了宏观探讨。结果表明:(1)非洲大陆可划分为:西北山地区、北部荒漠区、中北过渡区、中部盆地区、东部裂谷高原区、南部高原区6个生态地理区,进一步可划分出32个亚区;(2)干旱化空间走向(干旱核心区)为北部荒漠区中部、东部裂谷高原区东部和南部高原区西南部;(3)在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增强的前提下,围绕中部盆地湿润地区的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发生沙漠化的风险极大,而地形起伏较大而且降水丰沛的地区发生土壤水蚀的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绿色发展关系着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又是美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通过调研分析国内外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设情况,直面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旨在为“十四五”时期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布局提供信息支撑。本研究综合使用文献调研、计量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及中国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和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卓有成效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其在分子育种等领域拥有领先的尖端技术。中国的农业绿色发展经过30余年的政策演进和路径实践,也已形成了典型的、可推广、可借鉴的农业绿色发展模式体系,但目前中国农业仍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面源污染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绿色农产品区域供给差异明显、保障体系有待健全等严峻形势。结合国际发展经验和中国国情,提出优化农业主体功能、推动资源保护高效利用、净化产地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养护修复、驱动绿色供给、健全绿色农产品市场评价标准和补贴制度体系等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点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浦东新区作为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国内率先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全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对上海市浦东新区25个镇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同时阅读相关文件和文献,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点、存在问题。结果显示,上海市浦东新区经营主体发展具有数量增长快、品牌化速度快以及发展模式多样化等特点,但在农业经营主体科技人才、农业生态补贴、农业信贷保险以及农业设施用地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因此,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建立人才队伍;加大对农业生态补贴,科学合理施肥;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实现农业信贷多元化;破除农业用地限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9):137-142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循环经济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面源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极为迫切。以BPEIR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根据四川农业发展特点,结合德尔菲法(Delphi)与主层次分析法(AHP)对筛选的17个因子进行综合发展指数和障碍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数处于总体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当前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资源减量投入,单指标障碍度大小依次为化肥施用强度、农膜使用水平、农药使用水平、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复种指数6个因子。结合研究结果提出4点建议:把握良好势头,对接国家政策制定本土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围绕制约生态循环农业的障碍因素,补齐资源减量投入等短板;加大农业生态资源保护力度,稳定农业用地面积,提升耕地地力;加强农民培训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9.
Land‐use and ‐cover change is a topic of increasing concern as interest in forest and agricultural land preservation grows. Urban and residential land use is quickly replacing extractive land use in southern Indian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quality and urban growth pressures is also causing secondary forest growth and forest clearing to occur jointly in a complex spatial pattern. It is argued that similar processes fuel the abandon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leading to private forest regrowth, changes in topography and land quality, and declining real farm product prices. However, the impact of urb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n forests depends more strongly on changes in both the residential housing and labor markets. Using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of aggregate employment patter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labor market changes, the extent of private forest cover was examined from 1967 to 1998. Then an econometric model of land‐use shares in forty southern Indiana counties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net benefits to agriculture, forestland, and urban uses. To test the need to control explicitly for changes in residential demand and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 series of nested models was estimated. Some evidence was found that changing agricultural profitability is leading to private forest regrowth. It was also uncovered that the ratio of urban to forest land uses is better explained by incorporating measures of residential land value an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than simply considering population density alone.  相似文献   

20.
以淮南市为例分析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沉陷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沉陷区受损废弃的水土资源,将生态重构与环境治理修复及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在调查分析淮南市土地沉陷与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生态重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索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生态农业及生态景观的构建模式,力求实现生态环境修复与农业发展和生态景观的优化耦合,促进生态功能提升,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的生态修复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