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犬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指(趾)甲的浅部感染,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皮肤传染病,也是宠物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犬皮肤癣菌病主要通过伍德氏灯检查、毛干镜检法、皮肤刮片法、细胞学诊断法、真菌培养鉴别等方法确诊。文章主要对收集的15例犬癣菌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发现犬常发部位在头颈部,常发病的犬品种为贵宾犬;根据结果提出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中相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犬皮肤癣菌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病是犬病临床最常见的真菌性皮肤传染病,本病在犬与人之间呈接触性传染,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对毛发、爪及皮肤等角质组织引起的感染,皮肤癣菌侵入这些组织并在其中寄生,引起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  相似文献   

3.
<正>牛羊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亦称铜钱癣、脱毛癣或秃毛癣病)是由皮肤癣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牛羊浅在性皮肤真菌病,属于临床常发疾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的皮肤炎症和病变,对生长发育和育肥增重效果影响较大。引起牛羊皮肤癣菌病的病原有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gypseum)、疣状毛癣菌(T.verrucosum)、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玫瑰色毛癣菌(T.megninii)、红色  相似文献   

4.
犬、猫的皮肤真菌病是由皮肤丝状菌(或称为皮肤癣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真菌性皮肤传染病。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宠物犬猫皮肤癣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皮肤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渗出及结痂等症状。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宠物犬猫皮肤癣菌病情况,我们在闵行区选取15家宠物医院,对临床疑似病例进行系统分析和病原学检查确诊、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该病的流行情况调查为后续防控犬猫皮肤癣菌病提供依据,进而有效保障闵行区市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狐狸皮癣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狐狸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近年来我国北部地区大量人工饲养,品种为北极狐和银黑狐。由于狐狸毛长密,温湿度适宜以及狐狸的生活习性,饲养管理等因素,时常发生狐狸皮癣菌病,严重损害毛皮生产。1997年10月辽宁省辽阳县郊区养狐场发生了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gypseum)引起的皮肤癣菌病,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该场共有124只北极狐和43只银黑狐发生了皮肤癣菌病,患狐鼻部、眼眶、耳根、背部、尾部初期皮肤出现红斑,尔后局部附有界限清楚的白色厚痂,继而呈灰白色与毛紧密相连的痂皮,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的分离鉴定,了解皮肤癣菌在该地区犬体表的携带分布状况,为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防治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分别从116只犬体表的4个部位刷集毛样,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皮肤癣菌试验培养基上接种培养,行铜圈法小培养,并在尿素沙氏培养基、米饭培养基及马铃薯培养基上接种。根据菌落形态、小培养镜下结构及培养基色素变化鉴定种属。结果表明,116只受试犬真菌镜检阳性率为31.89%,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0.17%。共分离皮肤癣菌86株,其中犬小孢子菌占45.35%,石膏样小孢子菌占32.56%,须癣毛癣菌22.09%。腹部分离的皮肤癣菌数最高占35.34%(P0.05),幼年犬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高于成年犬只(P0.05),不同性别间皮肤癣菌携带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济南市犬体表皮肤癣菌携带率相对较高,为避免造成人畜共患皮肤真菌病的发生,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8.
2015—2016年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1个奶牛场、503个奶牛养殖户所饲养的奶牛进行了布鲁菌病血清学调查,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率为1.10%,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为0.82%。对2013—2016年4年内在该地区收集的奶牛流产胎儿、胎衣、阴道分泌物等243份病料进行布鲁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出2株羊种2型布鲁菌和2株牛种3型布鲁菌。血清学调查及布鲁菌分离鉴定结果佐证了在该地区存在布鲁菌病,建议奶牛养殖场(户)和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布鲁菌病的检疫及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犬猫皮肤癣菌病是小动物临床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该病不仅影响犬猫的外观,且可导致犬猫的瘙痒,严重时可引起疼痛,并显著增加畜主感染皮肤癣菌的几率,严重危害着动物及人类的健康。由于犬猫皮肤癣菌病本身的鉴别难度大、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及相关地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年来该病普遍流行并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临床上可根据病史调查、临床检查、病原分离鉴定、皮肤病理组织活检等对该病进行诊断,并通过局部用药结合全身治疗,科学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综合防制犬猫皮肤癣菌病。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皮肤真菌病,是指奶牛皮肤癣菌感染动物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并引起相互传染~([1])。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正常牛的体表或体内,形成共生平衡,不引起发病。在兽医临床上,根据真菌侵害部位的深、浅,通常将真菌病分为皮肤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而皮肤浅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比深部感染更常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感染,用药疗程往往较长。某些真  相似文献   

11.
选择自然发生的酮病奶牛、脂肪肝奶牛和正常围产期荷斯坦奶牛(对照)各5头,通过手术方法采取其肝脏样品,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这3组奶牛肝胜样品胰岛素受体(InsR)mRNA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酮痛奶牛InsR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奶牛,而高于脂肪肝奶牛;脂肪肝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奶牛和酮病奶牛(P〈0.05)。可见,酮病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提示此有利于酮病奶牛糖异生和脂肪动员,从而缓解能量负平衡;脂肪肝奶牛InsR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提示奶牛胰岛素应答显著减弱,此时奶牛可能发生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2.
荷斯坦牛钱癣病的诊断与治疗○浙江杭州奶牛繁育中心(310022)朱志达奶牛钱癣病是一种疣状毛癣菌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国外在北美较为常见,而在我国报道较少,大规模爆发此病甚为罕见。1994年12月31日,我们从加拿大引进荷斯坦青年母牛210头,在隔离检...  相似文献   

13.
特异性布氏菌猪脾转移因子对布病奶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异性布氏菌猪脾转移因子对布病奶牛的疗效观察张秀英,武青生,刘志玲(内蒙古包头市畜牧兽医工作站,014010)李充壁,秦月鲜(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它以流产为主要特征,包头市在1954年就有本病发生,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布英  吴惠  张国 《中国乳业》2022,(7):40-43
为了掌握新疆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的流行现状,研究该病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采集昌吉州1 898 份围产期奶牛血液进行血酮检测,统计分析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率,比较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酮病奶牛在产奶量、乳品质、免疫力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昌吉州围产期奶牛酮病、亚临床酮病发生率分别为10.06%和33.09%;酮病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相比,平均日产奶量分别降低14.39%(P<0.05)、5.26%(P<0.05),乳脂率分别降低11.99%(P<0.05)、6.0%(P<0.05),乳糖率分别降低6.14%(P<0.05)、2.18%(P>0.05),乳蛋白率分别降低11.88%(P<0.05)、5.80%(P<0.05),体细胞数分别提高26.72%(P<0.05)、16.29%(P<0.05),IgA含量分别降低23.81%(P<0.05)、9.52%(P>0.05),IgG含量分别降低15.71%(P<0.05)、7.33%(P<0.05),IgM含量分别降低14.58%(P<0.05)、6.25%(P<0.05)。结论昌吉州围产期奶牛均存在酮病和亚临床酮病的发生,并能够使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和免疫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浅谈奶牛蹄病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是奶牛重要的支往器官,肢蹄健康是奶牛高产、健壮的保证。奶牛蹄病是制约奶牛发挥优良性能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蹄病而被迫淘汰,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每个牧场管理者十分棘手的问题。1发病情况笔者于1993、1994、1995、1996、1997连续5年对济南地区国有奶牛场进行调查统计,该病发病率分别为43.45%(478/1100)、57.77%(632/IO95)、27.43%(378/1378)、26.15%(369/1411)、14.81%(224/1512)。以上所指的蹄病主要包括腐蹄病,趾(指)间炎、蹄叶炎及外伤。5年中因蹄病而被淘汰的奶牛分别占病死、淘汰的70.26%(36…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阐明亚临床酮病对产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围产后期,胎次接近(1~3胎)的荷斯坦牛,根据血液β-羟丁酸(BHBA)浓度分为健康组(BHBA<1.2mmol/L)和亚临床酮病组(1.2≤BHBA<3.0 mmol/L),每组各6头。对两组奶牛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组奶牛血液中葡萄糖(Glu)含量、甘油三酯(TG)含量以及血钾(K)浓度极显著低于健康组(P<0.01);游离脂肪酸(NEFA)浓度、总胆固醇(TC)含量极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在奶牛肝功能指标中:亚临床酮病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极显著高于健康组;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健康组;在奶牛抗氧化指标中:亚临床酮病奶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低于健康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  相似文献   

17.
在奶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炎症主要有三种,即奶牛乳腺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和奶牛蹄病(蹄叶炎)。应搞好防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8510农场当壁镇良种奶牛场使用北京世纪星伊埃姆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的“世纪生态菌(EM)”进行饲喂试验,研究奶牛在添加“世纪生态菌(EM)”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饲料利用率等指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泽然 《中国乳业》2022,(12):63-67
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而感染外源性疾病是后天性繁殖障碍中最常见的因素。除了常见的产科疾病以外,引起奶牛繁殖障碍的疾病还包括牛布鲁菌病、牛沙门氏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胎毛滴虫病、牛新孢子虫病、牛病毒性腹泻(牛黏膜病)等。在奶牛生产中,要根据实际发病情况,查明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科学处置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为有效预防和消灭奶牛结核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奶牛两病”),让消费者喝上放心奶,我县兽医站从2000年开始每年对全县辖区内所有的奶牛进行“奶牛两病”检疫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