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初级SPF猪与二级SPF猪的生产性能观察侯书江(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95)前言人工哺育初级SPF仔猪是建立SPF猪群最为基本和关键性的饲养环节。由于人工哺育SPF仔猪要求仔猪完全脱离母猪并在无菌环境下人工寄养,仔猪不吃母乳,哺乳期完全饲...  相似文献   

2.
侯书江  王朝军 《养猪》1996,(4):20-20
人工喂养与自然哺育初级SPF仔猪对比试验(二报)侯书江,王朝军,李明(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95)前言初建SPF猪核心猪群时,初级SPF仔猪都必须是通过无菌剖腹产获取并由人工寄养培育而成的。当SPF核心猪群进入自然繁殖阶段生产二级SPF猪...  相似文献   

3.
SPF猪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F猪及其展望王秀利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一、SPF猪的含义及其生产的意义SPF猪(SpecificPathogenFreePigs)为无特定病原猪的简称,在丹麦一般是指无猪喘气病、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猪痢疾、伪狂犬病、疥癣和虱...  相似文献   

4.
人工哺育初级SPF仔猪试验研究报告(初报)侯书江,李明,虞桂萍(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85)1前言建立SPF猪生产系统是控制群体猪病,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最为切实有效的手段。国外起步较早,业已进入实用化商品生产阶段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在我...  相似文献   

5.
初级SPF仔猪适应期培育李明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95)经无菌剖腹手术产出的初级SPF仔猪,在悉生环境下(乳酸杆菌)的隔离器内饲养三周之后,还不能直接转入常规猪舍饲养,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适应期。适应期培育技术是SPF猪生产试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猪脾细胞干扰素的研制和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手细胞干扰素(PSIFN)即猪用增仔促孕素,是用猪脾脏细胞生产的α-干扰素。本文简要介绍PSIFN的研制方法,其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PSIFN能促进母猪在妊娠识别期处于良好状态,能提高母猪中以胚胎附植的承载能力,改善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母蝗窝平均产仔数。这种以PSIFN配合PMSG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方法在国内尚属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日龄断奶仔猪人工饲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日龄断奶仔猪人工饲喂试验李明张宗义何成柱王朝军(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95)前言进行1日龄断奶仔猪人工饲喂试验,目的有两个,一是为培育初级SPF仔猪寻找新的途径;二是为了研究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为非SPF猪场仔猪早期断奶净化猪病提供参考依...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太湖猪高繁殖力内分泌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太湖猪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高含量以及FSH分泌对抑制素的抑制效应较不敏感,尤其是FSH的高含量,很可能是太湖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猪的氟烷吸入麻醉50例——SPF猪母猪剖腹产手术王朝军宋晓云于桂萍(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100095)万宝王番郭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系国家最早建立的SPF猪饲养、育种管理单位。自组建以来(1991~1995)...  相似文献   

10.
猪应激综合征及其检测方法(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帅素容 《养猪》1998,(3):32-33
猪应激综合征(PSS)给当今世界养猪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其发生机制和检测方法。业已证明,猪应激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检测方法有氟烷测定法、血液遗传标记法和DNA诊断法  相似文献   

11.
共采用30 头20 公斤重的杜×长×大生长猪,均分入3 个处理组,分别饲以玉米- 豆粕(CS) 、玉米- 大麦- 豆粕(CBS) 和玉米- 大麦- 豆粕+ 0-1 % β- 葡聚糖酶( 酶活性为2-8 万U/ 克)(CBSE) 饲粮,饲喂至50 公斤,分别测定了猪的生产性能及总能(GE) 粗蛋白(CP) 、粗纤维(CF) 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在生长猪的CBS饲粮中添加β- 葡聚糖酶后,对猪的日增重、料重比有改善的趋,从而接近CS 饲粮的效果,但差异不显著(P> 0-05) ;但可显著提高猪对饲粮GE、CF 的表观消化率(P≤0-05) ,对CP 的表观消化率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 0-05) 。  相似文献   

12.
氟烷基因在北京猪群的分布高克勤,曾昭光,齐振群,黄褚孝,孙淑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00081)猪应激综合症(PSS猪)是瘦肉型猪选育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它可直接造成猪的肉质变劣(导致出现PSE肉)和猪只突然倒毙死亡,因此引起了国内外...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太湖猪高繁殖力内分泌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太湖猪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高含量以及FSH分泌对抑制素的抑制效应较不敏感,尤其是FSH的高含量,很可能是太湖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ⅡF)进行筛选,获得3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口蹄疫病毒(FM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的2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猪水泡病毒(SVD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IIF重复测试阳性和阴性杂交瘤细胞上清,结果完全相符。IIF特异性试验表明,3株抗FMDV单抗只与FMDV反应,而不与相关的SVDV和PD15细胞反应,反之2株抗SVDV单抗只与SVDV反应,而不与FMDV和PD15细胞反应。实验证明,I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实验感染SPF猪不同时期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感染Annexin V-FITC^+/PI^-细胞群(早期凋亡细胞群)。结果显示,PRRSV感染猪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Annexin V-FITC^+/PI^-细胞群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猪,感染后24h表达率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6.
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及其cAMP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8月龄混系和丹系长白肥育猪16头,空腹采血测定cAMP、胰岛素、激素敏感脂酶(HSL)、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酯;屠宰后测定胴体指标,并采背部脂肪和肝脏组织,分析了cAMP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以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与混系相比,丹系瘦肉率、眼肌面积和后腿比分别高9.44%(P<0.01)、9.67%和4.00%,背膘厚、脂肪率和板油比分别低7.97%、18.10%(P<0.05)和14.25%。血浆cAMP、HSL和FFA分别比混系高32.85%(P<0.05)、7.41%和123.41%;甘油三酯和胰岛素则分别低12.23%和18.06%.丹系脂肪组织中总脂,14碳和16碳脂肪酸分别高10.85%、39.66%(P<0.01)和7.31%,而18碳脂肪酸则低4.31%;丹系肝和脂肪组织中cAMP和AC显著高于混系。结果证明,猪脂肪沉积的品系差异与肝、脂肪组织及血中cAMP的水平有关,脂肪沉积的cAMP调控具有明显的品系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杜洛克猪新品系应激敏感性检测初报蒋思文,吴梅芳,邓昌彦,汪绍南(华中农业大学牧医系武汉430070)王振骅,童光照(黄陂外贸良种场)猪的应说敏感性,是指猪在受到非特异性(如氟烷)刺激时,能引起肌肉强直,高热,有时甚至死之的一*种猪应激综合症(PSS)...  相似文献   

18.
撒坝猪血清蛋白基因型交配组合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 对撒坝猪前白蛋白(PA) 、转铁蛋白(TF) 、酯酶(ES) 、淀粉酶(AM) 和碱性磷酸酶(AKP)5 个血清蛋白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对不同蛋白基因型交配组合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5 个血清蛋白位点均处于Hardy -Weinberg 平衡状态;除AKP 位点外,PA、TF、ES 和AM 不同基因型交配组合在部分繁殖性状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血清蛋白基因型交配组合与繁殖性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系(LSAB)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应用LSAB染色技术检测12头人工感染PRRSV美洲株(ATCC VR-2332)或国内分离株(B96-4,B96-5)的SPF仔猪组织细胞内的PRRS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  相似文献   

20.
无特定病原 (SpecificPathogenFree ,简称SPF)是指一个畜群中不患有某些指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病 ,家畜和家禽呈明显的健康状态。自 2 0世纪 5 0年代美国兽医提出应用SPF猪以建立无特定病原猪群后 ,发现可广泛应用于养猪生产和猪病研究工作。目前 ,一般认为 ,在猪群中不存在有气喘病、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痢疾、猪丹毒和猪弓形体病等传染性疾病 ,即认为成功地建成了无特定病原的猪群。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实验猪场抓住 1995年猪场搬迁机遇 ,通过无菌剖腹取胎和人工哺乳等方法成功地育成SPF猪群。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