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大江林区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南部,内有金洞、大江两个林场,区内属温带气候,植被丰富,土壤略呈酸性,腐殖质多,较适合大型真菌的生长.笔者从1995年1月开始进行调查,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种,或药用,或食用,或为菌根菌,现报告如下:竹黄 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古尼虫草 Cordyceps gunni(Berk.)Berk.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 Pers.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L.)Pers. 黑耳 Exidia glandulosa Fries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网脉木耳 Auricularia reticulata L.J.Li.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水木耳 Auricularia delicata(Fr.)Henn. 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  相似文献   

2.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俗称木耳、云耳、黑耳子。担子菌纲、银耳目、术耳属。黑木耳营养丰富,含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它的胶体有巨大吸附能力,能起清胃和消化纤维素作用,它还有补血、强精、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降颗粒剂系以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为主要原料,配伍山楂、甘草等提取加工制成的颗粒剂型药品,具有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作用。经药理试验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三降颗粒剂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总的效率分别为87.2%、83.0%和72.2%;亦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尿糖,总有效率为81.3%。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特产之一,在食用菌产品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袋栽黑木耳的子实体肉厚、色黑、口感好,商品价值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山区、林区等地的地方经济支柱产业[2]。袋栽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后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黑木耳出耳质量和产量,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菇后熟研究有相  相似文献   

5.
白木耳(Tremella fuciformis)和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属担子菌纲,银耳目,银耳科和木耳科。它们都是胶质菌,子实体成耳状,担子有隔。有关子实体的细微形态,一般都用光镜进行观察,由于光镜放大倍数和分辨率的限制,无法观察到其表面的更多特征结构。为此,我们利用电镜高分辨率的特性,研究了白木耳和黑木耳子实体表面形态,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
刘洋 《食用菌》2019,(3):49-51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黑木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我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刺五加木耳更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其具有滋肠润肺、养血益胃,能降低血糖、血脂、胆固醇等功效,刺五加黑木耳中的多糖物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某些癌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1]。  相似文献   

7.
角质木耳的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主要栽培的木耳种类只有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两种,年产约6800吨(台湾省产量未统计在内)。为开发木耳资源,我们对收集到的木耳属中七个种,经分离和栽培试验,找出了一种质地如同黑木耳,而抗逆性相当毛木耳,容易栽培,产量较高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品种黑15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液体培养基、pH和温度对黑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黑木耳液体菌种培养基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配方1,最适宜pH为7.0,最佳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浙江省食用菌的主栽品种,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人工代料栽培,本文综述浙江省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品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方、栽培季节、刺孔催芽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黑木耳栽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浙江省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共同探索创新技术,推动南方黑木耳袋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86年秋~1988年对硼、锌、钼等六种微量元素肥料对段木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1989~1991年又根据试验结果选择较优微量元素在我市山区大面积示范推广,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俗称木耳,其营养物质丰富,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其胶体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对促进胃中的纤维物质消化有一定作用,因此已被列为纺织工人的保健食品,在菜谱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为了发展黑木耳生产,我们对黑木耳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因木屑资源逐年不足,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料栽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采用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经专利设备加工处理后,改变了其原有蓬松、容重小、难定型的特性,使之达到类似木屑的质量,再通过配方选择、菌种选育等,使秸秆真正替代木屑栽培黑木耳,成功突破了多年来秸秆栽培黑木耳添加量徘徊在30%的瓶颈。  相似文献   

13.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云耳、黑耳子。其营养丰富、口感好,含有人类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且对消化系统有良好的润滑和吸附作用,是一种食用、药用价值较高的山珍食品。浙江省丽水市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黑木耳主产区,又是全国食用菌科技开发的示范基地,但也尚存品种匮乏的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14.
赣北位于江西省的北部,与皖、鄂、湘三省交界。地处东径115°25′~116°54′,北纬28°58′~29°58′。植物资源丰富,为菌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而赣北山区真菌资源丰富,笔者在近年来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整理出的重要药用真菌名录25种介绍如下: 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P. Henn.寄生于竹子的细嫩杆枝上。 蝉茸Cordyceps soblifera(Hill)Berk.et Br.生于林地或竹林地表土层中蝉科的山蝉幼虫体上。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Hook)Underw.各地林区均有生长,生于阔叶树枯木,倒腐木上。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 各地林区均有生长,生于阔叶树枯木、倒腐木上。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 Berk. 生于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腐木上。 黄银耳Tremella lutescens Pers. 生于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腐木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分析玉木耳(white mutant strain of Auricularia fuscosuccinea)、九里湖木耳(A. fuscosuccinea)、黑木耳(A. auricula)8129和毛木耳(A.polytricha)781四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玉木耳与九里湖木耳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9;4个菌株在遗传距离0.53的位置上可以分为三类:九里湖木耳和玉木耳为一类;黑木耳8129,毛木耳781各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和滤纸纤维素酶(FPase)的活性逐渐增强,并在子实体成熟时最高,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较高,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酶活下降.  相似文献   

17.
<正>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judae)通常称木耳,相对毛木耳也名光木耳,属木耳科。黑木耳是中国最主要的食药用菌之一,有素中之荤的美誉[1]。自东北建立黑木耳"全日光间歇弥雾栽培模式"这一轻简化产业技术以来,黑木耳代料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北耳南扩"的产业发展形势[2~4]。在"北耳南扩"黑木耳产业战略实施过  相似文献   

18.
黑木耳属(Auricularia)中有许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查明的至少有7种,而各种间的生物学特性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仅报导auricula这个种的产孢习性、干藏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的寿命,以及孢子发芽的营养条件方面的初步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主要食用菌之一,历来都是利用栎树、枫树、榆树、化香树、械树等阔叶树,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栽培,生产周期需三年,每百斤木材只产黑木耳一斤左右。目前耳林资源不足,使黑木耳生产发展受到限制。为此,我们从1979年开始以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代料,采用聚丙烯袋进行栽培获得成功,每百斤料产干木耳3斤以上,高产的可达8斤,  相似文献   

20.
以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为富硒载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红色纳米硒对黑木耳菌丝体、子实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黑木耳的富硒能力。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的硒浓度为10 mg·kg~(-1)~50 mg·kg~(-1)时,黑木耳子实体产量及子实体中的总硒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于硒浓度为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达到最大;当硒浓度高于50 mg·kg~(-1)时,子实体产量降低。黑木耳子实体中硒含量分析表明,黑木耳具有较强的富硒和耐硒能力,且子实体中硒含量与硒加入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