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稻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6个中熟水、陆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水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在低土壤水分处理下,抗旱性水稻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累积开始较早,持续时间长,抗旱性较差的品种则开始较迟,持续时间短;脯氨酸开始累积的叶水势阈值,抗旱性品种为-0.62~-0.66 MPa,抗旱性较差的品种为-0.70~-0.82 MPa;土壤水势为-0.04 MPa时,处理10 d后叶片的相对脯氨酸含量(处理/对照×100%)与品种的抗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12);保持土壤水势为-0.04 MPa和-0.06 MPa,处理后30 d和40 d叶片的相对脯氨酸含量与减产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9342、-0.9581)。建议把在低土壤水分条件下脯氨酸累积较早、持续时间长这一生理特性作为评价水稻品种抗旱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大田栽培的三套杂交水稻组合汕优63、青优早和秀优57为材料, 研究了低温(5℃)与光照(210 μmol m-2 s-1 PFD)对杂交水稻F1及其亲本剑叶77K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引起77K荧光参数F0、Fm、Fv下降,可变荧光Fv的变化能反映三套杂交水稻组合间的抗冷性的差异。F1的抗冷性居父母本之间。同时发现,在低光照下低温处理引起Fo,Fm,Fv上升,但未改变Fv/Fm,Fv/Fo的比值。证明在低温下,低于水稻生长光强210μmol m-2 s-1 PFD的光照对PSⅡ的最初光能转化效率和光能传递速率影响不大, 即对光合作用的光化学过程未产生光抑制现象。由此可见,取样于田间强光照下的水稻剑叶,在5℃和210μmol m-2 s-1 PFD 处理下,210μmol m-2 s-1 PFD可能有利于水稻对低温的适应, 从而减轻叶片的光化学过程的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抗感菌核病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菌核病抗性不同的油菜品种对草酸的吸收和转运差异。经预处理后的3~4叶期油菜苗的根放进14C—草酸钾浓液(pH5)中,在20±0.2℃,6000Lux下处理4h。草酸钾浓度和放射性比度分别为5mmol/L和5μCi/ml。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强度测定结果表明:油菜对草酸有明显的吸收作用,高抗品种,如中R-888其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叶脉中,表现为限制放射性物质的转运;感病品种,如84039放射性物质在叶片中分布较均匀。高感品种吸收的放射性物质是高抗品种的4倍以上,低抗和低感品种介于高抗和高感品种之间。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不同水稻品种糙米镉(Cd)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早晚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温度对不同耐镉型水稻品种糙米镉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耐镉型水稻品种糙米Cd积累的影响机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对于4种不同耐镉型品种,早晚稻稳定型品种在不同温度下糙米镉含量的变化幅度均明显低于变异型品种,早稻的变异型品种(S6)在不同温度与处理时期间差异达5.29倍,分别比稳定型品种S1、S5、S4增加67.4%、12.8%、181.4%,晚稻变异型品种(K11)的差异达4.04倍,分别比稳定型品种K2、K33、K7增加50.2%、78.8%、160.6%。综合多个试验品种糙米镉含量表现可见,分蘖期及灌浆期是温度影响水稻对镉吸收的敏感时期;生育前期低温处理及生育后期高温将促进水稻籽粒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棉花苗期抗冷性与非蛋白氮含量增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以分属特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不同抗冷好别的6个棉花品种为材料,将其幼苗经4℃低温处理7小时,测定非蛋白氮的含量,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试6个品种的幼苗,经过低温锻炼后,其非蛋白氮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虽因品种不同而异,但同一抗冷级别的不同品种的非蛋白氦的提高率与抗冷性成明显的正相关。因此,可以将低温处理后的非蛋白氮的提高率作为划分棉花苗期抗冷级别的生化指标之一。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本文从理论上对低温胁迫下,非蛋白氮积累的可能途径以及抗冷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6-BA对低温下水稻幼苗细胞膜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低温胁迫(3℃,48h)前后用6-苄基腺嘌呤(6-BA)(44μmol/L)处理水稻幼苗,可增强水稻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也提高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和叶绿素含量,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无明显变化。在黑暗中处理效果优于在光照条件下的处理。亚细胞组分测定表明,SOD活性对低温敏感的顺序是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6-BA对低温下叶绿体的保护作用最明显。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1mmol/L)、苯甲酸钠(SB)(5mmol/L)和二苯胺(DPA)(5mmol/L)与6-BA配合,比单独施用对膜系统保护作用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马铃薯块茎呼吸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合理 《马铃薯杂志》1999,13(3):133-135
本试验测定了两个马铃薯品种在4℃和10℃低温贮藏条件下块茎的呼吸强庶糖、还原糖的含量。ND860-2品种在4℃和10℃条件下,还原糖含量变化差异不大,而Norchip品种在4℃下还原糖含量远远高于10℃的处理。两个品种块茎中蔗糖含甚微。呼吸强度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低温条件下糖代谢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8.
株1S是从遗传关系较远的不同生态类型材料的杂交组合抗罗∥科辐红2号/湘早籼3号∥02428的F2群体中,经多代定向培育成的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其育性、可繁性、异交习性、配合力及其他综合农艺性状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水平,199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所配组合现已有18个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秧苗期分别于人工气候箱及大田进行低温处理,并喷施一定浓度的水杨酸(SA)和烯唑醇(S08)复配液,研究复配液对秧苗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秧苗生长,喷施适量的SA、S08复配液可有效缓解低温伤害。低温胁迫下,SA+S08处理的水稻叶片最大荧光量子效率(Fv/Fm)及实际荧光量子效率(Y(II))与常温下相比降幅较小,而喷施清水的处理降幅明显较大;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较常温下显著提高,但喷清水的处理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SA+S08处理;低温胁迫下,秧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常温下均提高,喷清水的处理SOD活性较常温下提高不显著,而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提高显著,而SA+S08处理这三者均显著提高,且显著高于喷清水处理。大田条件下,SA+S08处理的秧苗株高较喷清水处理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而干物质量显著高于喷清水处理。鉴于此,笔者认为,水稻喷施SA、S08是通过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减轻低温下细胞膜过氧化伤害,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从而增强秧苗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质资源对光氧化逆境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型,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  相似文献   

11.
河南主推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对春季低温胁迫的响应,以郑麦366、郑麦7698、矮抗58等12个河南省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拔节期低温(-6℃)和孕穗期低温(0℃)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叶片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了寒害级别与各生理指标增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进程慢的强耐寒性小麦品种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温条件下的增幅大于幼穗发育进程快的弱耐寒性品种,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拔节期和孕穗期低温处理,使供试小麦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均下降,拔节期低温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更为严重,孕穗期低温对穗粒数和产量的影响更为严重。拔节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孕穗期低温引起的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的增幅与小麦所受寒害级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小麦品种的耐寒性强弱在拔节期和孕穗期的表现并不一致,与寒害水平显著相关的生理指标也有差异,应结合两个时期的综合表现评价小麦品种春季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择18份水稻品种的休眠种子作为材料,其中具有耐冷性的水稻品种13份,不具有耐冷性的常规水稻品种5份。测定了每份种子样品中含水量,并将这项指标分别与水稻品种是否具有耐冷性以及耐冷性强弱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水稻品种是否具有耐冷性与种子中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耐冷性品种含水量明显低于常规品种;②具有耐冷性的水稻品种,其耐冷性程度与种子的含水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认为水稻休眠种子的含水量可以作为判断水稻耐冷性有无的参考指标,但不能直接用作判定水稻耐冷性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 ~ -2.73 ℃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 ℃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拔节期低温对小麦新品种漯麦163的生理生化以及抗寒基因表达特性的影响,以漯麦163及其母本漯麦6010为材料,于拔节期在人工智能低温室进行低温胁迫,分析低温胁迫对两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对抗寒相关基因(SODWCS120LEAP5CS)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两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下降,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对抗寒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与对照(低温处理0 d)相比,低温胁迫下,SODWCS120基因的表达量在两品种中于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均显著下降;LEA基因的表达量在漯麦6010中于处理后不同时间点显著下降,而在漯麦163中于低温处理1 d后显著提高;P5CS基因的表达量在漯麦163于低温处理3 d后以及在漯麦6010于低温处理2 d和3 d后均显著提高。结合大田观察,发现漯麦163和漯麦6010均具有较强的耐倒春寒能力,可作为抗寒性亲本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甘蔗基因型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8年育种材料中4个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系(08-56、08-441、08-572和08-1497)和2个广西主栽品种(ROC22和ROC16)为研究对象,在甘蔗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处理,通过抗寒形态特征、抗逆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指标的变化,综合评价各供试品种(系)的抗寒性。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处理使甘蔗的株高、假茎粗均降低,使甘蔗叶片不同程度的萎蔫,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此外,低温胁迫处理使叶片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过氧化物酶(POD,peroxidase)活性显  相似文献   

16.
赵杨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4,(6):581-584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以株两优505、金优268、中嘉早17和株两优819等4个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处理期和常温恢复期间4个品种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株两优505经低温胁迫后各项指标均表现为耐寒特征,且常温恢复期电导率和MDA含量大幅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酶活性增强,表明其幼苗低温胁迫后能恢复正常生长,其耐寒性高于其他3个品种;中嘉早17经低温胁迫后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大幅增加,且在常温恢复期仍维持高水平,表现为冷敏感特征,说明其幼苗低温胁迫后受到严重损伤,其耐寒性差;金优268和株两优819介于两者之间,耐寒性中等。  相似文献   

17.
低温是限制油棕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子,探究低温条件下油棕的生理响应机制,为油棕耐寒种质资源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大理抗寒高产油棕成龄树的自交F1代有性系苗木为试验材料,在4℃低温胁迫下处理0(对照)、1、3、5 d,根据叶片寒害程度及其恢复生长情况将其划分为4个寒害等级,即1级(无)、2级(轻)、3级(...  相似文献   

18.
柱花草是全球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优良豆科牧草,其在生产上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越冬性 差、怕霜冻,因此筛选柱花草抗寒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海南冬季自然条件下田间栽培的 350 份柱花草资源中, 根据株高、叶绿素等形态和生理指标筛选出 9 份长势相对较好的柱花草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下(4 ℃和?18 ℃)胁 迫不同时间,以叶绿素、丙二醛、相对电导率为抗寒性评价指标,并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 CIAT1433 西卡柱花草 和热研 20 号圭亚那柱花草抗寒性较强,可作为亚热带地区冬季的推广品种或首选抗寒柱花草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西南稻区水稻高温缓解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鉴定了311个水稻品种的耐热性,筛选出50多个耐或较耐热的品种。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适期早播早栽提早抽穗的效果,不同肥料运筹与水稻高温承受能力的关系,微量元素或植物调节剂在高温条件下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等。最后提出了西南稻区水稻高温缓解技术要点,以指导该稻区水稻生产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20.
苗强  张玉霞  赵伟  王长江 《北方水稻》2008,38(3):100-101
通过酿热物抗低温育苗,观察酿热物育苗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应用酿热物抗低温育苗,对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进程、提高苗床温度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