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晶 《技术与市场》2009,(12):25-25
本文主要对电站锅炉燃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将目前国内外燃烧优化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分析比较.提出了采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燃烧优化闭环控制系统是适应电站锅炉系统优化运行的妥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效除尘脱硫CT/n型锅炉炉前型煤机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T/n 型锅炉炉前型煤机是一种由燃烧散煤改为直接燃烧型煤的清洁燃烧技术设备,适用于链条炉排取暖锅炉、工业锅炉或窑炉。本文着重介绍了它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对其在链条炉排锅炉上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分析将气泡雾化法用于新型锅炉燃烧机的设计,通过对燃油喷嘴燃烧原理的分析,设计出能够有利于燃烧的燃油喷嘴,用其对现有锅炉燃烧机进行改进,设计出了性能优良、高效节能的新型锅炉燃烧机并用于实际生产。该燃烧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电站锅炉的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及燃烧过程中的热损失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分析了如何提高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在电站锅炉燃烧系统中,一、二次风自动调节是燃烧自动调节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无法长期准确、稳定测量一、二次风量是困扰燃煤锅炉的难题。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测量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防堵复合型测风装置的原理、构造、特点,论述了其在电站锅炉一、二次风风量测量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质燃烧速率测定仪模拟竹柳颗粒燃料在层燃锅炉中的实际燃烧过程,用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条件,试验的压缩比分别选取4、4.5、5,过量空气系数分别选取1.1、1.3、1.5,炉膛温度分别选取800、900、1 000℃,对竹柳颗粒燃料的燃烧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竹柳颗粒的能源化利用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影响相对燃烧速率的主要因素为炉膛温度,9组试验的速率均维持在0.34g/min左右,燃烧主要集中在前5 min进行,平均相对燃烧速率在90%左右,随后绝对燃烧速率大幅下降,表现为不耐烧;竹柳颗粒的灰熔点在1 360℃以下,略低于烟煤;竹柳颗粒不适宜单独燃烧,在锅炉中燃烧时有结渣的可能性,炉膛出口的烟气温度控制在1 250℃以下为宜。燃用挥发分含量高的烟煤锅炉设备,原则上更适合燃用竹柳颗粒燃料。  相似文献   

7.
我厂是文化大革命中利用兄弟厂的旧设备建设起来的一个新厂。几年来,特别是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提高了全厂职工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调动了全厂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针对我厂锅炉汽压不稳定、影响松香产量质量以及热量浪费大的问题,开展了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我厂使用的锅炉是兰开夏式老锅炉,另外配备了高温过热炉和低温过热炉各一台(高温过热汽用于蒸馏活汽,低温过热汽用于蒸馏闭汽和熔解活汽),它们对煤质要求高,耗煤量大,汽压低,不适应松香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垃圾燃烧过程的分析,了解垃圾焚烧锅炉运行的原理。  相似文献   

9.
锅炉燃烧调节历来是锅炉控制系统中的难点,由于锅炉的运行情况也比较复杂,负荷情况往往不稳定,难以预测;传统的模拟仪表PID调节难以投上自动,从情况可以看出,专家经验特别重要;如果有一个这样的经验集合,用DCS来完成控制就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就蒸汽链条锅炉燃烧DCS控制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对于城市环境清洁性等也开始大力关注,在此类背景下,使低氮燃烧技术得以深度开发和积极推广。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中遗留的弊端问题,针对该技术缺陷给出了改进期间需要注意的要点,提出了日后我国合理化应用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措施,希望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余热锅炉是1975年由我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烟道式废热锅炉,燃烧机理是利用工业炉窑的高温废气,冲刷锅炉的管束进行换热而获得蒸汽。本文根据现有运行状况及锅炉效率,阐述更新改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北方地区冬季采暖存在的“收费难,污染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绿色采暖——电采暖”的方式,并把燃煤锅炉、电锅炉和加热电缆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以某大学的澡堂热水机组使用情况为例,对燃煤锅炉热水器和商用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肖瑶 《绿色大世界》2012,(11):72-74
介绍了秸秆的组成,并从近年四川省因秸秆焚烧造成的影响出发,分析了秸秆焚烧对环境、交通、经济等方面造成的影响,提出了把秸秆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避免秸秆焚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莽山33种树种叶片的燃烧物理学特征值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分折了各种燃烧物理学特性对各树种燃烧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特征值的权重。用打分的方法,对供试树种的防火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定。最后将供试树种划分为3个类型。为防火林带设计的树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搞片区计划烧除前后对3块暖性针叶林和2块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调查及监测结果显示,在曼搞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对各个群落内的乔木层没有影响,小乔灌层有一定的影响,高度在2m以下或基径3cm以下的幼树基本会被烧死,高度在2m以上的影响较小,草本层植物地上部分全部被烧死。但是在烧除后的3个月内,所有物种基本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6个月后,所有草本植物的高度基本恢复到了恢复前的水平。通过分析认为,计划烧除对群落不会造成长时间的影响,通过计划烧除,可有效提高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但是过多的丛生苗对林分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程焕章  吴振和 《林业科学》1993,29(4):379-383
到1990年止,大兴安岭林区共完成抚育作业面积66.74万ha。据统计,抚育间伐剩余物每公顷可达25t左右,影响了林内卫生,提高了火险等级。为此,先后在松岭、呼中、十八站、库伦斯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国营林场进行了抚育间伐剩余物火烧处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试验方法 (一)试验条件的选择初步试验在松岭和呼中林业局的部分林场进行。选择天然中幼龄林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落叶松与白桦混交林,林龄Ⅱ、Ⅲ龄级,平均树高8-12m,平均胸径6-12cm,郁闭度≥0.7。标准地面积采用正方形33×33m,剩余物按2m×1m×1.5m、2m×1m×1m、2m×1m×0.5m堆放。剩余物按抚育后的3、6、12个月分别进行火烧处理,以检验剩余物含水量与火烧处理效果的关系。剩余物火烧处理的时间选择在防火安全期内进行,分别在7月15日-9月15日,11月15日至翌年3月10日,夏季试验是在连续10天以上无降水过程中进行,以排除因降水对剩余物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Leaf nitrogen content (Nmass, %) and leaf mass per area (LMA, g m−2) are two important features that are closely linked to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of plants and, thus, the NPP of forest ecosystems. For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burning and thinning, change stand structure and soil dynamics, which may result in changes in Nmass and LMA.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how Nmass and LMA of seven canopy tree species/genus (Quercus alba, Q. coccinea, Q. prinus, Q. velutina, Carya spp., Acer rubrum, and Liriodendron tulipifera) responded to (i) thinning and/or burning treatments and to (ii) different landscape and soil properties in southern Ohio. We collected leaves from the top, and bottom, of five individuals of each taxa in each treatment unit. Leave traits (Nmass and LMA) were compar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followed by orthogonal contrast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nopy leaf traits, we used regression tree analysis (RTA) to examine how variations of LMA and Nmass were linked to thinning and/or burning treatments, soil, and landscape variables. Finally, we assessed the potential ramifications of changes in these traits on canopy carbon budgets using a PnET-Day model, which is a daily time-step canopy carbon exchange model. We found significant effects of thinning, burning,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LMA at the bottom of the crown while none of the treatments showe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MA at the top of the crown. Nmass responded significantly to only burning treatment. RTA results exhibited minor effects of landscape features and soil properties on Nmass and LMA.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accounted for most variations of both leaf traits.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nET-Day model suggested these subcanopy changes in LMA increased the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 by 8%.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forest management can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canopy leaf traits such as Nmass and LMA and that alteration of these traits can influence forest NPP. Given the role of forests as global carbon sinks,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thinning and burning on canopy traits, and thus NPP,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随机性高、扑救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在森林燃烧过程中可释放出高浓度PM2.5颗粒物。PM2.5是除直接烧伤和窒息外,对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也会给林区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文中结合国内外以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室内模拟燃烧等为实验手段的森林燃烧研究,总结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采样方法、成分分析、扩散研究、控制方法等研究进展,分析影响森林燃烧释放PM2.5的气象因素、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等因素,以期为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降低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以及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