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茶与婚礼     
茶与婚礼南昌大学万建中茶与婚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此,古人有确当的解释。明朝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言:“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也。”同时代的郎瑛亦有类似说法:“种茶下籽,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太子受聘谓之吃茶。...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25回里,王熙凤当众对林黛玉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为何吃了人家的茶,就得给人家当媳妇?原来,自唐代“茶圣”陆羽撰著《茶经》后,茶在我国人们生活中摆上了重要地位,在海峡彼岸台湾,人们习称茶叶叫“茶米”,意寓茶叶比大米更重要,故冠在“米”之前。台湾同胞中,相当大部分是古代闽南、粤东的移民后裔,台湾同胞秉承闽南、粤东的饮茶风习。至今,台湾民问饮茶之风不但盛行而且十分讲究,男婚女嫁也以茶为礼。适婚闺秀接受男方聘礼叫做“下茶礼”或“茶定”。据载,早在明朝,就已有了这…  相似文献   

3.
送礼高手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礼物,起源于古时的“纳贡”。古人早有“宝剑赠英雄,美女化干戈”之说。生活中更是处处有礼:彬彬有礼、以礼相待、顶礼膜拜、恭而有礼、礼贤下士、礼尚往来、先礼后兵,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送什么礼。这送礼的学问可大了。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饮茶实践的我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茶艺、茶礼、茶俗、茶德和茶道。茶是属山茶科植物,叶含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有兴奋大脑和心脏,提神益思,驱除睡魔,消除疲劳之功效,除充作饮料外,并为制茶碱、咖啡碱的原料,更有药用价值。用水沏茶叶而成为茶水、茶汤;茶与点心的合称为早茶、晚茶;旧时订婚聘礼代称为茶礼、受茶;以颜色而论有茶色、茶褐之称;以栽培茶树、采摘茶叶和粗制毛茶为主业或副业的农民又谓茶户、茶农;元代经营茶叶买卖的商人也称谓茶户;旧时茶商在茶楼  相似文献   

5.
我国茶谚什么时候最早出现很难确切考证。晋人孙楚《出歌》说“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这是关于茶的产地的谚语。从目前史料记载来看,这可能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茶谚。一般来说,这些都是在民间通过爷爷奶奶亲口传授流传下来,所以从书本上反而见不到。凡是出产茗茶的地方,就有流传不断的茶歌。不信你若来到茶乡西乡县,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细品午子绿茶,都能感受到这浓烈的茶乡风情。古代称茶叶为“不迁”。因此本地及历年饮用午子绿茶的大西北一带的人,多以茶叶作定亲礼品,男女双方恋人谈妥婚事后,除其它聘礼…  相似文献   

6.
余炳贤 《农业考古》2000,(4):99-100
中国自古是茶文化大国,以茶奉客,世称礼仪之邦。嫁娶茶礼中,茶筵是很重要的。由于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鄂东南人相信茶植必生子,而且茶喜丛生,含多子多孙,在嫁娶喜事中,除了要备喜酒款待宾客和奉敬客人外,还要办茶筵,以示对宾朋的热情和周到。茶筵有多种,因地而异:接腰茶筵:男家请人早晨去女家抬嫁妆,人数视嫁妆多少而定。女家办茶筵接腰,一般以糖茶一碗,佐以糕点、花生、瓜子等小吃,吃喝后每人一碗肉片面。亲迎茶筵:花轿到,放鞭炮,长老贺彩:“茶花花开在喜堂。”众人应“发!”…  相似文献   

7.
茶乡合力推名茶——记AA级绿色食品大鄣山茶的开发严若虚张弛茶乡婺源北部的鄣山,峻岭环抱,瀑布飞流,云雾缭绕,古时便享有“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赞誉。时下,鄣山更以其茶而声名陡增、享誉茶界。去年,“大鄣山茶”在全国首家荣获了中国绿色食品茶类...  相似文献   

8.
婺源县素有“茶乡”之称,早在唐代就是一个“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著名茶区。千百年来,婺源绿茶以“汤清、叶绿、香高、味醇”等特色驰名中外,美国人威廉·乌克斯(WillamH·Ukers)所著《茶叶全书》(AllAboutTea)中赞道:“婺源茶不独为路在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中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同时,婺源人种茶、制茶的历史与传统经验,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为便于人们对婺源茶叶外销与茶技对外交流有所了解,笔者根据收集到的有关资料,按时序略述如下,奉供读…  相似文献   

9.
土家茶文化     
王庆松 《农业考古》2005,(4):127-129,149
一、土家人与茶这个自称“毕孜卡”(本地人)的民族,相传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聚居在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的地方。这里峰峦迭翠,江河纵横,众多盆地、丘陵、山地、溪洞错落其间。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8度至30度左右。气候温暖湿润,山高雾多,土壤富含铁质,适宜茶叶生长。千百年来,茶叶巳成为土家人生活必备饮品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商品。陆羽在《茶经》中说:“荆巴问采叶作饼,叶老者饼以茶膏出之,若饮……”。现代学者也认为:“土家产的茶叶,不仅早已输入中原,且制茶技艺也传给汉人”(1)。而且,茶叶很早就是土家地区向中央王朝的进贡之物。民国《永顺县志》记载:“宋代溪洲即以茶芽入贡”(“溪洲”即今湘西永顺县)。随着国际贸易的交往,土家的茶叶也进入了国际市场。十七世纪初,“五峰、鹤峰、长阳的‘宜红功夫茶’就被输往英国、俄国,鹤峰‘容美’绿茶被誉为‘皇后茶”(2)。和其它许多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土家茶文化逐渐形成。地域和民族色彩浓厚的茶礼茶俗在中国茶文化中独具特色。从做工独特、色香味俱佳的油茶汤、罐罐茶到著名的土家“四道茶”,从土家人婚俗中的“拜茶”礼到激越高亢的茶歇,无不是土家茶文化的别致体现。  相似文献   

10.
柏雨婷  顾军 《农业考古》2022,(5):97-101
唐宋时期,民间饮茶习俗进入寺庙,“以茶入药”成为寺庙僧众保养身体的重要饮食习惯。目前,关于该时期寺庙中“以茶入药”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以寺庙中的“茶礼”为重点。作为“茶礼”中的核心环节,关于茶“药性”的研究对于“茶礼”研究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茶汤礼”替代“茶礼”。径山是“茶礼”的形成地,径山茶宴于唐宋“茶礼”...  相似文献   

11.
武夷茶在宋代属建茶范畴,随北苑龙田凤饼附纲入贡。明赵孟从《茶场记》载:“武夷仙山也,岩壑奇秀,灵芽茁焉,世称石乳,厥品不在北苑之下。”又云“月团云腴哪易得,山野市井偏。”唐宋时期,武夷山林深地辟,交通闭塞,茶叶不能直接入贡,故名不扬。追至元朝大德五年(1301),诏创皇家培局(后改称御茶园),初“岁贡二十,茶户凡八十”,此后茶叶贡额逐年递增,从二十余斤到200O饼,从此,武夷茶“遂驰名天下”武夷御茶园创立,设采茶官和监制官;但设茶户来茶以进,民间大受骚扰。地方官吏乘机擅增茶租,索取茶礼;蠹役、胥丁肆意…  相似文献   

12.
品茶悟道(一)茶与儒通。通在中庸。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还说:“礼之用,和为贵。”(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如果能够“致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儒家的理想境界。而在茶的理念中,“和”是一个最常见的概念。茶性柔和,茶境平和,日本茶道里千家讲究的是:“清、静、和、寂”;中国茶学大师应晚芳提出的中国茶德为:“廉、美、和、静”,都有这个“和”字。要达致“和”的境界,须经过“中”的修炼。在儒家看来,“…  相似文献   

13.
清香型铁观音做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安县地处福建南部,漳州市西北端,与传统茶乡安溪县毗邻.自古就有“茶烘”之称。2000年我县茶农对传统制荼工艺进行改进.尝试用空调机对做青房温湿度调控.减缓青叶内化学物质转换。迎合消费者对清香、鲜爽、醇厚铁观音茶叶的需求。现就做青过程中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福建省安溪县的“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即将建成,日前茶都的主体建筑“综合楼”已经封顶。 安溪县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是享誉中外的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县现有茶园30万亩,年产乌龙茶1.5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为了进一步发挥茶乡的特色经济优势,安溪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茶都规模宏大,第一期建筑用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投资8…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文化》(1998年第四期)曾刊出“臻山以秀气之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谜”一文,内中有[大红袍]一小节,说是“大红袍”起于清代,位于四大名丛之首,俗称武夷岩茶“茶王”。据天心永乐禅寺僧人说:“该树以嫩叶呈紫红色而得名。”据当地农民谈:“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窠底的一座崖上,只有三株,民国吴石西在此摩崖刻石“大红袍”三个字。据武夷茶馆的招待员介绍“大红袍”的由来:元代福建知府道经武夷,身染重病,得寺僧献茶治愈,过后携香烛前往膜拜,因香火过旺,怕损伤茶树,将大红袍罩在茶树上。古时,闽南秀才赶考,在天心岩…  相似文献   

16.
两宋时期,是茶产业与茶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期间茶叶开始成为了婚俗中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中由注重聘礼的象征性到注重聘礼的实际价格与实用性的转变,是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茶叶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通过对宋代以茶为聘现象的梳理,也可见宋代婚俗观念的趋利性倾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交流,沟通的媒介,也是海峡两岸和对外传统文化交流的内容。 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高雅饮品。苏东坡曾赞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句。中国人好茶,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送礼,以茶谈心,饮茶保健。总之,人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茶。 在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饮用量远远高于咖啡和可可,而居于首位。而我国正是茶的故乡。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公。”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传说的三皇…  相似文献   

18.
海峡两岸人民语言相通、血肉相连、习俗相似,品茗嗜好相同,闽台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同根同祖。台湾茶的栽培源于福建,台湾茶叶是嘉庆年间,从福建引进武夷茶苗,因环境与气候适合茶树生长发育,始在亲朋中繁育传播开去,形成台湾名茶。清末连横在其《雅堂文集》对台胞饮茶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台人品茶,与中土异,而与漳泉潮三州相同,盖台多三州人,故嗜好相似。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以待客。”台湾人崇尚武夷茶,是他们豪华消费品。又说:“武夷之茗、厥种数  相似文献   

19.
《农业考古》2005,(2):265-265
(本刊讯)作为南昌女子职业学院茶艺教学实习基地的“中国茶文化第一村”(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村),自2004年“国庆黄金周”试营业以来,立即受到广大旅游者的欢迎,并引起茶文化界的重视,参观者络绎不绝。近半年来,在原有的景点之外,又开辟了古今茶画馆、方婆遗风(施茶亭)、荷塘观鱼、茶圣桥、茶客栈、水上茶座(竹筏)等景点,举办茶乡诗会、水上烛光晚会、茶乡篝火晚会等活动。自开春以来,陆续接待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摄影家和全国各地的画家、作曲家、作家以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南开大学历史系应届毕业班在今年5月份到此进行社会实践,在…  相似文献   

20.
刘金芳  万斌 《农业考古》2004,(2):156-157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兴于唐。”作为享有国饮之称的茶,不仅可消渴解乏,满足人体生理健康之需要,而且还成为人们进行社交的媒介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美好享受。于是,自古而今,就有了以茶为礼、以茶待客、茶宴茶食茶话会等茶礼茶俗,茶的品饮方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其中,评茶与品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茶叶饮用方式,茶之评与品,虽皆为饮茶,然而各自内涵却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