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受耕作制度、暧冬等影响,本地区大麦田后期灰飞虱虫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后茬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条纹叶枯病由携带病毒介体的灰飞虱传播,秧田期是灰飞虱传播病毒的主要时期,控制早期迁入秧田灰飞虱的数量,对降低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在大麦田进行防治灰飞虱药剂筛选试验,考查对灰飞虱的防效和持效期,为指导麦田防治灰飞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2007年东海县灰飞虱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及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提出防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的对策,主要包括合理选用抗(耐)病品种、优化秧田布局、适期内适当推迟播栽期、积极推广物理防治、清洁田园、科学肥水管理等农业防治措施,以及药剂浸种、做好麦田、秧田、大田前期灰飞虱的化学防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病害。调查结果表明,灰飞虱在郯城县一年发生5代,主要以第五代若虫在麦田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入成虫发生高峰期,5月底6月初是一代成虫向秧田转移高峰期,6月下旬水稻移栽前出现二代低龄若虫急增期,7月上中旬大田即进入第二代发生高峰期。抓好秧田期一代灰飞虱成虫和水稻移栽后二、三代卵孵化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可减少水稻秧田灰飞虱虫源基数,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起到间接的控制作用.2006年我们在雪堰镇进行了80%敌敌畏乳油不同施药方法防治麦田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和一代若虫试验;并在勤丰测报观察区设置了不同药剂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若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市暴发流行,防治灰飞虱是遏制该病的重要措施。在麦田灰飞虱大发生年,及早进行系统监测,适时开展防治,能有效压低迁向秧田的一代成虫基数,从而减轻秧田防治压力。为明确麦田灰飞虱最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我们开展了相关试验调查,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期防治灰飞虱是控制秧田和大田初期水稻条纹叶枯病较为有效的方法.试验效果表明:秧田期治虫防病的最佳用药时期为灰飞虱迁移高峰后2天.  相似文献   

8.
一、技术要点本技术是在准确掌握灰飞虱田间消长动态与带毒率的基础上,抓住灰飞虱迁入秧田的高峰期及大田灰飞虱低龄若虫的高峰期,适时采用高效低毒药剂防治稻田灰飞虱,达到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与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发病规律及防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系统的田间调查,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秧田灰飞虱特别是灰飞虱成虫的发生消涨关系一致,与大田灰飞虱发生无相关性。在建湖黑条矮缩病只有1个显症峰,距秧田灰飞虱成虫高峰约40~45 d。由于抗病品种发病轻,病穴率低,病株可恢复,成穗多,最终产量损失小,故在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区可选种抗病品种。此外,还可采取改变耕作方式、秧田覆盖防虫网、科学开展化学防治控灭灰飞虱、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避开灰飞虱传毒、促病株恢复等多种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防治水稻秧田期灰飞虱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药剂防治1代灰飞虱成虫是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不同药剂处理,在秧田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用50%拓胜可湿性粉剂25 g防治秧田灰飞虱不仅有较好的速效性,且持效期长,最终大田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水稻灰飞虱自1999年在我县局部稻区发生为害.近年来虫量逐年增加,其传毒引发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亦逐年加大,病情逐年加重。2004.年灰飞虱大暴发,虫量超历史。据调查.5月18日麦田灰飞虱亩虫量平均20.94万头;6月1~15日秧田灰飞虱系统田虫量维持在10~20万头,最高峰日达40万头;6月22~30日大田灰飞虱系统田百穴虫量60~380头,虫量是2003年相应同期的20~50倍。  相似文献   

12.
灰飞虱是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带毒寄主,又是传毒媒介.近年来,我县灰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给水稻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压低麦田灰飞虱的虫量,减少向秧田的迁入量,降低传毒机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中的有效措施,笔者于今年对麦田灰飞虱防治中常用的药剂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3.
孙爱萍  张秀梅 《农技服务》2011,28(2):192-192
用25%吡蚜酮SC、40%毒死蜱(盖仑本)EC、20%丁硫克百成EC、40%丙溴磷EC、30%噻嗪·异丙威EC对秧田灰飞虱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麦田灰飞虱向秧田迁飞高峰时,5种杀虫剂不论是药后12h,还是药后36h、60h,速效性与持效性均以40%毒死蜱(盖仑本)EC1500ml/hm~2最好,是秧田防治灰飞虱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1963~1974年通过对上海地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的寄主、生活习性及田间发生规律的详尽研究,表明防治麦田和其它越冬场所上灰飞虱的越冬代和第一代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关键措施;防治早稻秧田和本田的第一代及单季晚稻秧田和本田上的第一、二代灰飞虱能够有效控制这两种病害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邰祥友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45-146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明了我地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病毒来源,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来源,麦田是灰飞虱向秧田和直播田迁入传毒的主要虫源地。如果秧苗期与灰飞虱迁入期吻合程度大,发生危害程度重,4月底-5月下旬早播的秧田,感染灰飞虱传毒的机率大。如果灰飞虱基数大,该病就易大流行。直播田还受到二代灰飞虱的传毒风险,因此直播田要加强防治。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应坚持“治虫防病、早预防早控制”的防治策略。药剂拌种和秧苗期采用长效药进行预防,其次是合理调整播期,避开灰飞虱传毒危害高峰,减轻发病程度。  相似文献   

16.
金坛地区1代灰飞虱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虫量、迁移时间、麦田后期的药剂防治、秧田期的综合防治等方面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1代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情况,为1代灰飞虱的防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丰市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通过药剂浸种、防治压低麦田灰飞虱基数、治秧田保大田、大田治虫控制危害、推迟播种和移栽期等防治技术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危害,平均病穴率9.2%,病株率2.09%,水稻产量8 250kg/hm2,全市共计挽回损失63 635t,折合人民币12 09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防虫网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秧田期采用防虫网覆盖与不盖防虫网两种措施,对8个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防虫网可有效控制灰飞虱虫口数量。阻止带毒灰飞虱在秧田期对水稻的集中侵染,对防止大田条纹叶枯病发生效果极显著.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吡蚜酮等杀虫剂防治麦田灰飞虱效果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蚜酮是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防治灰飞虱的新型杀虫剂,与其它杀虫剂比较,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防效也较好。特别是在5月上中旬对麦田中灰飞虱低龄若虫的杀灭性更强,防效更高,极大地减少了虫口基数,有效阻遏大量灰飞虱向水稻秧田迁飞、向秧苗传毒。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研究了南通地区灰飞虱在不同寄主间的转移规律,以及小麦播期和水稻栽培方式等对灰飞虱发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当推迟小麦播期、麦田穗期兼防、增加水稻直播比例、秧田用药保苗等综合治理由灰飞虱传介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玉米粗缩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