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下限,下限水文接近0℃时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它肉味较虹鳟更为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是集观赏、游钓和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的第一个语要养殖品种。2003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上马兴海养殖基地进行了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金鳟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鳟(Oneorhynchus),又称甘脂鱼或黑珍珠石斑,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肉厚刺少,蛋白质含量丰富,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极高,不含胆固醇且容易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3.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在调控动物色素合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tyr基因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的关系,本研究对虹鳟tyr-1和tyr-2基因进行了蛋白序列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基因在野生型虹鳟(虹鳟)和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体色发生的19个不同时期和成鱼1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yr-1和Tyr-2都是亲水性蛋白,且蛋白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yr-1基因在胚胎各时期均有表达,tyr-1基因表达量在虹鳟受精期最高,桑椹期次之,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tyr-1基因表达量在金鳟16-细胞期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tyr-2基因分别从虹鳟囊胚期和金鳟原肠期开始表达,表达量均在心跳期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出膜后,tyr-1、tyr-2基因分别在虹鳟5日龄和金鳟3月龄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各时期中,tyr-1、tyr-2基因在虹鳟中表达量普遍高于金鳟,出膜后普遍低于金鳟。在各组织中,tyr-1基因在皮肤、眼睛、肾脏、肝脏等组织中有较高表达,tyr-2基因主要在皮肤、眼睛中有较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以上结果表明,tyr-1和tyr-2基因与虹鳟体色变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虹鳟体色变异机制和体色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虹鳟优质和劣质卵液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及Cu、Zn、Fe、Mn、Se的含量,并与金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虹鳟优质卵液LH含量极显著高于劣质卵(P<0.01),而FSH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虹鳟劣质卵液中Cu、Zn、Fe、Mn和Se均高于优质卵和金鳟卵,其中Fe、Zn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虹鳟优质卵液所测激素和微量元素含量与金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IHN)是由弹状病毒科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引起的病毒感染,已被列为国家二类疫病。在甘肃省已发现虹鳟、金鳟、七彩鲑感染了该病毒,虹鳟、金鳟苗种培育场发生急性爆发导致死亡率高达90%,损失惨重。本文主要介绍了虹鳟鱼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的防控技术,以供参考。1发病情况2009年10月20日左右,位于永昌县焦家庄乡红庙墩村的1户养殖户养殖的鲑鳟鱼出现突  相似文献   

6.
研究虹鳟(Onco rhynchus mykiss)生长激素基因(GH)的遗传特征和变异分化,采用PCR扩增、电泳及测序等方法,对道氏虹鳟和日本金鳟共33个个体的生长激素基因内含子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267 bp,两种鱼GH的T、C、A、G四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9%、15.2%、32.0%和21.9%;A+T含量为62.9%,G+C含量为37.1%,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后对两种鱼GH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单倍型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1个多态位点,约占所测核苷酸总长的4.12%。由此界定了14个单倍型,其中日本金鳟单倍型为7个,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742 42和0.007 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030 30;道氏虹鳟群体单倍型也为7个,其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919 05和0.010 1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571 43。由此可见道氏虹鳟遗传多样性较日本金鳟高,此结果可为以后鲑鳟鱼的分子选择育种及种质资源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虹鳟已在世界上被广泛饲养,主要因为它是一种受人喜欢的食用鱼,并且相对容易饲养。虹鳟适应性较强,可在水温 0℃~ 28℃环境下存活,并可在水温 2℃~ 5℃成功地产卵,在 6℃~ 25℃生长发育。通常认为,虹鳟是淡水鱼,但是在东太平洋地区,海水环境中生长的铁头鳟,表现出逆河洄游的生活习性,说明它们在海洋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洄游到淡水中产卵。   在北美、英国、丹麦、法国和意大利,多数虹鳟养殖场用淡水或流水养殖系统。在智利和斯堪底纳维亚,虹鳟刚开始在淡水中饲养,之后放在海水网箱中养殖,直到收获。   1995年全球虹鳟…  相似文献   

8.
虹鳟的饲养与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广全 《饲料研究》2000,(6):38-38,33
虹鳟已在世界上广泛饲养,主要因为它是一种受人喜欢的食用鱼,并且相对容易饲养,虹鳟适应性较强,可在水温0~28℃环境下存活,并可在水温2~15℃成功地产卵,在6~25℃生长发育。通常认为,虹鳟是淡水鱼,但是在东太平洋地区,海水环境中形成的铁头鳟表现出溯河洄游的生活习性,说明他们在海洋中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洄游到淡水中产卵,这样,他们既可在淡水中饲养,又可在海水中生长到一定规格。在北美、英国、丹麦、法国和意大利,多数虹鳟养殖场用淡水、流水养殖系统。在智利和斯堪底纳维亚,虹鳟刚开始在淡水中饲养,之后放在海水网箱中养殖,直到收获。1…  相似文献   

9.
虹鳟鱼饲料添加发酵血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虹鳟饲料含粗蛋白40%左右,需要添加40—50%的鱼粉,而且必须是进口鱼粉。因而用其他动物蛋白饲料代替鱼粉,是养鳟乃至整个动物饲养业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血粉粗蛋白含量高达80%—85%,发酵血粉含30%—50%,血粉饲料饲养效果如何,国内外均有一些试验。谭东权(1991)报道,用发酵血粉培养革胡子鲶鱼苗,无论生长还是成活率都较理想。北京水产研究所用发酵血粉,全部代替鲤鱼饲料中的鱼粉,获得成功。养鳟饲料一般添加5%左右的发酵血粉。本试验旨在找出虹鳟饲料中发酵血粉的最大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
《湖南饲料》2005,(5):43-43
壳聚糖(又称脱乙酰壳聚糖)是一种用甲壳生物的外壳或昆虫的外骨骼(例如虾、蟹、牡励等壳渣)提取的多糖、含有多种真菌的细胞壁。日本北海道水生动物研究所的跟踪研究表明,壳聚糖可以提高鱼类的抗病力,科研人员对虹鳟、黄尾鲷、海鲴、溪鳟注射或浸泡口服壳聚糖制剂后的反应表明,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通威牌3#特种鱼用全价配合饲料和渔场自配加工饲料进行虹鳟、金鳟、七彩鲑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威牌3#特种鱼用配合饲料较渔场自配加工饲料具有饲料利用率高、饲料系数低、成活率高、鱼种增重明显、生产每公斤鱼饲料成本低等特点,应用全价饲料较自配饲料生产每公斤鱼可降低成本5元、每吨多增产鲑鳟鱼236 kg,每吨多增收6 608元,为今后在本地区推广全价颗粒饲料奠定了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甘肃兰州市、甘南州和张掖市金鳟肌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辐轩金鳟肌肉组织中铁含量最高,其次为锌、铜、锰,硒含量最低。三地之同鱼肌肉组织中除锌含量比较接近之外,其他元在较大差异。所测三地辐轩金鳟饲料中素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另外,相同鱼池中的个体之间微量元素含量也存5种元素含量均高于有关鱼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兰州市、甘南州和张掖市金鳟肌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革丽)(革干)金鳟肌肉组织中铁含量最高,其次为锌、铜、锰,硒含量最低.三地之间鱼肌肉组织中除锌含量比较接近之外,其他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另外,相同鱼池中的个体之间微量元素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所测三地(革丽)(革干)金鳟饲料中5种元素含量均高于有关鱼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胰脏坏死(Infections Pancreatic Necrosis简称IPN)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鲑科鱼类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河鳟、虹鳟、银鳟和大西洋鲑等的幼鱼,死亡率高达90%以上。IPN病毒可以通过鱼卵垂直传播,也可通过患鱼的排泄物进行水平传播。感染耐过的  相似文献   

15.
饲料级抗生素氟苯尼考(FFC)已经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在日本的黄狮鱼、真鲷、虹鳟、银鲑、竹荚鱼,韩国的黄狮鱼、鳗鱼和英国的大西洋鳟上已批准使用。氟苯尼考是专用于水产饲料的抗生素药之一。目前在其它养殖品种中的应用研究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6.
虹鳟配合饲料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虹鳟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适宜生活温度12~18℃,适宜水流速度为20~30L/s,要求溶氧大于6mg/L,喜食浮性饲料。早在80年代,Hilton等研究测定了挤压法和蒸气制粒法对饲料持久力、吸水性、饵料系数及虹鳟生理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化颗粒优于硬颗粒。本试验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对虹鳟应用膨化饲料的净增重、饵料系数、单位增重成本进行测定,以便能配制出高效且经济实用的配合饲料。1 材料和方法11 池塘结构 试验在怀柔花木养鳟场进行,选用2个池塘,规格为45.0m×4.0m×0.8m。一个为喂膨化料的试验池,另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贾智英等人完成的"山女鳟的选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专利属于山女鳟选育领域。该发明要解决现有山女鳟选育方法的技术偏见,选出更为优质的山女鳟品系。该发明的方法如下:步骤一,性成熟的山女鳟群体自繁,选择破膜时间为后50%的仔鱼饲育至成鱼;步骤二,继续饲育步骤一获得的成鱼至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基础饲料中预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慢性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牛磺酸在虹鳟抗热应激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挑选平均体重(203.26±2.01)g的虹鳟450尾,分成3组,分别在18℃条件下预先投喂不同水平牛磺酸(0、600.0、1 200.0 mg/kg)饲料,饲养30 d后,对虹鳟进行慢性热应激(24、25℃)处理,研究基础饲料中预添加不同水平牛磺酸对热应激虹鳟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其中1 200.0 mg/kg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②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含量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600.0 mg/kg牛磺酸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③热应激条件下,虹鳟血清中溶菌酶(LZM)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且25℃虹鳟血清中LZM活性显著低于24℃(P<0.05);虹鳟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牛磺酸添加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25℃虹鳟血清中AST活性显著高于24℃(P<0.05)。因此,热应激条件下,预添加1 200.0 mg/kg牛磺酸组虹鳟抗氧化能力、部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及抗损伤能力均高于未添加组,说明牛磺酸可作为虹鳟抗热应激的备选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营养强化培育对硬头鳟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8组硬头鳟亲鱼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富含EPA和DHA的营养强化剂后,对实验组亲鱼进行为期4个月的营养强化,各组亲鱼产卵孵化后与未投喂营养强化剂的对照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粗蛋白为43%,粗脂肪为10%的饲料能满足硬头鳟亲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的营养需求,雌雄鱼性能发育普遍成熟。在硬头鳟饲料中补充EPA和DHA后对亲鱼繁殖性能有改善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尚未有发现鲑甲病毒(SAV)感染的相关报道。如果SAV随进口贸易的鱼类进入我国,会给我国的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为了保障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进境水生动物种类开展了SAV跨境传播的风险评估,并提出了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综合风险分析认为,我国传入SAV的主要威胁是来自疫区的活的大西洋鲑、褐鳟鱼和虹鳟,其次是冰冻和冰鲜的大西洋鲑、褐鳟鱼和虹鳟。建议对活的、冰冻和冰鲜的易感鱼类以及用做鲜活饵料的鱼类,禁止从疫区进口;鱼肉、加工后的制品以及其它非易感鱼类是低风险的,可以自由贸易;对运输活鱼的水、包装等要进行强制常规消毒,无需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