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住宅区绿化与空气离子及空气清洁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绿地率大、绿化结构层多、生物量大、绿化质量高的地方,负离子、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和空气清洁度都较高,依次为:三层>双层>单层;乔灌结合型>乔草结合型>灌草结合型;单层乔木型>单层灌木型>单层草被型。  相似文献   

2.
用DLY-3G型空气离子测定仪对北京植物园热带温室、湖区和樱桃沟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空气离子浓度进行测定,并以单极系数和安倍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植物园的负离子浓度呈现季节变化,以夏季最高,平均为4097个/cm3;冬季最低,平均为867个/cm3;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分别平均为2833个/cm3和2400个/cm3。年均负氧离子浓度2549个/cm3,约为市区年均负离子浓度的6倍。三个景点相比,空气负离子浓度以热带温室最高,其次是湖区,以樱桃沟最低。以单极系数和安倍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得出结论:空气质量春、夏、秋都属于最清洁,冬季空气质量稍差,但也处于清洁水平;三个景点相比,以热带温室空气质量最好,四季都属于最清洁。  相似文献   

3.
竹群落空气负离子及空气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散生竹、丛生竹、地被竹等3种竹群落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进行监测,采用单极系数(q)、空气质量评价指数(CI)和森林空气离子评价指数(FCI)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并探讨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竹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波谷和波峰交替出现的单峰曲线,在8∶00—18∶00时段内,负离子浓度在8∶00处于最高水平,而在12∶00处于最低水平;空气负离子浓度随季节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春季很低,到夏季上升很快,而到秋季则又下降。竹群落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从8∶00开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开始缓慢下降,到16∶00达到最低,之后又缓慢上升;随季节变化则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均值为丛生竹>散生竹>地被竹。空气负离子浓度总体水平均超过700个·cm-3,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保健功能;空气质量评价系数CI均值为0.892,空气质量等级总体达到A级水平,即清洁程度。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对昆明市区16座立交桥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市区立交桥绿化中主要的3种绿化模式,即乔 灌 草型;灌 草型及单纯地被型。运用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层次分析法)模型与方法,对此3种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乔 灌 草型、灌 草型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价值远大于单纯地被型,而乔 灌 草型的景观效益略大于灌 草型,前2类绿化模式的观赏价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植物园的21个群落特征与距地面1.5 m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常见群落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对照,草坪的能力最弱,其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一致,以15:00时最高,12:00时最低;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的频次呈正态分布,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在0.5~0.7的群落数最多;竹类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最高,均值为0.83,比草坪提高了117%;针叶群落与阔叶群落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相近,比草坪提高了70.7%;当优势种树高〈5 m时,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最大,当树高〉10 m时,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基本不变;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随郁闭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叶面积指数对群落空气质量评价指数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应用FTP-2空气负离子测量仪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3个生态区及全园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测量,并采用日本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数(I C)对其空气质量作了评价。结果表明:(1)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浓度垂直变化明显,园中高于园内其他地方。空气离子评价系数(I C)均大于0.93,属于清洁,空气质量很好。(2)从空旷地向水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I C)逐渐增加,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有瀑布和水流等动态水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增加;园中不同功能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差异显著,其大小依次为水边>林内>空旷地;(3)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的日变化规律曲线为双峰形,总的规律为上午高,下午低,一天中存在2个峰值,分别为上午7:00点(563.75个/cm3)和8:00点(789.67个/cm3),I C值为1.11和1.40,大于1,为清洁或最清洁。其它时间处于平稳趋势;(4)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质量的季节变化规律曲线为多峰形,1月最低,为256.20个/cm3,I C值为0.36;7月最高,为542.86个/cm3,I C值为1.06。总趋势为夏、秋季高,春季适中,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7.
崇礼区典型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崇礼区3种主要林分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该地生态效益评估以及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崇礼区典型林分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连续观测,并以开阔无林地为参照对象,采用柱状图、散点图、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PHF)、白桦(Betula platyphylla,BF)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PF,)3种纯林以及无林地(NF)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气象因素及植物光合特性对空气负离子的影响,并运用单极系数法以及空气质量系数法对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呈双峰型,最低值一般出现在中午,不同林分最高值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具有明显差别,空气负离子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河北杨(1 101 ion·cm-3)白桦(847 ion·cm-3)油松(755 ion·cm-3)无林地(344 ion·cm-3)。(2)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植物光合特性总体呈正相关。(3)计算空气质量评价参数得出不同林分单极系数从小到大依次为河北杨(0.92)油松(1.01)白桦(1.25)无林地(1.37),各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河北杨(1.25)白桦(0.85)油松(0.80)无林地(0.27)。[结论]不同林分空气负离子浓度存在差异且阔叶林高于针叶林,空气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外界气候因素及自身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明显,不同林分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存在差异,合理配置林分资源有利于空气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选择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古柳杉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柳杉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特征,实测春夏秋三季不同柳杉生境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瞬时值,并评价其空气清洁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柳杉群落Simpson、Shannon-Wienner及Pielou等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大小排序为山顶(0.918 2;4.345 9;0.805 9)>山麓(0.895 9;4.116 0;0.781 1)>山中(0.890 9;3.999 6;0.747 3),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不同特点,其增长趋势为山中(37)>山顶(33)>山麓(31);春夏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则呈单峰曲线。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山顶、山中较高海拔的柳杉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山麓,其CI值(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高于山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对城市道路景观构建的重视,道路绿化、彩化景观愈发优美和引人注目。该文基于152份有效问卷,研究对比分析了3种道路灌-草层的绿化形式(绿篱式、50%草花覆盖式及100%草花覆盖式)对有驾驶经验的受访者红灯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于绿篱式道路绿化,草花式道路绿化会造成受访者红灯敏感度降低;女性比男性的红灯敏感度高,但更易受草花干扰;25—45岁年龄段受访者对红灯的敏感度和抗草花干扰能力比18—25岁及45岁以上受访者高;相对于偏好草花式绿化的受访者,偏好绿篱式绿化的受访者有更高的红灯敏感度和抗草花干扰能力。建议应尽量避免在事故易发地段大面积应用颜色艳丽的草花进行道路绿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评价沂蒙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区环境空气状况,采用日本生产的ITC201A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修复区不同生态修复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实测与研究,并综合运用CI法、FCI法和隶属度U法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对其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种负离子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即退耕台田苹果经济林地的空气质量最好,其次是麻标×椴树阔叶混交林、黑松针叶纯林、退耕梯田和荒草地的,道路空气质量较差。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在生态修复措施上注重退耕梯田建设保证修复区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应首先加强退耕台田经济林和生态林封禁措施的实施,田间道路两旁应栽植道路防护林,改善生态修复区内道路周围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混交林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对其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湘中丘陵区石栎混交林群落乔木层与下木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4和3.197;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24和0.814;种间相遇机率分别为0.625和0.814;均匀度分别为45.80%和63.94%.乔木层第Ⅰ亚层多样性指数低于第Ⅱ亚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12.
杭州城市住宅区绿化植物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杭州市13个不同建设时期的住宅区绿化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群落结构以桂花和香樟为乔木层主体树种,下层以龙柏和山茶为优势,绿篱和地被灌木以红花檵木和金边黄杨为最多,草本和草坪植物以结缕草和麦冬最为常见;乔灌草整合物种丰富度指数(Sp)在16~58,小乔木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p)、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及均匀度指数(JH)相对较高,乔木层、绿篱和地被灌木层次之,草本和草坪植物相对较低;多样性指数与住宅绿地功能区块多样性布局及建设时期有一定的关系,绿地功能区块布局多的住宅区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相似文献   

13.
对潍坊市景观型城市道路"北海路"绿化的植物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北海路绿化植物种类约有60多种,隶属53科58属,应用形式丰富多样;景观规划遵循适用性和安全性原则,以生态廊道的形式连通城市绿地系统;植物配置为乔、灌、草结合的复合型结构,乔木比例较大,灌木和观赏花木较少。对潍坊市道路景观绿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数、林层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直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林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多样性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直径分布特征表现为典型的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天然更新良好,辽东栎实生苗占幼苗总数的46%;林分中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为0.541,林木个体水平分布格局属团状分布;群落的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平均混交度高达0.71,群落中77.4%以上的林木处于中度混交以上,处于强度混交的比例也接近于24%;林分中各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大小比数排序为:锐齿栎辽东栎漆树灯台树华山松青榨槭三桠乌药椴树秦岭白蜡梾木;在垂直结构方面,林分的平均林层数为2.45层,林层分化明显。依据辽东栎林分的天然更新和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有濒危植物杜鹃红山茶群落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鹃红山茶仅分布于广东阳春市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在杜鹃红山茶群落中设置了6条5 m×80 m的样带。在样带中记录了维管植物182种(包括变种),隶属74科135属。植物区系以泛热带成分为优势,具有明显的热带北缘性质。群落可分为乔、灌、草3层,但结构比较残次。Shannon指数为3.48,远低于海南热带雨林类群。聚类和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和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表明影响杜鹃红山茶群落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为气候类型和海拔梯度。  相似文献   

16.
连续2a对低效天然林封禁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封禁1a后,乔木层郁闭度提高8.3%~16.7%,灌木层覆盖度提高15.2%~64.7%,草本层覆盖度提高12.5%~20.0%;封禁2a后,乔木层郁闭度提高16.7%~33.3%,灌木层覆盖度提高39.4%~141.2%,草本层覆盖度提高37.5%-44.0%。(2)封禁与不封禁的林分郁闲度、灌木和草本盖度和林分总生物量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物种多样性已成为评估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3所高校的仙林校区开展了鸟类资源调查。共记录鸟类20种,其中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仙林校区鸟类12种,隶属3目10科,其中留鸟11种,鸟类区系以古北界为主;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鸟类17种,隶属5目13科,留鸟14种,以广布种为主;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鸟类16种,隶属4目11科,留鸟13种,以广布种为主。3所校区鸟类组成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以古北种占优势,广布种比例也较高。由SPSS分析结果知,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财经大学校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木林、灌丛、草丛、水域和建筑区均高于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校区。对比鸟类均匀性指数,南京师范大学在乔木林、水域和建筑区最高,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则在灌丛和草丛环境最高。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的林业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评述了前苏联林业土地复垦的概念和内涵、用于林业复垦的被破坏土地的生物适宜性评价系统。系统地总结了前苏联被破坏土地的土壤改良、促进人工林生长、乔灌木树种选择及人工林营造的先进技术, 简介了前苏联林业土地复垦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川中丘陵区位于长江上游,为深入了解并充分认识川中丘陵区不同柏木林地植物群落现状,以及群落组成、变化和发展趋势群落特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Smipson指数和Shannon—wien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等指标,对川中丘陵区分布最广的柏木林为主几个不同林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林地群落层次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层结构简单。其中乔木7科7属11种,灌木29科39属60种,草本35科57属72种。(2)每个林分类型内均有几种优势种或亚优势种,但不同林分类型的优势种类型及其物种均有较大差异。(3)从物种分布频度看,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的物种总体分布频度大致都符合频度分布定律,属于L形,即低频度的A级占优势,但各个林层的物种频度有较大差异。(4)不同林层植物物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数表明,灌木和草本层都明显高于乔木层,乔木层最小;乔一灌层、乔一草层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