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江南油杉种质资源与苗木繁殖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资料的查阅与收集,对江南油杉在我国天然种群资源的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了江南油杉自然繁衍对生境的需求、过度砍伐利用是导致其濒危的原因,分析自然种群生境、染色体核型研究、育苗技术和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实现江南油杉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并进一步研究江南油杉的人工林栽培技术和高效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3.
油杉物种苗期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油杉各物种的生态特点 ,选择适应广西生产的物种 ,进行了江南油杉、短鳞油杉、油杉、云南油杉、柔毛油杉等 5个物种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千粒重、发芽率、苗木生长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江南油杉表现最佳 ,其次为短鳞油杉  相似文献   

4.
江南油杉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德水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3):37-39,46
通过点—四分法对江南油杉群落进行样地调查,测定江南油杉群落8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比较稳定,处于生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5.
江南油杉,又称浙江油杉,是松科油杉属的常绿大乔木,其枝叶茂密浓绿,根系发达,抗旱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庭院绿化树种.1999年,歙县引种1500棵江南油杉幼苗培育,现树高已达3.72 m,长势喜人,今春已从苗圃运往周边乡镇栽植,绿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pis)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和垂直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江南油杉天然林样地中,群落植物种类组成共有34科50属56种,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松科(Pinaceae)、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等。群落类型主要有江南油杉+乔木+灌木+草本和江南油杉+灌木+草本2个类型。云贵高原的南缘部分和都阳山山脉是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最为集中的分布区。广西江南油杉天然林以散生或零星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7.
江南油杉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Flous)是松科油杉属的常绿大乔木,天然生长的江南油杉,高可达40m,胸径达100cm以上,是很有价值的用材树种。枝叶茂密浓绿,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树根含有胶质,民间常用于造纸胶料。江南油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合理施肥方法,以江南油杉播种苗木为材料进行试验,分析了15种不同施肥方法对江南油杉苗木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除处理15(50%沼液)以外,其他14种施肥处理的江南油杉苗高、地径、地下鲜重、地上鲜重、地下干重、地上干重、总生物量、根颈粗、小根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清水)(P<0.05),而对江南油杉苗期最大根长增长不显著。15种施肥处理对江南油杉地上部分的增长量的促进效果明显大于地下部分的增长量。15种施肥处理中以处理4(0.5%复合肥+0.1%尿素)对江南油杉半年苗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效果最好,分别为22.750cm、3.095mm、2.341g,分别是CK的340%、242%和618%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光泽江南油杉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江南油杉群落(2 000m2)有维管束植物48科72属92种;江南油杉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据优势(80.44%),生活型谱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特点;群落径阶和树高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丰富,不同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藤本层草本层,体现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特征;群落中江南油杉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但幼苗幼树数量较少,在灌木层受到其他植物(主要是木本植物)的强烈竞争,种群有衰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云南油杉与油杉吉松叶蜂两种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杉吉松叶蜂(Gilpinia disa)虫害常发区设标准地,通过观测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受害植株的生长情况,寄主植物食源量对幼虫发育的影响,以探索两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表明:云南油杉从食源上制约着油杉吉松叶蜂幼虫的发育,当油杉吉松叶蜂4龄幼虫在食源紧缺时(寄主失叶量≥5/6),仅有2.5%的能正常发育;当云南油杉失叶量小于1/3时,其高、径、材积呈增效生长;云南油杉具有极强的抗虫性,当它连续3年(每年失叶1次)严重受害失叶后,仍能存活,但如果1年内连续两次严重受害失叶后,植株就会死亡;云南油杉受害失叶量≥1/3时,其高、径生长量、材积生长率随着受害程度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对广西现有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人工林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材积年均生长量等指标与该地区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制约江南油杉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与生长相关性较为密切且为正相关,其次为年平均气温、最热月气温,相关性最低的是最冷月气温和空气湿度。各气象因子对江南油杉树高生长影响较大,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小。综合分析得出,江南油杉树种对环境热量要求较高,在夏、秋气温较高、蒸发量大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树种对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了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规律,以期为江南油杉人工林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面调查广西林科院老虎岭实验林场27年生江南油杉人工林基础上,在不同的3个标准样地内选择了12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深入分析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规律及形数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林木生长经验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选出合适的生长模型。【结果】27年生江南油杉树高、胸径、材积的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树高生长总量为16.9 m,胸径生长总量为20.3 cm,材积生长总量为0.283 685 m^3。江南油杉胸高形数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先急剧增加,然后再缓慢下降,形数曲线呈反"J"型变化,胸高形数在第7年后小于1,第24年后曲线变化趋于平稳状态,保持在0.52左右。【结论】1)树高在6~14 a和18~24 a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江南油杉树高生长的速生期。胸径生长的速生期在6~16 a和18~27 a出现。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增粗,树高的高生长期比胸径高生长期早2 a,树高与胸径的低生长期出现在同年。材积的第1个生长高峰期在1~14 a,在第26年后是材积的第2个生长高峰期。各龄阶胸高形数表明江南油杉的胸高形数大,树高尖削度小。2)通过比较分析6种生长模型对江南油杉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实测值的拟合情况,苏玛克(Schumacher)模型可作为江南油杉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韦布尔(Weibull)模型可作为材积生长模型。经检验,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残差及相对总误差均较小,模型精度较高,证明所选择的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际生长规律基本吻合。3)27年生江南油杉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经27 a生长仍未相交,说明江南油杉在27 a内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通过材积生长模型的推算结果,江南油杉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相交于48~49 a间,即江南油杉数量成熟年龄为49 a,此时的江南油杉材积生长量为0.942 460 m^3。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容器育苗质量,以江南油杉芽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芽苗截根移植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芽苗截根移植对江南油杉容器苗生长性状具有明显影响。C3S1处理(留根长4.0cm、蘸CPD生根剂500mg/L水溶液)的苗高生长最好,C1S4处理(留根长4.0cm、用清水蘸根)的保存率最好,C3S3处理(留根长4.0cm、蘸黄泥浆)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最多;按苗木质量综合评比,C3S3处理、C3S1处理为江南油杉芽苗截根移植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4.
油杉属树种人工造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油杉属树种,只开发利用而未人工造林,资源濒于枯竭。国内仅少数植物园引种作观察或观赏,国外也仅英、美、意等国零星引种于公园庭院,尚无系统的作为用材树种造林的研究。广西林业科学研究所从1957年开始油杉人工引种驯化试验,在完成广西油杉属物种资源调查和采种育苗试验基础上,对油杉属中的4个主要树种进行造林试验,至1989年止,已推广造林700ha,并总结了一整套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试验内容自1978年以来,先后在全区设试验点8个,试验林80多公顷,进行了造林地选择、物种比较、密度、混交造林、抚育等试验,各试点的试验内容有所不同。1989年5月至9月对各点的试验林及推广林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总结。  相似文献   

15.
选择广西6个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种植点,设置标准地进行林木生长指标测定,以5株优势木生长指标进行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对江南油杉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江南油杉人工林在阳坡的生长优于阴坡;在下坡的生长优于中坡,在上坡的生长为三种坡位中最低;在斜坡的生长水平优于平坡。  相似文献   

16.
江南油杉江南油杉别名铁坚杉,为松科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树种。高达30米,胸径1米。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圆锥形。树皮灰褐色,叶条形,革质。花期3—4月,单性,雌雄同株。果期10-11月.球果圆柱形,长10~20厘米,种子有膜翅,富含油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广西不同栽培区江南油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共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机制.[方法]以广西3个栽培区江南油杉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全株分层挖掘和根系形态结构分析法,定量分析江南油杉幼树不同径级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1)江南油杉幼林期细根生物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分布在0~...  相似文献   

18.
在油杉吉松叶蜂(Gilpiniadisa)虫害常发区设标准地,通过观测云南油杉(Keteleeriaevelyniana)受害植株的生长情况,寄主植物食源量对幼虫发育的影响,以探索两种群之间的相关性。其结果表明云南油杉从食源上制约着油杉吉松叶蜂幼虫的发育,当油杉吉松叶蜂4龄幼虫在食源紧缺时(寄主失叶量≥5/6),仅有2.5%的能正常发育;当云南油杉失叶量小于1/3时,其高、径、材积呈增效生长;云南油杉具有极强的抗虫性,当它连续3年(每年失叶1次)严重受害失叶后,仍能存活,但如果1年内连续两次严重受害失叶后,植株就会死亡;云南油杉受害失叶量≥1/3时,其高、径生长量、材积生长率随着受害程度增强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南丹县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 cyclolepis)天然林设置20 m×20 m的标准样地5个,10 m×10 m的单位样方20个,调查样地中群落物种种类组成、层次结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径级和高度级结构。结果表明:江南油杉天然林群落植物种类丰富,2 0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41科69属74种。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地位,占总数的74.24%。群落层次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及层间植物,灌木层的物种种类最丰富,个体数量分布也最均匀,该层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群落均匀度(J)均大于草本层和乔木层。乔木上层的主要树种有江南油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冬青(Ilex chinensis),江南油杉的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均居乔木层的首位,说明江南油杉是群落中绝对的优势种,决定群落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油杉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杉是广西西南部天然分布的用材树种。高峰林场引种栽培10多年的结果:油杉树干通直,生长迅速,其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湿地松、马尾松大6%~45%、2%~108%;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除2块样地外,其余的也比湿地松、马尾松大2%~31%。表明油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