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栽培季节我县可安排在春秋两季栽培,春季2—3月制袋,3—4月出菇;秋季9—10月制袋,11月出菇到翌年3月。以秋季栽培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姬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菇别名小平菇,属担子菌亚门,侧耳科,是近年来国内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姬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其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蔬菜,含有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菇肉肥嫩,味鲜爽口,还具有保健功效,是平菇家族中最受消费者青睐的品种。姬菇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可利用的栽培原料非常广泛,既可熟料袋栽也可发酵料栽培。2005年,我县引进并推广栽培姬菇,产量较高,前景广阔。栽种该菇既提高了我县食用菌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苍南县是浙江省蘑菇重点产区,近几年发展尤其迅速,2000年全县栽培面积达3000多万平方尺,产值超亿元.为充分发挥我县资源等优势,更好地利用夏季闲置的菇房,解决夏季鲜菇市场断档.1998、1999两年,我县进行了"高温蘑菇菌种引选和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试验,成功地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两个高产优质新菌种"夏菇93"和"新登96".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栽香菇是我县近年来开发推广的一项新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温季节缺少鲜香菇上市的局面,与我县优质架菇形成了良好的优势互补,同时也添补了北方6—9月高温季节鲜香菇的市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县平菇生产已成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县菇农的支柱产业。但相反,我县在平菇栽培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退菌现象及菇畸形发生十分严重。有的菇场出一、二潮菇结束,有的甚至不出菇,刚发好的菌棒渐渐不见菌丝、有的新出菇成菊花状,卷叶形,鸡爪子等等,轻者保本,重者几乎绝收。  相似文献   

6.
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与资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我县食用菌的发展史,可以看到那艰苦创业和成绩辉煌的一页。自1990年我县实施以香菇为重点的“三种二养”农业综合开发以来,从1990年的115户计45万袋,扩展到目前的万余户,香菇栽培量也从1994年起一直稳定在4000~5000万袋,年产值超亿元,栽培的种类也从单一秋冬香菇生产,发展成冬菇、春菇、反季节高温菇、花菇、地栽菇并举的周年化生产,并成功开发了蘑菇、杏鲍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竹荪、草菇、秀珍菇等多种珍稀菇。2004年全县共种植香菇5596万袋,其中在异地16个省市种植1050万袋,  相似文献   

7.
<正>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包脚菇、秆菇、麻菇,是一种高温型草腐真菌。生产上以稻草、麦秸、玉米秸、棉籽壳、废棉渣等为栽培原料。可在室内室外、屋前屋后、塑料大棚等栽培。在自然环  相似文献   

8.
《农家科技》2007,(11):16-16
<正>利用草菇、金针菇两个品种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合理配套栽培,可实现周年栽培生产,提高菇房利用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1.菇房要求。坐北朝南,长16米、宽9米、高4米,房内用竹木或水泥柱搭架6~8层,床架四周为走道,南北方向,床架宽120~130厘米,走道宽60~65厘米,整个菇房可  相似文献   

9.
杏鲍菇是大型肉质伞菌,菇柄肥厚,质地脆嫩,味道纯正,保质期长,市场售价较高,栽培效益较好。但常规栽培转化率较低,特别是后期产量很低。"速转"即快速转化新技术栽培,有以下优点:一是菌龄可缩短10天左右,转化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100%以上;二是有利于实现半机械化操作,省工节本增效;三是杏鲍菇商品性好,售价高;四是易管理;五是产量高,特别是后2潮菇产量为常规栽培的1~2倍。一、选用良种。选用纯化的PLeura菌株。其菇体单生或丛生,单菇重100~150克,菌龄50~65天,出菇温度5~20℃。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特征特性及其制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斐氏假黑伞,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是近年从波兰引进的珍稀名贵食用菌新品种,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在国际市场畅销的十大菇种之一。大球盖菇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品气味清香,味道鲜美柔和,营养丰富,含有相当高的蛋白质、糖质、矿物质、维生素和17  相似文献   

11.
以黑荆枝桠和去皮杆材为原料,进行袋培香菇试验,得到以下结果:(1)两种黑荆菇木产菇量均极显著地高于传统菇木;香菇的营养品质则高于或接近传统菇木。(2)高产香菇的最佳组合为:黑荆带皮木屑+Ⅲ号配方+中温型菌种。平均生物效率达到1:1.44,产菇量比对照提高31.5%。由此表明:黑荆木材是一种理想的香菇袋培原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大规模推广香菇241—4品种,由于该品种菇盖大、菇柄短,菇型圆整,肉质肥厚致密,商品价值高,颇受菇农的欢迎。然而,该品种分解培养料的能力弱,菌丝生长速度慢,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较长,在栽培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常因管理不当而出现烂筒或畸形菇现象,直接影响到菇农收入。作者经过多年来生产实践,总结了一套香菇241—4品种栽培技术,现将该品种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皱环球盖菇是我国近年从欧洲引进的一种珍稀食用菇种。该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十大菇种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  相似文献   

14.
<正> 榆黄蘑菇又叫金顶蘑菇、金顶侧耳、玉皇菇等,原产于东北,近年来,我们通过在露天栽培,认为它不仅品质好,而且生活力强,出菇整齐,产量高,适应性强,适合于农村在露天进行大面积栽培。一、菇床的建造:菇床要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以长6米,宽0.8—1米,深35厘米为宜。床底成龟背形。如果是座北向南的菇床,北端  相似文献   

15.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16.
<正> “菇蕾萎蔫,预防为先”,是我县种菇大户王忠友的丰产经。草菇生产过程中,出菇开始时现蕾很多,不久之后却大量萎蔫死亡,导致减产。菇蕾一旦萎蔫,就难以挽救。因此应预防为先。现将他的预防措施整理如下,供菇友参考。 1 不用老化菌种:菌种老化后生活力  相似文献   

17.
我县2001年开始在全县大规模推广白灵菇生产技术.白灵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在5~20℃范围内出菇,白灵菇出菇前期必须有一低温刺激过程,这就决定了在我县白灵菇出菇期为11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造成夏季前后的4-11月份菇棚处于闲置阶段,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也偏低.  相似文献   

18.
一、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形成规模。近年来,顺应农业发展新形势,我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产业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据统计,全县种植食用菌涉及19个乡镇,建立大棚3600多栋。栽培面积8500多亩,年栽培食、药用菌9000万袋以上,品种有香菇、椴木香菇、代料水菇、花菇、埋地菇、竹荪、极木黑木耳、菌草灵芝、平菇、金针菇、油珍菇、北虫草等。  相似文献   

19.
香菇生产是庆元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但在香菇生产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全县的香菇栽培多年来一直采用春栽秋菇模式,出菇期集中于10月至翌年3月,常造成鲜香菇供过于求,特别是10~11月尤为突出,但在4~9月又是产菇的淡季。因此,合理调整香菇栽培布局,错开上市季节,使香菇产品更好地适应香菇消费市场发展需求,是确保我县香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滑菇又名滑子蘑,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近几年我县滑菇产业发展很快,但霉菌污染普遍发生,轻者减产,重者绝收。因此能否有效的防止霉菌污染,是提高滑菇质量和产量的关键。1霉菌种类及为害滑菇栽培,常见污染霉菌有木霉、青霉、链孢霉和曲霉。这类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