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夏的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处于“治理-贫穷-破坏-治理”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清流河流域“顶部生态保护利用、中部生态经济开发、底部生态景观休闲”的治理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休闲、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在治理规划阶段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流域经济统筹考虑,着力提升水保措施自身经济效益并加强经济产业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为解决流域治理反弹问题和创新流域治理模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双山前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省针对双山前小流域生态资源状况,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原则,并对各项治理措施进行规划设计,通过流域治理与开发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生态建设中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生态建设方向与重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和生态用水量分级管理和规划的思想,探讨了其所涉及的重要的水安全与生态安全、水资源产权管理与核算、水资源配置管理、水资源政策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生态用水与水资源承载能力、人工草场与节约用水、绿洲边缘半荒漠草场的保护治理与用水等8个方面的水资源问题,提出了干旱内陆河流域下游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凌河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锦州市把水土保持作为保护“母亲河”的主要内容,“在全市开展保护母亲河、搞好水土保持大行动”。市水土保持站抓住这一有利契机,通过实行领导包片、责任到人等办法,实现了“一年一大步,四年大变样”的治理目标。茶山小流域属土石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强度大。2000年开始实施综合治理,根据流域水土流失现状,采取科学治理,通过土地资源改造及合理开发利用,变废为利,开展多种经营,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国家水利部、林业部、团中央等8个单位将茶山小流域评为治理母亲河先进工程。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分析营口市以往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改变过去的防洪理念,将河道生态建设从以前单一河道防护性工程整治转变到现在以河道生态工程整治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整治上来。把保护河道生态原始资源,保护河道环境,作为水土保持河道治理的重要工作。首先要抓流域治理,逐步走向河道治理,从小到大,分区、分段实施。依据水流特性,制定防洪标准,确定堤防设施。提出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6.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重要河流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松辽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流域内水土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对2021年松辽流域12条重点跨省河流的主要控制断面进行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评估,结果表明:参与评估的26个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率均高于90%,其中出现未达标情况的控制断面有5个,占评估断面总数的19.23%,总体呈现松花江流域优于辽河流域、干流优于支流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持续推进松辽流域生态流量保障工作、科学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污染源,而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思茅河盆地流域建设的实际,从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划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构筑、流域五大生态系统建设、流域社会主义生态新农村建设以及生态清洁型流域监测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云南思茅河盆地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的技术措施体系,以期指导思茅河盆地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清洁型流域建设。  相似文献   

8.
根据板桥河小流域目前存在的环境状况,提出了工程建设规模及治理目标。通过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措施,从乡村到小流域生态进行全面治理,在改善板桥河小流域环境质量的同时,保障昆明市空港区、东城区和寻甸县城城区饮用水质量,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塘溪流域特点,结合流域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现状,将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并针对三大区的不同功能因地制宜地分别配置治理措施,突出每个功能区治理措施配置的特点。从山顶到沟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小流域建设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生态清洁小流域,促进黄塘溪流域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坦帕湾流域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态势,为中国港湾流域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借鉴。[方法]以1985,1995,2005及2015年4个时期的 TM /OLI 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模型,对美国坦帕湾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坦帕湾流域人工景观面积明显大于自然景观面积。(2)1985年,坦帕湾流域景观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占流域总面积的24.16%和20.30%。1995年以后,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面积均有减少,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显著增加。至2015年,高、较高等级生态风险区面积与前20 a 相比仍在增加。(3)30 a 来坦帕湾流域内的生态风险等级由低向高转变的总面积为3210.84 km2,约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8.65%,较高、高生态风险等级沿港湾海域一侧区域继续扩张,大陆一侧东北部逐渐零星出现。[结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近30 a 来坦帕湾流域景观及生态风险格局时空变化显著,但后10 a 生态风险等级上升速率明显低于前20 a ,说明人类在开发利用港湾资源的同时,也逐渐注重港湾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