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是湖北省主要用材和薪材树种。由于大面积经营纯林,林分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森林群落不稳定,抗病虫能力差,地力恶化,生产力低。合理营造混交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为了探索松、栎混交林的混交机制,总结营造经验,为我省大面积营造马尾松,栎类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1987—1989年对马尾松、麻栎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根据18个树种的6年营造试验与调查结果,筛选出10个树种为浙江薪炭林优良造林树种;提出了15个类型为浙江优良薪炭林类型,诸如胡枝子、赤桉、马尾松、紫穗槐、麻栎、南酸枣、银荆、刺槐、枫香、马尾松×胡枝子、麻栎×胡枝子、枫香×胡枝子、马尾松×麻栎、马尾松×枫香和马尾松×南酸枣;并就这15个类型分别阐明了他们的造林密度、混交方式、作业方式、立地选择和产量等,为浙江省薪炭林建设提供了一套较系统的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是我区量大面广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如何提高马尾松单位面积木材的产量与质量,以及其改良土壤作用的效益,如何使林分结构更加合理,已成为生产上急待研究的课题.半个世纪以来,我校附属林场营造了马尾松与樟树、马尾松与大叶栎、马尾松与椆木、马尾松与红栲、马尾松与麻栎、马尾松与杉木等多种混交林,经过长期的观察,生长发育较好的是马尾松与红栲、马尾松与椆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邵武卫闽林场建立了马尾松、福建柏(建柏)、闽粤栲、木荷纯林以及马尾松与其他3个树种的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试验林,混交林有3种模式:块状(3株×3株)、横排带状(3行×3行)、竖排带状(3列×3列),株行距均为2 m×2.5 m(初植密度2000株/hm~2)。试验后25年的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生长量差异显著,蓄积量大小顺序为:建柏纯林闽粤栲纯林马尾松×木荷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木荷块状混交马尾松×建柏横排带状混交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横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块状混交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块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其中蓄积量最高的建柏纯林(279.20 m~3/hm~2)是蓄积量最低的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84.32 m~3/hm~2)的3.11倍。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效果最好,其次是马尾松与福建柏混交,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效果最差,其蓄积量低于两个树种的纯林。  相似文献   

5.
对马尾松与4种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枫香、黄檀、麻栎混交后,促进马尾松生长效果显著,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显著大于纯林,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而马尾松与马褂木行状混交林郁闭后,马尾松的生长受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低与其纯林,林分分化严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固氮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促进马尾松生长作用十分显著,并可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地力资源的永续利用。树种搭配模式主要有:马尾松×杨梅、胡枝子,马尾松×南岭黄檀、胡枝子,马尾松×江南桤木、胡枝子。  相似文献   

8.
南京郊区典型人工林分空间结构及间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等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参数分析了南京市郊区3种不同人工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杉木的混交林分平均混交度达0.61,接近较强度混交,群落的组成较复杂。而间伐前杉木林和麻栎林的混交度较小,分别为混交度为0.25和0.15,处于较弱度混交以下,群落组成较简单。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和麻栎林混交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0和0.49,处于随机分布状态,而间伐前杉木林的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5,林内所有树种均属于聚集分布状态。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麻栎林和间伐前杉木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61,0.5和0.54。在麻栎林中,麻栎的生长占较优势状态;在间伐前杉木林和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中,马尾松生长占绝对优势。杉木林间伐2 a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由0.25上升到0.38,达到了较弱度混交以上,而林分的平均角尺度和平均大小比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10.
寿县八公山林场于六十年代初,采用马尾松、麻栎接4:1的比例蛛间混交方式,在孔家山造袜205亩.1995行成林采伐。通过对松栎混交林生长及林分结构的调查分析.江准丘陵地区,混交林的效益明显高于纯林。  相似文献   

11.
采用4种珍贵阔叶树与马尾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种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珍贵阔叶树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高径比及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生长表现为枫香香樟闽楠红楠。不同珍贵阔叶树对马尾松生长有不同影响,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马尾松×闽楠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最大,其余依次为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马尾松×枫香。不同混交模式的林分总蓄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闽楠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但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分析紫色土侵蚀区马尾松老头林混交杨梅后混交树种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差异,试图揭示混交的营林模式对混交树种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尾松老头林混交杨梅后,马尾松的胸径和树高分别增加45.55%和35.90%,其叶片叶绿素 a、b 和叶绿素 a+b 表现为略有增加,而叶绿素 a/b 比值从2.246减少到2.181;马尾松老头林混交杨梅后,马尾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量子效率均表现为显著增加,光的补偿点表现为略为减少,而光的饱和点表现为略为增加,表明混交杨梅后增强了马尾松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探究贵州省黎平县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混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以黎平县马尾松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将研究区典型马尾松混交林划分为7种林分类型,分别是马尾松占40%(类型A)、50%(类型B)、70%(类型C)的与多种阔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占30%(类型D)、50%(类型E)、70%(类型F)的与杉木混交的针叶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类型G),采用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混交度和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1)7种林分类型中,马尾松均为轻度聚集分布状态,趋向于随机分布格局;2)类型F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处于中庸状态,其余类型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均处于亚优势状态;3)马尾松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通常在中度混交强度以上,而马尾松纯林处于弱度混交,接近于零度混交;4)林分综合评价排序为类型A>类型D>类型E>类型B>类型F>类型C>类型G;5)典型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其空间结构的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银荆混交林生产力和土壤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银荆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银荆混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马尾松的生长量和生物量。混交林地土壤容重小、持水性能和通透性能强,土壤养分含量高。马尾松银荆混交改土效果明显。银荆是提高马尾松林分生产力、防止地力衰退的良好伴生树种。  相似文献   

15.
乡土阔叶树山杜英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杜英是优良的乡土速生绿化树种,对连城县宣和国营林场6年生的山杜英纯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山杜英与杉木和马尾松的混交林进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蓄积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大小分别为山杜英与杉木混交林>山杜英纯林>山杜英与马尾松混交林>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16.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7.
松栎混交林的形成及其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了油松、辽东栎混交的三种优化模式,对松栎混交林的生态防护功能作了详细分析,充分证明了松、栎混交林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巨大的生态防护效益。该文还就大力发展松栎混交林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5年生、22年生不同混交比例、不同密度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进行生长分析,以选择最佳的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模式和造林密度。结果表明:22年生时,混交林分蓄积比纯林增长186%。营造米老排马尾松混交林最佳混交模式是按1∶1行间混交,造林密度采用2m×1.67m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