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中地区推广“林草畜”三结合退耕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地区位于四川东北部 ,米仓山南麓 ,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 ,是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区。长期以来 ,由于森林过伐 ,土地过垦 ,形成 7.3 8万公顷坡耕地广种薄收、形成“愈垦愈穷 ,愈穷愈垦”的恶性循环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 ,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全区水土流失面积 496 4平方公里 ,占幅员面积的 40 % ,年侵蚀总量达 2 3 84万吨 ,并且洪涝、干旱连年发生 ,病虫灾害接连不断 ,这给当地经济发展和长江中下游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自去年 1 0月省政府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会议以来。当地党政把退耕还林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榆林,曾经是一页荒凉惨淡的白纸。千百年来,大气环流的变化,边关连年的战争,人工的盲目开垦,无休止的滥砍滥伐,仅存的270万亩耕地处于沙漠围困之下,亩产不过三、五十斤。多少年来,榆林妇女在这支离破碎的梁峁上劳作,在被荒沙围困的小圈里拼搏,愈垦愈穷,愈穷愈垦,没有过高的奢求,只盼着一年里能够吃饱,穿暖。 人类只有和自然环境融合,才能共存与获  相似文献   

3.
贵州乌江流域地区退耕还林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上游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整个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同时,也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患压力不断增加。陡坡垦殖是贵州省乌江流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陡坡退耕还林是防治水土流失,改善贵州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研究表明,森林植被增加使坡耕地减少1个百分点时,水土流失量减少4.8个百分点。着重分析了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退耕还林的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按照党中央部署,四川省从1999年起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开始启动。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森林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25度以上坡耕地有1154万亩,因陡坡垦殖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江河塘库和农田形成了很大威胁,对四川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朱镕基总理多次到四川视察,强调对坡耕地要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并希望四川先行一步,创造一个样板,作到五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成  相似文献   

5.
遵义市作为长江上游的重点城市,肩负着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和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特别是陡坡开垦突出,导致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全市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202万亩,占全市耕地的15%;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其中80%主要来源于坡耕地。全市石漠化面积已达到188.6万亩。顺应西部大开发的潮流,遵义于1999年开始实施100万亩退耕还竹工程,同  相似文献   

6.
记者从日前在成都举行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获悉,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八年来成效显著,在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长期以来,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极大制约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自1989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拦蓄泥沙、削减洪峰、发展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6 丘陵农区本区包括长江上游地区的丘陵区 ,主要为盆中紫色丘陵和盆东平行岭谷向斜丘陵 ,占上游地区总面积的 8%。丘陵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好、垦殖指数高 ,是各地重要的农业区和主要的粮食产区。本区人多地少 ,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土地后备资源极为有限 ,森林植被少 ,农民群众缺薪少柴。林地与农地交错、镶嵌。丘陵区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丘坡、丘麓、丘顶均有耕地 ,旱地比重大约占 30 % ,有的甚至达 70 %。丘陵区大于 10°的坡耕地占 70 %以上 ,大于 2 5°的坡耕地占 10 %~ 2 0 % ,是水土流失的策源地之一 ,尤其是因顺坡耕作加剧水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疆,幅员辽阔,生态类型多样,全区现有耕地730×104km2,其中山地丘陵区3°—15°的坡耕地330×104km2,占总耕面积的47.7%,由于终年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且降雨期相对集中,自然因素和顺坡耕作,粗放经营、广种薄收等人为因素,坡耕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十分严重,使本来贫困的山地丘陵区,土壤肥力逐年下降,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部分地区已处于荒漠化边缘。如果再走这样的老路,不仅农牧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而且会加速生态破坏,最终形成越种越穷,越穷越种的恶性循环。实施“进、退、还…  相似文献   

9.
板桥河小流域土壤侵蚀计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土壤侵蚀的计量,在我国迄今仍没有一套系统、通用的方法,特别是对于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以往的许多工作中主要是采用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关于水土流失等级划分标准表》作为评价土壤侵蚀的指标,在宏观上解决了乌江流域的水土流失评价和计量问题,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由于该“标准”涉及面广,不可能将各个地区的特点都表征出来,在某一地区、流域应用此“标准”评价水土流失状况时,其计量结果较  相似文献   

10.
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的宕昌县 ,属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的交错地带。境内为亚热带、温带、寒带三种气候过渡带 ,年平均气温8 8℃ ,年降水量 633 8毫米。县境海拔在 1 1 38米~ 4 1 54米之间 ,相对高差 30 1 6米。现有贫困人口7 36万人 ,是国列贫困县。全县 2 5度以上坡耕地和宜林宜草开荒地有1 72 2万亩 ,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灾区县之一。国务院提出“退耕还林 (草 ) ,封山绿化 ,以粮代赈 ,个体承包”方针后 ,按照省地的安排 ,县委组织四大班子领导和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地理、地貌、人文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 ,根据全县…  相似文献   

11.
生物篱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篱技术是新时期探索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秭归县周坪乡蛇山溪村种的 2 5°以上坡耕地 ,在未运用生物篱治理以前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土壤瘠薄 ,当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 ,导致越穷越垦 ,赵垦越穷。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该村实施了种植生物篱探索性试验 ,经过 3年来的试验观测 ,水土流失得到了根本性控制 ,不仅提高了地力等级 ,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且粮食及人民的经济收入有很大提高 ,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生态经济和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卢顺光  孙振华 《沙棘》1994,7(1):1-3
从全球范围来看,环境恶化与贫困是严重困扰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两大因素.而我国山区,问题就更为突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口数量剧增,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198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了沙棘发展计划,在钱正英同志的倡导下,“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与国务院实施的“扶贫”计划遥相呼应,其意义不仅在我国广大的“三北”水土流失地区,同时也对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世界上其它贫困山区的环境治理和经济脱贫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下,退耕还林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地区和少数领导由于对该项工作缺乏深刻理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极“左”倾向,致使大片的良田被退且毁,这种状况必须要加以改变。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弄清退耕还林的真正含义。退耕还林有严格的政策界定,它指的是25°以上常年耕种的坡耕地或25°以下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指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综合措施,加快长江、黄河流域等地区坡耕地和沙化耕地退耕还林以及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步伐,从根本上扭转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严重局面,促进生态、  相似文献   

15.
六年间 六变化——我省实践退耕还林工程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部,全省东西狭长,地域横跨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分属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内陆河三大流域.北部有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山沙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0%以上,是个多山、多沙、多灾、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生态区位重要。全省有15~25度的坡耕地1994万亩.  相似文献   

16.
森林植被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是导致会泽生态恶化的两大重要原因。不能说森林植被的减少是生态恶化的惟一原因,也不应把水土流失的严重当作是森林植被减少的必然结果。而大量的,占土壤流失总量一半以上的水土流失是发生在农业用地中的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上。因此,重点工程建设要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坡耕地的治理是一大关键。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地区东北部,全县总面积5854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大小河流155条,较大河流为牛栏江、小江、以礼河三大水系。全县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01.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4.5%,是全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国家已经确定将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措施和切入点,而造林绿化又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关键。所以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彻底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我国确定今后50年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目标我国已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确立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其战略目标是在50年后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据水利部有关人士介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从现在起10年内,每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到201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万平方公里,七大流域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工程初见成效。第二步是从2011到2030年的20年内,使全国六成以上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第三步是从2030年到2050年,全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宜林地全部绿化,“三化”草地得到恢复,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摘自《经济日报》  相似文献   

19.
从新疆到华北和东北西部地区,分布着19亿亩沙漠和戈壁,形成绵延万里的风沙线,风沙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沙漠化土地日益扩大。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干热风危害严重,使小麦减产。沿海地区连年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每年输入黄河下游泥沙总量达16亿吨,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的造林绿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下,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于1996年基本实现全面绿化。这是全市造林绿化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长沙市的造林绿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沙市的森林植被曾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生态失调,水土严重流失。据80年代初调查,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22.4万公顷,约占山地面积的35%,导致部分地区河流淤塞,灾害频繁,严重地危害了农业生产,影响了人民生活。一些地方愈穷愈砍,愈砍愈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失误在山的共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