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2012年采用定点踏查、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贵州续断中药材的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种植基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了续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贵州续断共有常见病虫害13种,其中病害主要为续断根腐病(Rhizoctoniasp.)、续断根节线虫病(Meloidogyne sp.)、续断斑枯病(Septoria dipsaci)、续断病毒病、续断叶黑斑枯萎病(Alternaria sp.)和续断叶褐点斑病(Phoma sp.),虫害为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桃蚜(Myzus persicae)、油葫芦(Gryllus testaceus)、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蛴螬(Anomala carpulenta)和螨类。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引起贵州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的内外因素,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对居群内、居群间的含量与分布地海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与产地或种源地的海拔呈正相关,居群内和居群间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差异均较大,且该差异不随海拔的改变而改变.结论:海拔是影响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变化的主导生态因子,续断居群内和居群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造成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差异大的根本原因,在任一居群或产地,都可能有含量较高的植株和含量较低的植株.  相似文献   

3.
种质资源是药用植物生产的源头,种质的优劣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阐述了续断药材基原的历史沿革及资源分布、种质亲缘关系、化学品质评价及繁育等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续断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当前中国续断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思路:加强对续断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引入遗传学、生态学、农艺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以筛选出优质续断种源,为实现人工产业化栽培和品种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分布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振华  许召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39-7340,7342
[目的]调查重楼属(Paris)药用植物在贵州省的分布情况,为贵州省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进行标本查阅以及资料考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基本弄清贵州重楼属药用植物资源共有9种9变种1变型,其中有2个变种为贵州特有。[结论]基本摸清了贵州省重楼属药用植物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5.
川续断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续断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从园地选择、播种栽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川续断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这一重要药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何承鹏  王华磊 《农技服务》2011,28(3):280-281
川续断病虫害的发生是制约其高产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川续断主要病虫害种类及为害特征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主要病虫害有铁叶病、根腐病、根节线虫病、小地老虎、蛴螬类和蚜虫类,并提出了相应防治技术措施,为提高川续断品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8.
通过水培方式,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研究了Cd在续断菊(Sonchus asperL.Hill)叶片和根中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续断菊体内大部分的Cd分布在细胞壁中,占40%,且随着Cd浓度的升高,细胞壁中的Cd含量增大,在20 mg/LCd处理下,无论是叶片还是根中,细胞壁中的Cd含量都达到47%,说明续断菊体内的Cd主要贮存在细胞壁中,减少了代谢活跃的细胞器以及膜系统上的Cd含量,从而使续断菊能够耐受高Cd胁迫。Cd处理水平的变化对续断菊Cd的化学形态也有明显的影响,续断菊叶片中的Cd以盐酸提取态和NaCl提取态为主,根系中NaCl提取态的Cd含量较高,说明续断菊中的Cd与果胶酸、蛋白质结合,从而也缓解了Cd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各市县为调查区域,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海南槟榔生产现状及种植区域适宜性进行了调查评价.结果 表明:槟榔在海南各市县均有种植,但存在种植不规范,部分不适宜区域也盲目发展等问题.本研究根据各区域生态条件、发展优势和槟榔生长发育适宜条件,将海南槟榔种植区域划分为优势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欠适宜...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省清镇市麦格乡开展了中药材续断原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 Cheng et T.M.Ai)规范化人工栽培试验研究,对生产过程中的选种、选地、整地、播种前种子处理、播种量、种植密度及方法、施肥种类与方法、采种田管理与留种、主要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行操作规范,初步探索出了一套规范标准栽培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川续断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on prac-tice,SOP),可作为在类似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药材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现代农业技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省地道中药材草乌进行了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结果表明,白绢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痛、褐斑病和花叶病毒病为草乌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2.
该文采用ICP-MS测定其无机元素含量和绘制元素指纹图谱、用WM/T2-2004对重金属元素进行质量评价,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特征元素.结果表明:太子参无机元素的含量在0057~959 mgkg之间、变异系数在0134~1.478之间,90%太子参中Cd、As、Pb、Hg含量低于WM/T2-2004标准,太子参重金属限量值为:Cr≤65 mg/kg、Cu≤10mg/kg、As≤20 mg/kg、Cd≤0.3 mg/kg、Hg≤0.15mg/kg 、Pb≤4.0 mg/kg,无机元素指纹图谱的特性可以为鉴定太子参质量和区分太子参与其他中药材提供依据,Cd、Cu、Co、Zn、Fe、Ca、Mg、Al是太子参的特征无机元素.黔产太子参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90%样品重金属含量未超过现有评价标准,拟定太子参重金属限量值参考值、建立元素指纹图谱和确定了特征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3.
四川小桐子分布特点及适生环境选择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四川小桐子主要沿金沙江、安宁河和雅砻江干流及其支流干热河谷呈窄带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为500~1 600 m,最高1 910 m,最适高度为1 600 m以下;分布形式有零星分布、团条状分布和成片分布.小桐子在攀西河谷上段、下段和二半山3个典型垂直气候带上的树高、地径、果重、千粒重和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在500~1 600 m海拔梯度内营养和生殖生长无明显差异;在山地红壤上生长较差,山地燥红土、山地粗骨红壤和冲积沙壤上生长均较好,但含油率差异并不显著;土层深厚(50~120 cm)有利于小桐子生长;小桐子在各个坡向都生长良好,阳坡、半阳坡生长更好;在山地下部、沟谷河滩处生长和结果量好于山地中上部.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是药用植物秦艽的原产地,境内生长有9个不同的野生种,其中4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正品秦艽,5种为近缘种.主要分布在省内的陇南、陇东、陇中及甘南高原与河西祁连山区的10个市(州)、30多个县境内.共有的生态环境特征是海拔较高,气候较湿润,年均气温较低.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兰科植物地理新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兰科植物在贵州省的最新地理分布。[方法]通过调查贵州省的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有一种未曾记入文献的兰科植物分布在贵州省。[结果]该独花兰的主要形态特征如下:假鳞茎为椭圆形、淡黄色 叶1枚,宽卵状椭圆形,背面紫红色 叶柄长4.2~4.8 cm 花1朵,紫色,葶长10.5 cm,鞘2枚,膜质 花梗和子房长8.6 cm 花瓣呈倒卵状披针形 侧裂片直立,卵状三角形。它主要生长于海拔400~1100(~1800 m)树林下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和山谷中荫蔽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江苏西南部、安徽、浙江西部、湖北、湖南、四川南部及陕西南部。[结论]新发现的这一兰科植物为独花兰,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施秉县太子参生产存在问题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祥  王飞  左群  朱建强 《农技服务》2011,28(2):231-232
2010年施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0.35万hm~2,其中太子参0.22万hm~2,实现销售1045t,总产值达1.7亿元(单价飙升),获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效益。然而,调查发现该县太子参单产下降,品质变差,效益低下,种植积极性差,普遍存在种源退化、病害严重等问题。从土壤环境、品种资源、耕作制度、播种技术、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分析原因,以土壤培肥为基础,土壤调酸为重点,无毒种苗为主线,规范栽培为起点,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组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斑点病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辉  张西平  贺定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993-3994,3999
[目的]分离获得太子参斑点病的致病菌,并筛选出对太子参斑点病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锰锌及甲基托布津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镜检结果表明,太子参斑点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斑点叶点霉属(Phyllosticta commonsii)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抑菌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太子参斑点病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多菌灵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76.6%;甲基托布津次之,抑菌率为72.3%;代森锰锌为68.7%;百菌清为44.7%。[结论]50%多菌灵WP对太子参斑点病的抑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介绍太子参生长环境及习性,从选地整地、选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太子参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姚厚军  戴军  韩邦兴  陈乃富  黄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37-13837,13899
脱毒太子参原种与太子参传统品种相比具有显著特征,体量小,根系发达,生长快,基本不携带病毒,病害轻,参体杂乱分布在培养基中,须洗参、分级种植.其种植方式与传统太子参栽培有所不同.对脱毒太子参原种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葛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种植葛根的生产实践,总结其主要生物学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